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齊霸春秋》第95章 宰相
  冬祭之時,正是禮法上要求加官進爵的時候,小白早就打算將管仲的職務確定下來。當初在鮑叔牙勸說小白赦免管仲的時候就說過,管仲這個人是大才,是能真正變革這個國家的人。雖然小白自認為從後世來的自己在政治經濟上的能力也決不會輸給他。但改革是需要觸動舊的制度的,要是沒有一個替自己衝鋒陷陣的馬前卒,小白就只能赤膊上陣了。

  本來在見到寧戚之後小白也在猶豫過,因為寧戚所言的強國之策正是依靠發展農耕而強齊,這種重農的思想讓小白想到了戰國時的“耕戰”之法。小白也在想著能不能扶持寧戚,學一下商鞅變法,讓他在自己的支持下擔任一下相邦試一試呢?

  小白也曾為這個想法而動心過,但旋即又熄滅了這個心思。在禮樂制度尚未完全崩壞的春秋時代,在沒有下層廣泛支持的情況下,去貿然實行幅度如此之大的變法,這之間的風險足以將小白送上斷頭台!可別以為這年代的貴族傳承了幾百世便會腐朽衰敗,坐以待斃,這些有兵有糧有地盤的貴族們在被觸及他們的根本利益時決不會束手就禽。

  管仲在春秋齊國首先變法是有多種原因的。首先,齊國的內亂造成的國力下降,連一向作為齊國小弟的譚國都敢無視齊國,魯國敢和齊國正面對抗,這就說明齊國的衰弱連小國都看出來了。

  國際地位的下降勢必會使得貴族和國人不滿,所以歷史上的小白才會在繼位之後第二年春天便去進攻魯國,為的就是通過戰爭來樹立威望。但很可惜,他的努力失敗了,這就加劇了齊國面臨的危機。

  其次,內亂和戰爭失敗引起了財政危機。一個國君的死有多耗財力?能消耗掉他生前財富的三分之一。一次戰敗要損失多少財力?參考下魯國在乾時的戰敗,魯國人丟下了幾百匹馬,百余輛車,兵甲數以千計。若非魯國是個大國,單單這樣的損失就足以讓一個小國財政破產。魯國人之所以現在還敢對抗齊國,無外乎是他們祖宗留下的家底厚,還能撐得住這種對抗。而歷史上的齊國在內亂之後又大敗,損失的銅器兵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富,無疑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窮則思變,齊國要想變強就不得不改變,這是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齊桓公小白大膽支持了管仲,這也是管仲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商業上的原因。管仲的改革在制度上雖然加強了中央的集權,但卻沒觸及齊國最根本的世卿世祿制度。由於沒有更深層次的變革,所以齊國的霸業一世而衰,大好的先機也被白白浪費了。

  盡管管仲的變法並不徹底,也沒能全方面的徹底改變齊國,但我們也不應輕視管仲首先變法的勇氣。

  歷來的傳統和舊習就如同一條地上懸河,在高位上運行卻有決堤崩潰的危險。變法便是去強行改變這條河流的流向,使他另走一條新的河道。

  若能變法成功,還能將河水約束在新的河道裡,不會給兩岸的人民造成什麽損失。若變法失敗,大河之水便會泛濫,大堤崩潰,黎民受難將再所難免。

  所以歷史上的各朝各代,名臣們在大堤上修修補補的多,敢變法讓大河改道的少。每一個變法之人都是在洪水蹈天的陰影下進行的,非有大勇氣大毅力之人而不可。

  管仲的變法是一個先行者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所走出的大膽一步。換了另一個人能夠完成這個使命嗎?小白不敢去賭,更何況管仲還有另一個有利條件,那就是除了小白之外,

管仲至少還能得到鮑叔牙的鼎力支持,別人能嗎?  所以最終小白選擇了管仲來執掌國政,但管仲到底要被授予什麽職務,給予何種地位都需要他還和鮑叔牙、高傒等人一起商議。

  世卿制度之下的官爵不分,有什麽爵位便給什麽官職。但爵位卻不是按照能力來的,更多的是靠血統和祖輩的功勞。管仲要想從一個士直接撥舉為卿在各國都不是件容易之事。因為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坑被佔了你的子孫後代也可能繼續享有尊位。

  這也是分封製之下天子和諸侯的權威日下的一個原因。世卿並不單單是一個爵位,更要從國土之中劃分土地和人口出去。常此以往,如果國君不去收回封地,開疆拓土,勢必會因分封土地過多而能控制的力量衰減,削弱中央的權威。

  而小白願意支持管仲便是因為管仲是支持削弱大夫們的地位和封邑,加強中央集權的。有了這個共同的訴求,所以小白便打算任命管仲為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官的統稱。這個詞是由宰與相組成的。宰的意思是主宰,原先只是個管內廚的職務,就如伊尹做過商湯的宰。宰因為能夠經常伴君於左右而被君主當成親信,負責管理家務和奴隸。周朝時宰的地位逐漸顯赫起來,執掌國政的被人們稱之為“太宰”或“塚宰”;掌貴族家務的稱家宰, 掌一邑之事務的稱邑宰。宰已經變成了的一個官職的統稱。

  “相”本意是相禮之人,本身有輔助的意思,但在春秋之時還只是個管禮法的小官。“相”成為正式官職是春秋未期的齊景公時期,齊景公設立左右相,從此相便成為常設官職。相不單單被齊國所使用,後來也被六國使用,在戰國時“相邦”、“國相”早已成為主流了,反倒是宰不被提及。

  但在此時宰才是管仲應得的職位,即便管仲被人尊稱為“華夏第一相”,但實際上這應該是後人對他輔佐齊桓公稱霸,尊王攘夷等功績上的肯定,並不是說他擔任了齊桓公的丞相。在世卿士祿製之下,執政者一般都是身份地位較高的卿,如晉國的六卿執政,其他國家也稱為執政。

  歷史上,管仲在齊國只是位列下卿,地位上算不上最高,位卑者怎麽指揮身居高位的人呢?所以齊桓公又尊他為仲父,給他名義上的地位,增強他的權威。

  因他不掌軍權,隻主宰齊國內政,所以才被後人稱為相。相是在戰國時才被人們稱呼那些文人執掌國政的那些人的,因為在戰國時負責領兵作戰的職業將領“將軍”。管仲雖被後人叫做齊相,但在春秋之時肯定不是這個職位。

  但小白覺得提前設立這個官職似乎也不錯,很符合小白對管仲的第一印象和心中的期望。於是小白將此時常設的官職“宰”與“相”相結合,組成了個新的官職名稱――宰相。以卿之爵位,以宰相之官職,授予管仲執政的身份和地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