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齊霸春秋》第28章 立誰為君
  齊侯無知一死,有資格登上王位的就只有齊襄公的兒子齊季和僖公的兩位公子了。

  其實按照周禮,嚴格的按宗法制來進行王位傳承。那應該傳承的譜系是:齊僖公,太子諸兒,公子季。

  但如果無嫡系繼承人,那也可以重新立嫡長子或是直接立庶長子。

  兄終弟及一般隻發生在殷商之俗發達的國家,比如說宋國。或是其它的東夷、淮夷之國。

  這些國家往往保留著殷商舊俗,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習俗影響。比如,對神秘文化很是崇拜,巫祝地位很高,鬼神之說盛行於民間。

  與周朝君王自稱天子,強調受命於天,自認為代天行使權力不同,商朝的君主本身就視自己為神,也就是人神一體的存在。

  這也是商朝比較原始的一個例證。商王自認為自己本身就是神明,不同於凡俗,是高人一等的存在,所以對血統非常重視,不願讓同姓的高貴血脈受世俗沾染。

  他們往往喜歡同姓結婚,論起骨科情結,商王朝更為盛行,連帶著他們的後裔宋國人也喜歡那麽做。

  其實這也是沒能完全文明開化,氏族文化大量殘留的影響。就如埃及的法老們也喜歡骨科之戀一個樣。這即能保持血統純潔,還能保證王權不落於外戚之手。

  兄終弟那是東夷和殷商的傳統了。也就是說,按照周禮,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作為齊僖公的兒子,前任君主齊襄王諸兒的弟弟,是沒有繼承權的。

  但齊國本身就不是周禮盛行的國家。頭一任齊君太公望一來齊就開始進行因俗簡禮。有選擇的繼承了許多東夷人的傳統。

  齊人雖也按周禮來進行政治文化建設,但“尊賢尚功”也被烙印在骨髓裡了。和周人的親蕃――魯國,風氣上就完全不同。魯國是出了名的保守,齊國就開放得多。

  而宗法制在西周齊國傳了六七代傳到了齊哀公時期,齊哀公被周王用鼎烹了。既然是周王乾的那肯定沒錯了。既然周王沒錯那你齊哀公肯定錯了。

  所以哀公的弟弟胡公成功上位了。從此,嫡系的宗法制傳承之外,兄終弟不也可以作為登上王位的法理了。

  同樣,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齊國人也很現實。往往是“子以母寵”,也就是因為母親受寵而兒子地位就高。國人們也更願意支持,並認為他有威望。

  這與後世的“母以子貴”截然不同,這也能看出齊國人對女子的重視。

  或許因為齊國地近大海,土地鹽鹼化嚴重,農田不能提供大量糧食,只能靠種點桑樹,養養蠶來發展高端的絲織工業,以此出口創匯,交換貴族們需要的玉啊,銅啊。

  以至於齊國的“女工之業”發展到能和“魚鹽之利”相媲美,號稱“冠帶衣履天下。”光齊國的絲織品就夠全天下的貴族們做冠帶衣履了。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說明了齊國絲織業的發達。

  齊國女人通過發展桑麻之業獲得了很多紡織品。紡織品出口創匯後又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女工之業所獲得的利潤都超過種田了,有了經濟後盾,齊國女子膽氣也壯了,自身地位就比較高了。

  而同期的魯國那叫一個天上地下。魯國女子雖也擅長紡織,但一般是用來自給自足,補貼家庭了。

  而魯國所佔據的魯西南地區本身就是在後世黃淮海平原上,汶河流域更是山東地區的商品糧產區,很早就成為了北方地區的“噸糧田”。

  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開發較早,極為適宜農耕,所以周王室把自己的近親魯國分封於此。  魯國全盤繼承了周王室的禮法,民風保守。勤於本業,不屑末業。也就是光會埋頭種地而不去選擇經商。

  魯隱公的女兒因為禮法的緣故,不見傅(禮儀指導老師)、姆(照料生活的保姆)不下堂。在堂中失火之後,姆至矣,父未至。居然寧肯被燒死都不出屋。

  連這麽違反人類本性的事都乾的出來,自然成了後世道德君子們所稱訟的對象。

  但這種事要都這麽乾能行嗎?所以孔子說了一句,事急從權,然後又去誇魯國公主多麽守節義了。能做到這個程度,這個公主在後世可以立貞潔牌坊了。由此可見魯國人對禮法的堅持,說是死板教條都是在誇讚他們。

  而兩國雖然民風不同,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魯國也被齊國帶壞了。在禮樂崩壞的世道之下,周禮也沒能堅持下去。

  到了孔子之時,孔子就認為國已失禮,求諸於野了。認為野民的文化更近周禮本意,甚至要跑到海濱跟東夷人過原始生活。

  因為齊國這個“子以母貴”的傳統,小白的母親又曾有寵於僖公,所以他和年長的公子糾都有人支持。

  雖然齊襄公還有個親生兒子公子季。但齊季跑到了楚國,本身遠離祖國,襄公最後雖然被殺,但已大失人望,沒人再願意讓他兒子再當齊侯。

  只能在剩下的僖公公子裡選擇了。二選一,是該選公子糾呢?還是小白呢?一幫貴族們吵吵嚷嚷,紛紛發表意見。

  一邊說:“公子糾年長,按禮法應立為君。”

  另一邊開始反駁了:“公子小白的母親更受先君寵愛,國人們更以可小白。”

  另一方馬上反駁:“先君去世幾年了?誰還記得這件事?再說了,公子糾有魯國為外援,魯公地位高,咱們應聽他的。”

  另一方不屑地說:“現在誰還在乎爵位高低,齊國強勝於魯,我們為什麽要聽他的?”

  立年長的還是立受寵愛的,兩派貴族旗鼓相當,爭執不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禮。一連吵了幾天都沒吵出個決定來。

  而作為公族領頭的國、高二氏的家主則按兵不動,國夏,高傒明面上仿佛持中立態度。誰來尋求支持都不正面支持,總是左右搖擺,不做有傾向性表態。

  但在暗地裡,兩人已決定立小白為君,高傒已經派自己族親高偽快馬飛車直奔莒國。讓小白快點起程,一定趕在公子糾國之前先回臨淄。

  只要一回臨淄,手握重權的高傒、國夏和一批親近他們的貴族就可以擁立小白。即便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也可調動齊國軍隊驅逐魯人。

  因此,每當兩派中有一派佔了上風時,高傒總會扶持下另一派,讓他們遲遲做不出決定,好為小白征取時間。只要小白一入臨淄,他們的爭吵就沒有意義了。只能默認先來的那個人繼位。

  所以高偽飛馬趕往莒國,去通知小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