王小十先是一喜。有這位高人在場,還有什麽事情可犯愁的呢?而轉念又一想,縱然搞清楚了這些事情也無濟於事。元廷的態度,豈是他王小十能夠左右的?如此看來,議和的事情終究要化為泡影了。
“這趟隆平府議和之事,終究是要成空了。”王小十隻記得,史上朱元璋部與張士誠一方,大小數百戰,卻最終仍舊是停戰罷手。只是王小十不記得,究竟是哪一方先提出來的議和,最終又是如何成功的。難道說,因為王小十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太多,令這段歷史已經變的面目全非?
王小十心裡有一股深深的罪惡感,好似是他將這一切都攪亂了。
正當王小十心中思緒紛紛,卻聽劉伯溫道:“卻也未必。”
“早都聽說劉先生有未卜先知之能,難道是知道了什麽?”王小十來了興致。縱然猜測的話未必當真,見識一下劉伯溫的學問卻也是樂事。
“王將軍有所不知啊!想必不需數月,張名鑒就必然會投降元廷。到時候,可就輪到張士誠頭疼了!”
“難道劉先生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王小十道。
劉伯溫道:“倒不是未卜先知。你我可逐一分析一番。”
“張名鑒原本有意投降元廷,卻又為何反悔?還不是因為劉福通鬧的厲害,吸引了元廷大半的注意力?只要元廷能夠大破劉福通,張名鑒心裡害怕,必然就會再次投降元廷,進而威脅到隆平府。”
“哦?先生怎麽知道?”王小十奇了。似乎這天下的事情,就沒有能瞞得過劉伯溫的。當初他還在青田的時候。王小十相請,他絲毫不問就跟隨出山,像是早知朱元璋會得了天下一樣。而如今,他又對元廷和劉福通的戰事做出這番未卜先知的言論。難道說,真的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嗎?
“這可真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王小十不好直問這消息的來源,那樣好似是不信任劉伯溫一樣。他就只能這般的感歎一句。
劉伯溫是什麽人,哪裡聽不出王小十話裡的詢問之意。“其實說起來也不算什麽。學生同大都方面常有書信來往。我有一位同鄉,如今在元廷中為官,他每次來信,都會和我說一些朝廷中的大事。”
“元廷中素來內鬥的厲害。只不過,這次朝廷失了汴梁城,朝廷震怒。朝廷內的各個派系摒棄前嫌,合兵力圍剿劉福通。只怕這一次,劉福通是扛不住了,必然會被元廷所敗。介時元廷攜新勝之威,豈是張名鑒所能夠抗衡的?他若不想死,就唯有投降這一條路可走。”
“先生的朋友……是我問的唐突了。”王小十道。他是真的好奇,究竟是什麽樣的人,身在元廷為官,卻又和劉伯溫這個“反賊”互有書信來往,還將這麽重要的消息都告訴給劉伯溫。
“我這個朋友,王將軍日後會認識的。”
王小十道:“我只是覺得,似這樣的人,為何委身元廷,而不……”
“而不參加義軍,對嗎?”劉伯溫的話,讓王小十汗顏。“我這個朋友固執的很,一直認為朝廷才是正統,他寧願在這樣的一個朝廷中任職,卻也不願意如劉某人一樣,尋一路賢主。”
人心各異,誰也勉強不得。“只是我不明白,他一心忠於元廷,卻為何肯將如此重要的消息送給劉先生。難道,他並不知先生正在為大帥辦事?”
劉伯溫道:“我這個朋友心裡不單注重正統,更加注重百姓。”
“我明白了。”王小十道:“先生的這位朋友心系百姓,也痛恨元廷暴政,這才願意將如此重要消息都透露給先生。”按照後世的話說,劉伯溫這個朋友也是他的“線人”,這樣重要的人難怪劉伯溫會要保密。能夠同王小十說這麽多,也足以顯示出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
突然,王小十又想起了沈萬三。他是否就如劉伯溫那位朋友一樣,是心系著百姓,不願看百姓再遭戰亂之苦,這才極力促成議和之事呢?可若真是如此,沈萬三為什麽不明說,卻要搞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究竟為什麽,他還要請教劉伯溫。
“先生,依你之見,沈萬三如此熱衷於兩部議和之事,他究竟是為的什麽?”王小十問。
“哈哈……”劉伯溫笑了。“學生我又不是神仙。這世間一個人便有無數個心思,我又怎麽猜的中?”這的確是難為了劉伯溫。若說旁人,或許他還猜得到幾分。可這沈萬三,出身商賈世家,轉個眼珠的功夫就是一個心思,想的什麽、又有什麽目的,哪裡是那麽好猜的。況且劉伯溫現在連沈萬三的面都沒見過,叫他如何看得透呢?
“是我心急了。不管沈萬三什麽心思,議和的事終究於我們有利。”
“沒錯。”劉伯溫也道:“這樣,明天我們去見一見張士誠。若是他仍舊沒有議和的打算,咱們就打道回府。”
“打道回府?”
“難道王將軍是怕大帥不準?”
“不是。可我年前、年後折騰了半年多,讓我無功而返,多少、多少有些……”多有有些難為情。王小十沒說,可劉伯溫也懂了。
這趟議和,軍中許多將領本就不同意,只是礙於朱元璋,而不敢放肆胡言,卻暗地裡對王小十的“多事”頗有微詞。如今,王小十若是再無功而返,只怕就有得是人在看熱鬧,有得是風言風語了。
雖然王小十不懼這些,他也相信朱元璋不是聽風便是雨的人,可俗話說“三人成虎”,這些流言雖小,可久而久之,卻危害極大。
“王將軍請放心,大帥不是糊塗人。再說,不遭人妒是庸才,王將軍為人灑脫,又豈會在乎這些?”劉伯溫一頂高帽子令王小十的頭都暈乎乎的。
“好,就聽先生的。”王小十答應了。
劉伯溫又道:“王將軍放心,大帥絕不會怪你。到時候給沐英公子的親事定下來,大帥必然大為高興。”
沐英的事,在年節時候他就已經告訴給了朱元璋,也讓劉伯溫他們的得到了風聲。
“而且,若是王將軍與小羽姑娘能夠早日成婚,大帥只怕會更為高興。”
“再說、再說……”王小十隻當劉伯溫是在替朱元璋“催婚”,就是隨口的敷衍著道。
而劉伯溫這裡,卻是借此告訴王小十,他和小羽有了婚約,已經算是朱元璋的“妹夫”,看在這親情面上,慢說王小十沒錯,縱然有些錯事,朱元璋也不會責備他。
朱元璋的這點性情,算是被劉伯溫看透了。因為自由父母早喪,兄弟們死的死、逃的逃,為此朱元璋最重視親情。
…………
第二日一早,王小十與劉伯溫便去拜訪張士誠。說起來,王小十來了隆平府兩次,待了數個月的時間,議和的事情拖拖拉拉也近兩月之久,可他還不曾見到張士誠。以往數次,他都是和沈萬三在溝通,張士誠仍舊在他的心中保留著一點神秘感。
他倒要看看,這個張士誠究竟長著一副什麽模樣。
可惜,這一次王小十終究是無法如願,張士誠沒有見他們,聲稱是身體不適,不宜見客。
這話是張士信傳來的。王小十兩人前來,代表的就是議和之事。如今沈萬三“辭職”在家,自然是有張士信來負責。
“也好。請張將軍稟明你家陛下,就說我家大帥吩咐,要王將軍返回應天府聽命,王將軍不敢違抗,明日就啟程返回應天。”劉伯溫道。如此,也算是向張士誠辭行了。
“這位先生是……”張士信問道。
王小十介紹。“這位是劉先生,在我家大帥帳下為官。”劉伯溫並無明確官職,也不好詳細介紹。算起來,他就是朱元璋的一位謀士。
“好,請帶我家陛下向朱大帥問好。”
兩方誰也不曾提起議和之事。他們彼此之間心知肚明,事情卻又辦了個稀裡糊塗。就在這樣的也一種矛盾之下,王小十“稀裡糊塗”的撤出了隆平府。
第二天一早,張士誠為顯大度,命呂珍前來相送。其態度不言而喻。呂珍可是堅定的“主戰派”,讓他來相送,就是成心想要找王小十的不痛快。
上次見呂珍,是在商議議和的桌面上。那時王小十就看出,呂珍的肚子裡憋著一股火。而今再見,呂珍的這股火似乎已經泄了出來,人也自然神清氣爽。
“王將軍,山高路遠,日後常州再會!”呂珍道。常州是在呂珍手上失掉的,他這是在和王小十叫板,準備日後奪回常州。
王小十不願理他,微微點頭就算過去了。可這時呂珍身後的少年卻又插言道:“王將軍受朱大帥器重,日後戰場上只怕是不多見了。”他在嘲笑王小十上不得戰場。
王小十不語,可沐英卻沒有這麽大的涵養。“兩位,張士德將軍死戰常州而不退,其志讓人敬佩。若是換了旁人,只怕早就帶著兒子逃往湖州了吧!”他說的可不就是呂珍父子嘛!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