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七百七十三章:神賜之地巴西高原這這個方向,向內存在一個明顯的凹陷。
從高地上傾瀉而下的雨水,在盆地中匯集成了巴拉圭河,然後再向南縱穿巴拉圭,並最終與巴拉那河合流。
無論是巴拉圭盆地,還是巴拉圭共和國,名稱其實都是來源於巴拉圭河。
這一關聯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巴拉圭是否曾經對巴拉圭盆地享有主權。
事實上,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相爭的殖民時代,巴拉圭盆地的主權,並沒有引發太多的關注。
西班牙治下的傳J士與巴拉圭人,僅僅滲透到了這個盆地區的最南端,便遭遇了葡屬巴西的阻擊。
19世紀初,在南美各國紛紛D立之時,身處高地的巴西,順勢取得了這個盆地的主導權。
整個濕地分別被劃入了,馬托格羅索和南馬托格羅索兩州。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這於片土地,當時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聽到這,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片身處熱帶的土地,是一片乾旱的不毛之地。
恰恰相反,從“潘塔納爾濕地”的名字可以看出,這片土地的問題在於水太多。
如果要為這個星球上的濕地做個排名,潘塔納爾濕地,無疑將排在第一。
受困於每年高達1500毫米的降水、周邊高地的慷慨饋贈,以及整體的盆地構造,潘塔納爾有80%的土地,常年浸泡在水中。
高地並不僅僅為這個盆地區,提供了過量的水,同時還帶去了營養豐富的土壤。
在高溫、多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潘塔納爾地區,成就了全球生物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如果不是因為與之相鄰的亞馬遜地區,名聲和面積太大,潘塔納爾的知名度要比它高得多。
要知道,僅從面積來看,這處在水系分類上,屬於“巴拉圭河上遊平原”的沼澤,面積差不多有27萬平方公裡,
如果加上相鄰亞馬遜平原的部分沼澤地,這部分濕地,通常也會被視為潘塔納爾的一部分,
整個濕地的面積,將近有30萬平方公裡。
在潘塔納爾濕地,緊靠盆地西側穿行的巴拉圭河,成為了巴西和玻利維亞的Z治分割線,
其中位於巴西境內的濕地,為24.2萬平方公裡。
至於巴拉圭,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要低得多。
巴西從“巴拉圭戰爭”中得到的戰利品,就包括部分原為巴拉圭所控的潘塔納爾濕地。
葡萄牙人是在18世紀初,開始進入潘塔納爾濕地,並嘗試在這片潮濕的土地建立定居點。
不過,葡萄牙人來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進行農業開發,而是衝著水下的金沙來的。
後世位於濕地北部邊緣的庫亞巴市,同時也是馬托格羅索州首府,最初便是本地區,最大的淘金者定居點。
采金業將葡萄牙人引入了潘塔納爾,但卻並沒有為葡萄牙和後來的巴西,帶入多少人口。
當然,考慮到淘金者對當地生態的破壞性,礦脈衰竭也不是壞事。
只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看,潘塔納爾濕地的弱開發性,始終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巴拉圭人還抱有一顆擴張夢時。
因此,在巴拉圭戰爭結束之後,巴西開始有意識的向濕地移民。
願意遷入這片私地的移民,甚至有機會免費獲得土地。
這一政策所導致的結果之一,
就是後世巴西境內的潘塔納爾濕地,絕大部分所有權歸屬於私人。 大量農場、牧場開始興建。
很難說,將一片原本動植物樂園屬性的土地,變成能夠滋養更多人口的魚米之鄉,是對還是錯。
只能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吧。
在21世紀,已經不再視溫飽為問題,有更高精神追求者看來,那些未受人為干擾的生態系統,是那麽的可貴。
出於這個看似高尚的追求,那些身處叢林的原始部落,甚至會被以“保護”之名,剝奪享受現代文明的權力。
而如果這種保護與人類的生存權、發展權相矛盾,你又很難說後者的追求,就一定是低級的。
經過上百年的努力,目前在潘塔納爾濕地中生活的人口,大約在100多萬,半數生活在庫亞巴。
然而,必須正視的一點是,人口的增加,必然導致濕地的消亡。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被焚毀的森林以及被排乾水的沼澤地,是耕地的最主要來源。
對於“大河文明”屬性的中央之國來說,後一種做法,尤其是引以為豪的常規做法。
歷史上,通過對諸如雲夢澤之類的濕地改造,古老的中央之國,獲得了大量的耕地。
即使時間推進到了20世紀後半葉, 這一進程仍然沒有結束。
在機械的幫助下,同為濕地屬性,被世人稱之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被開發成為了天朝,最重要的產糧基地。
與國人引以為豪的,將“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做法相對比,巴西人在這樣一片面積,
甚至超過了整個“長江中下遊平原”,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的平整土地上,滋養如此之少的人口,實在不算成功。
問題只在於,人類是否有權力為了自身的生存,破壞這個星球的生物多樣性。
這種掠奪性開發,又是否更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
環保主義者仍然憂心於,潘塔納爾濕地的原生態系統,被人類活動所破壞。
而我國改正了這個做法,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有趣的是,巴西政府當年,出於地緣Z治原因而推行的土地政策,可能反過來阻止了,該地區人口的進一步增長。
在私有土地權的分割下,無論是後來者的進入,還是基礎設施的推進,都將遭遇更多的困難,更不用說,後來已經有了保護區的設定。
總得來說,潘塔納爾濕地的開發,還處在相對可控的狀態,前提是不要試圖為這片土地,注入太多的工業化因素。
因為農業化的話,更多還是遵循“光合文明”的規律,對地表生態加以改造,
但工業化的本質,則是將地下資源開采出來,或者將外部那些,難以預知後果的物資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