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歲的“大一號”,生了五個閨女四個兒子,一共九個孩子,可真是英雄母親。
這回“大一號”坐月子,反而沒有上次能吃了,雞蛋一天最多吃三十個,一天一隻雞怎著也吃不下。
她自己都奇怪:“這回生了倆,怎吃不下了。看來真的是年齡大了,飯量減下來了。不過奶水挺足的,倆孩子都夠吃。”
大夥聽了偷著笑:“這幾年咱就沒斷過肉,肚子裡的油水補足了,飯量自然就減下來了。比說你們婦女了,咱村的男勞力,飯量都沒原來大了。”
悠哉的日子過的特別快,又到了“三夏”大忙季節。新任縣委楊書記,還是帶人來幫著韓屯收麥。他上任以後,依然把韓屯做為自己的聯系村。
韓屯還是和原來一樣,在縣裡和公社的幫助下,一個星期的時間,收種都完成了,比分責任組的村莊快了好多。
特別是和石廟村相比,韓屯都打完場了,石廟的個別組,麥子還長在地裡,沒收回來。
八零年和原來的最大區別是,國家征收愛國糧的政策進行了調整,規定了具體的征購提留標準,每人不到三十斤小麥。韓屯村320人,全村才上交一萬斤的麥子。
韓屯可是連著交了四年的二十萬斤的愛國糧,而且秋季還得上交愛國棉。
余下的19萬斤小麥,人均600斤小麥,比原來韓屯村人均分的小麥都多。
今年韓屯還是繁育的“齊麥一號”原種,縣種子站以每斤0.50元價格回收,光是這一樣,村民人均收入1000元。
八零年的麥收,張集公社大豐收,洪城縣的小麥產量也翻了一番。
“齊麥一號”品種在全縣推廣,有原種、一代種,還有二代種。加上這兩年氨水和尿素的廣泛應用,小麥產量大幅度提高。畝產都在二百斤以上,再也沒有畝產七八十斤的了。
加上今年征購提留減少,大部分群眾都分到了一百多斤的麥子,到處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不過,今年的麥收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生產責任組的問題。今年的小麥長勢好,產量高,麥收的速度相應較慢。
麥熟一晌,男勞力多的責任組還好說,男勞力少的責任組,麥子都快焦地裡了,還沒收回來。
現在農活主要是靠人力和牲畜,全公社沒幾個村有拖拉機的,像韓屯一個村三輛拖拉機的,基本上沒有。
幸虧今年麥收期間天氣晴朗,好多地旱的種不上秋作物。因此,盡管慢了一些,也沒受大的影響。
不過,那些缺勞力的生產組,可是累的夠嗆。各組之間麥收的速度,差了近一倍。快的組麥秸都合垛了,慢的組才開始打場。
乾旱一直持續到陽歷的6月底,連著二天的大雨過後,人們又忙著搶種,早起晚睡,恨不能一天當成二天用,總算是把秋作物種上了。
生產組反映出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好管理,組越小越難管。特別是三四十個人的組,也就是七八戶人家。
平時都是關系好的人家,才組成了一個責任組。可是,時間久了,矛盾就產生了。
可不是近親就是近鄰,相互之間又撕不開臉來說明白,矛盾越積越深,大家的心裡就不平靜了。
乾活也是越來越懶,膘著磨洋工,反而沒有在生產隊裡效率高。實踐證明,責任組不是成功的經驗。
個別的小組實在是沒法在一起幹了,麥後就要求重新分組。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大家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拿出個好辦法。
可是農時不等人,實在沒辦法了,大組分小組,還有的乾脆把耕地承包到戶,
不過是大包乾,至少爺幾個在一起。包地時就說好了,誰家管的農田收成歸誰家,不在統一分配,秋季的征購提留也是按人頭交。這樣一來,人們的積極性徹底調動起來,大家沒黑沒白的在地裡乾。
相反的,人們的自主性也高了,出工不用記工分,大夥想啥時候乾就啥時候乾,乾完了就可以歇著。
在一起時,人們天天下地,還是乾不完的活,包幹了反而閑了下來,活計也比原來乾的好。
即使是缺勞力的人家,也各自想法,去親戚家找人,求左鄰右舍幫忙,反正沒有一家把地撂荒的,而且管理的都比原來還好。
前有車後有輒,人們看到大包乾公社沒有阻止,效果也挺好,越來越多的責任組也包乾到戶。
只有韓屯是個例外,村裡的農活被50歲以上的男勞力包了,他們起早貪黑的在地裡乾活,隊裡給他們記的是整工分,也就是十分,和肉食廠裡的工人一樣。
再說了,大夥現在也不太計較工分的多少了,就怕耽擱肉食廠的生產。那可是村裡的支柱,一天2萬的收入,人均60多元,趕一個月的收入了。
所以,韓屯村的人們,都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起早貪黑也沒人抱怨,在韓屯就不存在磨洋工的現象。
石廟村和韓屯關系好的那兩個隊,因為有隊裡的豬場牽連著,大夥反而要求合隊,恢復原來的管理體制。
現在是改革開放的摸索階段,也沒個定式,隨意性較大,他們還真的就把責任組合在一起,又把韓屯的簸箕柳買下來,大夥綁在一起,齊心協力的幹了起來。
合組後他們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賣豬的錢,買了一輛拖拉機。今年首次實行按人頭交征購糧,縣裡的拖拉機不再作為上交愛國糧的獎品,可以用錢購買。
不過各生產隊都分成責任組了,積蓄也分開了,都買不起啊。石廟村這兩個生產隊撿了個便宜,一個隊買了一輛。
八零年的暑假,媽媽和智慧姐回來了,愛民舅舅又去集訓,爸爸可沒有暑假,他留在了京都。
桂金孩子小,勝英也在部隊,她和父母一起也沒有回來。
今年,志遠初中畢業,正好臨水一中在全區招生,學校老師鼓勵他報考,勝男舅媽也建議他去臨水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