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733章:神賜之地(6)
幾千年前,如果奧爾梅克人或者他們的後來者,想沿著那些山間峽谷向北遷徙的話,倒不是必考慮米國警察的堵截。

 問題在於,聚落於墨西哥高原南部的原住民們,為什麽要這樣做。

 從氣候類型上來看,沒有被副熱帶高壓,影響到的墨西哥高原南部,整體上屬於“熱帶草原氣候”。

 中美洲原住民要想向北遷徙的話,首先要面臨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氣候環境。

 在這個過程中,人和作物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

 就改造自然、適應環境這一問題來說,墨西哥高原上的文明創造者們,有過很成功的實踐。

 與熱帶森林氣候一樣,熱帶草原氣候,也被分為“乾”、“濕”兩季,而不是我們在溫帶,所見的那種四季分明氣候。

 盡管不缺乏降水,但熱帶氣候區的降水集中度非常高。

 每年5-9月份的雨季,集中了全年8成左右的降水。

 這種旱澇兩重天的景象,以及對動物生存狀態造成的嚴重影響。

 人類解決全年水資源分配問題的關鍵,在於修築水利工程。

 墨西哥高原的地形,幫助了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美洲原住民,解決了用水問題。

 後世考古學家們,在奧爾梅克人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水渠和蓄水池的存在痕跡。

 阿茲特克人的解決方式,則顯得更為的奇特。

 後世墨西哥城所在的谷地,當年也是阿茲特克Z治中心,“特諾奇提特蘭”的城址所在。

 阿茲特克人並沒有費力,去排除谷地中天然蓄積的湖水,後被稱之為特斯科科湖,

 而是利用旱季在湖中央,修築周長達十幾公裡的堤壩,以使堤壩內的水平面,

 長年維持在一個穩定高度,然後再在堤壩內填土,興建水道縱橫的城市。

 這座被西班牙人認定,與威尼斯頗為相似的城市,是如此的宏大,最高峰時甚至容納了30萬人。阿茲特克人在適應環境的創新,並不止於構築一個水上城市,還在於他們顛覆式農田設計。

 一般的農耕思維,是在平整的土地上開墾農田,然後通過水利設施引水灌溉,阿茲特克人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這些農田,並沒有被開墾在周邊平原或者山地,而是被巧妙布設於堤壩之外的湖面上。

 有一種說法是,阿茲特克人會利用湖底生成的雜草固定木筏,然後再在木筏之上,

 堆覆營養豐富的湖泥,以此打造出一片“浮島”式的水上農田。

 不過,阿茲特克人的真正做法,更有可能是在湖中,扎下能夠高過豐水期的湖面木樁,然後再在上面架設木筏、堆覆湖泥。

 不管具體采取哪種做法來打造水上農田,阿茲特克人所種植的玉米等作物,都不會有缺水之憂了。

 淘換上來的淤泥,則能夠不斷為作物的生長提供養分。

 悲劇的是,在西班牙人入侵阿茲特克之後,殖民者們並不認為阿茲特克人的設計,有什麽可取之處。

 更大的原因在於,TZ教徒們並不願意美洲人,存有能夠引發M族自豪感的記憶。

 因此,特諾奇提特蘭所處在湖面,最終被逐漸填平。

 新的墨西哥城,則在古城遺址及被填平的湖面上,重新興建及擴張,並成為了墨西哥合眾國的首都。

 美洲原住民在農業上面,還有很多創新。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不管什麽樣的技術創新,作物生長都離不開:陽光、水、土壤這三大要素。

 在沙漠當中,這些要素並非不能湊齊。

 比如,舊大陸最為先發的兩河文明、埃及文明,都處在沙漠當中,但他們不是農業起源地。

 兩大古文明的形成,得益於兩地所鄰的高原,能夠為之帶來豐沛的河水,包括營養豐富的河泥。

 反觀身處墨西哥高原之上的奇瓦瓦沙漠,以及位於墨西哥高原西麓的索諾拉沙漠,卻並沒有成就大型衝積平原的條件。

 盡管,沙漠中會有一些小型綠洲存在,並有機會聚落一些人口,但體量限制了它們的發展空間。

 不具備交通價值,是美墨邊境沙漠地帶,成為文明盲區的另一個原因。

 如果科迪勒山系的米國部分,是在“前哥倫布時代”,就具備18世紀的吸引力的話,那麽米墨邊境那些,

 能滋養巨大仙人掌的土地,並非沒有可能誕生一些,引發考古學家興趣的綠洲文明。

 貿易將成為其發展文明、聚落人口的推進器。

 就象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發現的那些綠洲小國一樣。

 然而,當人們滿懷希望,把視線越過北緯35°這條,熱沙漠氣候區的北部邊界後,令人崩潰的事情發生了。

 在這條氣候分割線的北面,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

 “沙漠”總是與“熱”和“乾旱”聯系在一起,不過,並不是所有酷熱的乾旱地帶,都處在熱帶地區。

 除了熱帶沙漠以外,地球上還存在有溫帶沙漠。

 廣泛分布於我朝西北地區的沙漠,就屬於溫帶沙漠。

 與熱帶沙漠區相比,溫帶沙漠區在日溫差和年溫差方面,都要大得多。

 我們的西域地區流傳著的“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民諺,就是這一氣候特點的真實寫照。

 以至於,溫帶沙漠又被形容為“冷沙漠”,熱帶沙漠則為“熱沙漠”。

 只不過, 無論哪種沙漠,都與乾旱二字緊密聯系在一起。

 高大山脈對水氣阻隔,以及遠離海洋的位置,是我朝境內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北美的科迪勒山系的山谷地區,乾旱氣候的推手,則主要是“雨影效應”和“焚風現象”。

 所謂“雨影效應”,指的是暖濕空氣到達高峻的山脈時,受地形影響被抬高,並形成降雨(使向風面成為“雨坡”)。

 而氣流在抵達山脈背風面時,水氣含量就已經很低了。

 同時,山谷中沉降的空氣也會有所升溫,進一步蒸發水分,加劇背風面的乾旱效應。

 這一現象則被稱之為“焚風現象”。

 雨影效應和焚風現象,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包括熱帶乾旱地區以及我朝的西北乾旱地區,都會受這一現象的影響。移民全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