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831章:新世界島的另1極(37)
巴西折翼,幾乎所有稱得上是對手的國家都被毀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烏拉圭,改造成經濟附庸國,利用這個地區的河流體系,發展成一個世界經濟大國。

 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四。

 而巴西之後數十年,仍深陷貧困和相對孤立。

 巴西也不統一。

 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經濟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連通的影響,地方主義成為巴西Z治的一個主要特征。

 巴西內部不同地區之間聯系困難,而與外界聯系卻相對容易,這讓巴西的Z治經濟文化整合,變得非常困難。

 由於各州之間、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競爭激烈,地區主義一直是巴西Z治的一個主要問題。

 在20世紀初期,大部分權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

 中央政府的控制權,在這兩個州中交替。

 這讓其它州受到Z治孤立,刺激他們從國外尋求經濟機遇,傾向於地方認同。

 在大半個世紀裡,“巴西”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M族國家概念。

 比如,裡約熱內盧州和南裡奧格蘭德州,開始在許多方面如D立國般行事。

 這種事態,直到21世紀才發生變化。

 巴西最大的問題是——從殖民地據點建立起,直至21世紀,無法保證經濟可持續的穩定增長。

 世界其它地方,發展經濟也是有通脹傾向的:對耕地、勞動力、交通、資金和資源的需求,會導致所有這些投入的價格上漲。

 在大多數地方,這種增長能一直持續到通脹壓力出現,並最終超過增長帶來的任何好處。

 到那時,由於成本高昂,增長難以為繼,經濟開始不景氣。

 而巴西要承受的壓力是:土地、勞動力、交通基建和資本,都處於極端匱乏的狀態,以至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立刻會轉化成通貨膨脹。

 耕地、交通基建和資金情況,已經在研究中,而勞動力問題,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慮巴西有1億9千4百萬的人口。

 勞動力問題,是巴西寡頭經濟制度造成的,而寡頭經濟制度,也有地緣Z治原因。

 巴西的問題在於,資本投入高和資本產出低——這與世界多數經濟中心情況相反。

 在那些地方,資本分布相對均勻,因此保證了經濟強國的民主化。

 米國當時的情況是,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闖蕩,不出一兩年,就能向米國和歐洲城市,輸出農產品。

 而巴西明顯不同,單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資金。

 一個普通市民在那種環境下,企圖自己謀條經濟出路,顯然不現實,只有帶著存款,進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設”巴西。

 所以那時的米國——後來出現了工業化——是由歐洲鄉下窮人移民過去塑造的,而巴西則是由那些,帶著錢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米國小企業文化,在D立前很久就出現了,而巴西企業,直到19世紀晚期的移民潮才開始出現。

 在一個資金稀缺卻急需的地方,寡頭不願與任何人分享自己建設的基礎設施——甚至不願與其他寡頭分享——就不足為奇了。

 並發的問題是巴西早期,並沒有完全開發出法國大小的耕地。

 大面積耕地位於大峭壁另一側內陸地區。

 熱帶氣候嚴重限制了農業耕種選擇。

 直到20世紀中期,唯一能種植的農作物,還是種植園作物,最初也是最出名的是糖,後來變成了咖啡、柑橘、香蕉和煙草。

 傳統糧食作物每年只需照料幾周,而這種熱帶作物卻不同,從種植、料理、收割到運輸,都需要大量勞力。

 煙草需要收割、曬乾,糖需要收割、煮、提煉。

 一片糧田,能很快收割完成裝入貨車,而收割、運輸香蕉要花更多時間。

 這些特征,從兩個方面深刻影響著巴西。

 首先,這類種植園,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所以像米國那樣的小農,就被排除在外了。

 沒有小農,意味著無法形成小城鎮,而小城鎮是教育和工業化的前提。

 相反,種植園意味著公司出現,即經濟寡頭催生Z治寡頭。

 不久,Z治經濟權力不平衡,導致了20世紀,巴西軍政府的建立。

 即使到了21世紀,巴西地理更偏好寡頭種植園農業,而非家庭農場。

 而米國在21世紀,卻有85%的農場。

 美國因工廠化農場享有盛名,面積小於等於500英畝,而70%的巴西農場,面積大於等於500英畝。

 在後世亞洲國家,卻不會出現農場。

 農場只會出現在殖民地國家,因為要形成大農場,只有把原住民全部殺掉。

 我們不可能把我們自己消滅掉,來建立大農場。

 言歸正傳。

 時間並沒有緩解這種情況,反而加強了這種趨勢。

 在20世紀後半葉,巴西啟動了大規模農業多樣化計劃,其中包括在內陸開發大面積土地,

 一部分在塞拉多,一部分遠在玻利維亞邊界的內陸。

 除了其它農產品,有的新土地適合種植玉米和大豆,種植此類作物,通常所需資金不多。

 而塞拉多在發展農業之前,就需要大量投入,而且距巴西常年過度使用的港口,超過1000千米。

 在此處複製別處的發展和基礎設施, 需要高昂代價,最終,加強了巴西農業體系的寡頭性質,以至於巴西那時產生的“新”農場,平均相當於“老”農場六倍大小。

 第二,種植園農業需要非技術勞動力,這種情況延續至後世。

 與新大陸,即北美殖民地情況不同——新大陸殖民地交通便利、資本容易積累,產生了城市化、教育制度和分工——巴西依靠的是農奴。

 巴西1888年才廢除奴隸製,是整個西半球最晚的國家。

 缺乏技術工人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中產階級規模小,國內消費不及其它同等發展水平國家。

 結果是,巴西有一小部分是地主精英,絕大部分是窮人。

 2011年,超過四分之一的巴西人,在巴西貧民窟勉強糊口。 (https://) 《移民全球》僅代表作者陳健鋼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https://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