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移民全球》第694章:大國崛起(94)
與孤島般存在的密宗X仰相比,綠教X仰所能夠帶來的資源,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要更多,

也更有利於維持M加拉地區,相對印度J地區的D立性。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M加拉本身,具有的“陸-海”貿易樞紐地位,

在整個印度洋乃至東南亞、東亞海上貿易,為綠教徒所壟斷的時代。

綠教徒身份,將極大減輕M加拉經濟,所需付出的信任成本。

現在,我們知道了,M加拉綠化的選擇,是一個,基於其特殊地緣Z治/經濟位置,

受陸、海兩條傳播方向,尤其是前者共同影響,而做出的選擇。

由此,我甚至可以認為,如果歐洲勢力,能夠在密宗時代結束時,強勢介入南亞次大陸的話,

後世的“M加拉國”將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片孤懸於此的JD教之國。

帕拉王朝與東南亞,也有十分緊密的貿易關系,乘著東北季風南下、西南季風回歸的M加拉商人,

同樣,將馬來之地,視為重要的貿易中轉地。

擊敗帕拉王朝,並奪取M加拉地區的出海口,為朱羅帝國的“環M加拉灣”貿易帝國,補上了最後一塊拚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擊敗帕拉王朝之後,朱羅人曾一度,把S都遷往M加拉,想在北印度有所作為。

朱羅帝國有此野心,很大程度源自於它的宗J屬性。

從地緣Z治角度來說,朱羅在11世紀上半葉的三次擴張,幫助其,完成了從一個地區性大國,

向“帝國”的升級,包括:南下並吞斯裡蘭卡的僧伽羅國。

東進擊敗馬來群島的三佛齊國;北上奪取帕拉王朝在M加拉的出海口。

這三個王國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佛教王國,而朱羅則是印度J王國。

因此,這一地緣Z治層面上的擴張,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印度J的強勢複興,

更讓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第一次認為自己,能夠成為是印度J和全印度保護者。

不過,前面我們也說了,以朱羅帝國的地緣特點來說,想一統整個印度,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能夠在這片大陸,角逐統治權的,還是那些從西北方向,滲透而來的外來M族。

因此,朱羅很快還是放棄了這一想法。

這也導致突厥-綠教M族,入主印度之前的大部分時間,印度半島的地緣Z治局面,大體還是呈現為“北拉南朱”的局面。

包括德乾高原西北部(西遮婁其王朝)的北部地區,為拉傑普特諸國控,南部則為朱羅統治。

與拉傑普特聯盟,最終成為抵抗突厥人,入侵中堅力量不同的是,盛極而衰的朱羅王朝,並沒有機會與綠教政權交鋒。

12世紀後期,朱羅帝國在南印度的統治開始動搖。

帝國境內各版塊,開始湧現出新的王國,比如,安得拉境內崛起的“卡卡提亞王朝”。

這個王朝,被泰盧固人認定為是:第一個真正由泰盧固人,建立的王朝。

也可以說,泰盧固M族,如果想追溯自己的歷史,會更原意,以這個土著王朝為源頭。

至於泰米爾人,朱羅王朝無疑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

朱羅人在南印度的宿敵——潘地亞人,本來也是這一榮譽的有力爭奪者。

同樣在12世紀末,復國成功的潘地亞,很快擊敗了衰弱中的朱羅人(公元1215年),並在半個多世紀後吞並朱羅。

整個13世紀,潘地亞人都是泰米爾地區的強勢統治者。

不過,它能做到的也僅僅是這一點了。

從戰略上看,

南印度再出現一個強大政權最大障礙,是取代拉傑普特人,成為北印度統治者的突厥/綠教政權。幾乎與潘地亞在泰米爾地區做大同時,古爾王朝及其繼任者“德裡蘇丹國”,

也基本完成了在北印度的整合工作,拉傑普特地區除外。

13世紀末-14世紀初,已經適應印度地緣環境的德裡蘇丹國,進入了最為強盛的時期。

不僅開啟了對德乾半島的征服工作,更在西北方向擊敗了,入侵旁遮普地區的蒙古察合台汗國。

從公元1320年起的5年間,德裡蘇丹國一共進行了4次南征行動,將控制線南端,推進到了朱羅人所處的高韋裡河谷。

突厥人在德乾半島的征服路線,與當年的拉傑普特人“遮婁其王朝”類似。

即,先征服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所處的,克裡希納河-戈達瓦裡河上遊,然後東進安得邦的泰盧固地區。

最後,向潘地亞人所控制的泰米爾地區擴張。

在德裡蘇丹國的強大攻勢下,南印度諸王國紛紛走向了覆滅的邊緣。

泰盧固人的卡卡提亞王朝,便是在這個時候被瓦解。

稱霸泰米爾地區,包括喀拉拉邦的潘地亞人,也在遭遇了重大失敗。

突厥人甚至,一度攻入了潘地亞人的都城。

對於北方入侵者來說,征服並控制南印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後世的南印度人,儼然已經將自己定位成為了,印度J最後的守護者。

為了完成對南印度的全面征服,德裡的統治者,甚至一度效仿遮婁其王朝,

將都城遷到了克裡希納河上遊:卡納塔克邦中北部的德瓦吉裡(公元1327年)。

然而,北方的一個變故,卻徹底打亂了突厥人整合南印度的計劃,使得這個即將誕生的帝國,

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印度半島的西北方向,這個方向是蒙古人的地盤。

13世紀的蒙古西征,使得印度之西,出現了兩個強大的蒙古汗國:伊爾汗國與察合台汗國。

其中,河中地區及A富汗東部,歸屬於察合台汗國;波斯及大部分的A富汗地區,為伊爾汗國領地。

M古人的這種分割,使得印度河平原南部的信德地區,處於伊爾汗國勢力范圍。

而對印度威脅最大的,開伯爾山口所在的,貫通中亞-南亞的“突厥綠教通道”,則處在察合台汗國的控制之下。

之前,我曾經分析過,M古人在中亞的征服工作,及後來的整合,客觀上阻斷了新突厥人/綠教勢力,

再次進入南亞的通道,為德裡蘇丹國的突厥統治集團,整合北印度贏得了時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