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了,橫山上下隻休息了兩天時間,便開始繼續做事。如今的橫山政務可謂千頭萬緒,新得的安州四郡,需要調度大量物資接濟一無所有的百姓;各地官府的建立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各級官吏正如火如荼的培訓著。最新俘虜的金狼人,也在不斷分流安置到各個工程建築中去戴罪勞役;收獲的大量牛羊馬匹也要趕緊安置養殖,特別是繳獲的六萬多匹戰馬,每一匹都是寶貴的財富,輕忽不得。
橫山軍的將士們在領得了自己的封賞之後,也沒能閑下來。隨之而來的擴軍整編,讓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新增的三萬人馬在將領們的爭吵和爭奪中,被吃得一乾二淨。赴任的新兵將官們,立即躊躇滿志的帶著新兵開始訓練,誓言要在三個月裡讓他們成軍。
正月十五之時,各大使者的信使陸續返回,帶來了主上的最新指令。然而讓林逸凡等人料想不到的是,原本已經退出談判的安州小勢力代表,竟然有三家秘密來到夏陽城,表示願意放棄當前的勢力,歸附橫山之下。
對此,林逸凡十分高興,雖然這三家不過是其中較為弱小的勢力,但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也算是首戰告勝。於是,他當即表示接受這三家的歸附,並許諾善待這三家實力的首領家族。
有了這三家投誠獻上的投名狀,林逸凡很快便掌握了盤踞在兩郡內,各個勢力的情報。如今七家勢力中三家投靠了橫山,剩余的四家兵力總數不過十萬之眾。而這所謂的十萬,絕大多數不過是烏合之眾,其中能戰之士,不過三萬左右。
然而,林逸凡雖然知道拿下這兩郡不費吹灰之力,但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暫緩拿下這兩郡的打算。如今安州四郡尚未平穩,此時拿下這兩郡,只會加重橫山的負擔。
於是,林逸凡在安撫了這三家勢力之後,又讓他們先稍安勿躁,靜心潛伏在他們之中,待到時機成熟,再裡應外合,協助橫山軍拿下兩郡,還可立下戰功。
經過林逸凡一番勸說,三位使者歡喜不已,感激涕零,立即帶著林逸凡親筆寫下的承諾返回。
接著重啟談判的便是李家使者,在這次談判的條件中,李原答應按照原本承諾的條件交換脊山關。但也要求,橫山必須向李家開放馬鐵交易,而且李家要享有最惠貿易待遇。也就是說,橫山賣給其他勢力的價格必須比李家高,否則便是違約。
林逸凡見到這個條件,幾乎要笑出聲來。這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來了枕頭啊。如今橫山正在為大量的戰馬安置,以及繳獲的大量北伐軍和金狼人的武器而犯愁。
說到戰馬,如今橫山騎兵不過只有兩三萬,而可用的戰馬卻有近十萬之多,這還不算其他十幾萬的普通馬匹。再加上各地牧馬場的建立,今後的戰馬數量將不斷上升。以橫山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養殖如此龐大的馬群,分銷出售已經板上釘釘,不得不做。
而在這兩次大戰之中,橫山軍繳獲了大批武器,然而這些武器根本無法跟橫山製作的兵器相比,自從建立了高爐煉鐵,鋼鐵的質量便一直在改善,打造的武器比之更加堅韌鋒利。因此,這些武器除非回爐再造,否則根本無法列裝橫山軍,只能放在倉庫裡生鏽。
如今李家竟然提出這個要求,橫山上下喜笑顏開,哪裡會不同意,當即便同意了李家使者的要求,簽訂協議。
而之前迫切的攻守同盟之事,李家使者卻隻字不提,只是表明李家願與橫山和平相處,互不侵犯。對於這種轉變,林逸凡當然知道其中原委。
如今的李原已經被朝廷封為華州防禦使,名正言順的掌管華州軍政事務,暫時不用面臨朝廷反撲的危機。而且,在經歷了北伐之戰後,李原也感覺到橫山的異常強大,對橫山的防備,甚於對朝廷的防備。同時,李原也明白,橫山的強大,勢必會引起朝廷的警覺。那麽李家便能盤踞與華州,作為雙方的緩衝地帶,只要運作的好,便可左右逢源,慢慢壯大自己。因此,此次談判中,李原將在高舉大義之名,投靠朝廷,再用貿易之利,聯通橫山。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家使者在貿易談判中,采取妥協之策,不斷讓利,以此來拉攏和牽製橫山。對此,林逸凡毫不在意,之前已經定下了三年的休養生息之策,橫山將苦練內功,穩定根基。既然李家願意無償為橫山供血,何樂而不為呢?
與李家談妥了條件,簽訂了各項協議,緊接著便開始安排與慕容家使者談判。
談判一開始,很快便陷入了僵局。對於安州兩郡的歸屬,慕容靖依然不肯松口,堅持據有那兩個郡。不過在長廊古道的利益上,倒是做出了一些妥協。他願意在稅收方面對橫山進行讓利,將稅率降到之前的一半,如此一來,橫山軍的貨物通過長廊古道,將比普通商人低很多,賺取的利潤也就更高了。
雖然這對橫山來說,確實誘惑不小,可還是不足以打動林逸凡。他認為,這樣的協議對橫山的利益並無多大的補益,而定西軍盤踞的兩個郡就在橫山的腰部,時刻威脅著橫山的心腹。因此,林逸凡堅持收復安州兩郡,若是定西軍不肯,那便只有一戰了。待橫山軍拿下兩郡之後,再來談判,只是到時候,條件將不再像現在如此平等相待了。
面對橫山的威脅,定西軍的陶使者既憤怒又無奈,現在的定西軍還在實力恢復期,若是與橫山軍開戰,只會再度重創,實力想要恢復,就更難了。然而,家主在信中也清楚的說明,這兩郡對定西軍的重要性。沒有了這兩郡作為產糧之地, 定西軍便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收購糧草,以此維持定西軍大規模的編制。否則,偌大的沙州之地,能夠養活五萬人馬已經是極限了。
然而,橫山態度十分堅決,在領土問題上,不做絲毫讓步。陶使者甚至在其他方面做出了許多妥協,也無法讓他們退讓一步。談判僵在這裡,已經談不下去了。
沒過多久,橫山軍突然有了大動作,一萬騎兵向南移動,直奔安州。緊接著,陶使者接到安州密諜的消息,駐守在安州的三萬人馬開始向威遠郡集結,目標似乎直指定西軍掌控的兩郡。
聽聞這個消息,陶使者不由大驚失色,要知道,現在那兩郡之中,各自駐扎著一萬兵馬,若是只有橫山步兵進攻,或可安枕無憂,等待援軍抵達。可現在有一萬騎兵直奔安州,再結合現在這個消息,便可確定其目標一定也在這兩郡。若是在加上這一萬騎兵,單憑那點兵馬,如何擋得住橫山的兵鋒?
陶使者大急,連忙求見林逸凡,懇求橫山不要發兵。他立即派人前往沙州,勸說家主改變主意。
但林逸凡不為所動,冷冷的看著他,只是說了句,“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煩請貴使告訴慕容家主,我橫山絕不拿土地做交易,要麽滾出去,要麽死在那裡。“
態度決絕,不容辯駁。陶使者膽戰心驚,知道此事已經到了千鈞一發之際。回去之後,馬上親自啟程,快馬加鞭,迅速趕回沙州,向家主稟告。是戰是和,便看天意了。
附言:感覺越來越流水帳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