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人們根本不敢想像萬元戶是什麽概念,更別說十萬元戶了。可是,韓屯村得有多半人家是十萬元戶。
村裡人誰願露富啊,每天招個親戚住家裡,時刻得防著,膈應不膈應啊。
可是,親戚裡到的,又不能不幫襯著。盡管心裡不樂意,嘴上還得撿好聽的說。
於是,大夥都給村幹部提要求,讓村裡的幹部給大家當擋箭牌。就近在周樓、石廟和向陽村,這些附近的村莊招工,回家吃住都方便。
村幹部接受了大家的建議,主動征求公社裡的意見,得到了領導大力支持。
向陽大隊已經撤了,改成了向陽管區,管理的還是原向陽大隊各村莊,管區書記由公社幹部擔任。
向陽管區把周樓、向陽和石廟三個村的支部書記,召集到一塊,把韓屯在三個村招工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這次招工,還是本著有宰殺技術的人員為主,年齡限制在20到40歲,總共招收80名工人。
工作時間還是恢復原來的兩班製,早5點到下午1點,下午1點到晚上9點, 8個小時工作製。
每月兩天的假期,月工資50元。根據產量加發獎金,獎金最多不超過20元。這比正式的國家工人工資都高,在八十年代初,算是高工資了。
現在的學徒工,國家剛提的工資標準,頭一年34.50元,第二年定級39.50元。以後,每5年長一級工資,級差5-7元。
村裡一日三餐都有供應,自己掏錢買著吃,不過得回家居住。
招收的工人,經考核合格後試用。試用期一個月,試用期間,工資和正式工一樣。
聽說韓屯招工的條件後,各家的親戚都消停了。現在的人們還是相信政府的,他們都說:“韓屯村招工,公社裡說了算,連韓屯的支書都不當家,別說是自家親戚了。”
向陽、周樓和石廟村的小青年,都興奮極了。特別是石廟村的人,年前在韓屯幫過忙的,優先錄用。
一個星期的時間,80名工人就招好了,加上原來的60名工人,肉食廠的工人達到了140人。
這次擴建的廠房,比原來的還多,路北的20畝防台,除了村裡的醫院用了三畝地,其余的地方,都蓋成了廠房。
一排排高大寬敞的廠房,和農村的住房相比,特別的顯眼,給人一種信服感。
廠房建好後,就開始安裝機器,不光是生產機器,還有鍋爐、發電機組、冷凍設備。就連變壓器,都換了大型的。
原來的變壓器,專供村民生活用電,以及服裝廠、養豬場和學校等其他用電。
光是這些機器設備,村裡投資了300多萬元。這些錢對韓屯村來說,不算什麽。這兩年,村裡的集體積累已經超千萬。
可是,在八十年代初,三百多萬元的資金,別說公社了,就是在縣裡,也是大的投入。
進入農歷的二月,李專員就找姥姥買紅富山蘋果苗。有了去年的實例,今年的新增果園面積達到了二萬畝。
娘倆在臨水住了十多天,才把120萬顆蘋果苗,全部交接清楚。為了給這些樹苗找個合理的渠道,姥姥特意安排羅新華托運來大批量的食品。
托運的食品裝在大型的包裝箱內,悠悠也把蘋果樹苗裝在包裝箱內。在庫房轉換過來,食品變成了蘋果苗。
今年各縣除了購買蘋果苗,還訂購了一批紅富山蘋果插穗。畢竟各縣都有種苗基地,也有技術人員。
他們去年就嫁接了矮化沾木,今年嫁上插穗,明年就能移栽了,不過當年結不了果。
他們育苗的成活率實在是太低了,一畝地成活的矮化沾,還不到五千顆。
羅新才笑話他們:“嫂子,看見咱成功了,他們也跟著學。還是公家的單位,都是專業人員,成活率還不到咱們的一半。
要不說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要我說,這國家的園藝場,也該和生產隊一樣,把果園分到個人手裡。
要是那樣的話,我就把俺城關的果園承包下來,把那些的老果樹都砍了,全部育紅富山蘋果苗。
別說15元一顆了,就是5元一顆,一畝地就是5萬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1.5萬元。
光是這一千畝的果園,一年就是一千五百萬,幹什麽也沒這來錢快。
嫂子,今年俺們東關的人都種菜,我就把自家的十二畝地,都育上了蘋果苗。
育蘋果苗用工集中,臨時找幾個退休的技術人員就行。平時不用管,比種菜強多了。
再說了,就你兄弟我這身體,還真種不了菜。好些人看我的笑話,說把地分給我,得撂荒了,要不就得讓孩子們輟學。
我偏不信這個邪,都種成了蘋果苗。讓他們看看,要想賺錢,光會種還不行,還得會看行情。”
東關的土地少,每人不到二畝地。大部分地都種菜,收入比農村的三畝地都高。
可是,種菜也辛苦。見天的在地裡忙,就沒個空閑時間。以前是隊裡統一賣菜,這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每家都得去賣菜,這也得佔一個人。
羅新才家孩子都上學,他還是個殘疾,加上小五這個三歲的孩子,還真忙不過來。
悠悠不僅從商城裡給他訂購了種子,而且給他處理好了,保證苗齊苗壯, 能讓他接著吹。
蘋果苗的事情剛忙完,援朝舅舅就催著姥姥去深南,他對組裝收錄機的事情上了心,關鍵是對收錄機的高利潤感興趣。
據羅新華說,組裝一台收錄機,至少二百以上的利潤,不過產量也低,二個人一天才能裝一台。還得有精密的機器,成本也高。
不像組裝收音機,不到一百元的工具,就可以了。組裝收錄機一套生產線下來,至少得幾百萬的投入。
可是,收錄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再過二三年,特別是隨著學習英語的熱潮,收錄機就成了搶手貨。
八十年代中期,響遍大江南北的廣告就是: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燕舞牌收錄機暢銷全國,廠房外等著提貨的大卡車,等半個月還搶不著貨。
從八零年開始,收錄機就開始暢銷,主要是機關單位購買,家庭購買錄音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