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791章:新大陸(4)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一章:新大陸不過,要是這樣定義,最起碼J拿大的魁北克人會強烈抵觸。

  因為面積達154.2萬平方公裡“魁北克省”,有超過80%的的居民是說法語,並且由於地緣屬性上的差異,一直在鬧D立。

  魁北克D立問題,源自於其前法國殖民地的屬性。

  事實上,在剛才說的所謂“拉丁美洲”概念中,同樣存在這樣的殖民遺產,並且比魁北克問題,

  更容易突顯於地緣Z治舞台上,這當中的典型就是“圭亞那”。

  可以這樣說,在整個美洲地區,圭亞那的地緣Z治結構,是最為複雜的。

  想要弄清楚圭亞那問題,首先要知道哪裡才是“圭亞那”。

  請大家看地圖,你們一定會注意到,在南美洲的東北角,位於委內瑞拉和巴西之間,由西至東排列有:

  圭亞那、蘇裡南,以及法屬圭亞那三個Z治體。

  盡管被分為三部分,但人們很容易感覺到,它們內在應該存在某種聯系。

  上述三個Z治體,都屬於“圭亞那”概念的地部分。

  “圭亞那”這個概念,經常被加上各種前綴,組合出“西屬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的概念。

  其中,“英屬圭亞那”位於委內瑞拉的東側,就是後世D立國家性質的“圭亞那”。

  他的全稱是,“圭亞那合作G和國”;與“圭亞那合作G和國”相鄰的“蘇裡南G和國”,對應的則是“荷屬圭亞那”的概念。

  “法屬圭亞那”,在21世紀還是叫“法屬圭亞那”。

  之所以沒有變化,是因為這片土地還沒有D立,而是以法國“海外省”的身份,存在於法國的版圖之上。

  而西班牙人則認定,上述三個圭亞那,原本都應該是“西屬圭亞那”的范疇。

  在歐米列強瓜分世界的年代,即使一個國家,對某一關鍵地區,形成壓倒性優勢,其它競爭者,

  也會想辦法,在這一地區,保留或者獲得一個立足點,以搭建自己的全球貿易網。

  葡萄牙在被荷蘭、英國等後來者,擠壓殖民空間後,還艱難保有“葡屬印度”、東帝汶、濠鏡澳等據點,就是典型案例。

  對於歐洲列強來說,坐視西、葡兩國,壟斷新大陸的利益,是難以接受的,尤其在歐洲與美洲,共享大西洋的情況下。

  後世的人們,能夠在加勒比地區,看到很多被標注為“英屬”、“法屬”,甚至“荷屬”的島嶼,就是這種全球觀的結果。

  從技術上看,即使西班牙帝國能夠一直強大,也很難完全壟斷,加勒比海上的島嶼。

  畢竟這些島嶼太過分散,即便是被各國政府打擊的海盜,都能夠在當中尋得秘密基地,以躲避海軍的追捕。

  相對而言,後來者想在對方,已經形成優勢大陸地區登陸,難度就有點大了。

  葡萄牙人之所以,能夠在大英帝國壟斷印度利益的情況下,保有幾個沿海據點,

  得益於它與英國,長期維持的戰略同盟關系,以共同應對西班牙。

  就圭亞那問題來說,關鍵點並不在於,那些後起的海上強國,為什麽要在南美洲,尋求一個沿大西洋的據點,而在於為什麽是圭亞那。

  當一片土地,能夠同時被幾個競爭者所看中,並且最終能夠形成共存的局面,必定有其獨特之處。

  圭亞那的獨特之處在於,

它的核心是一片D立高原,這片高原被稱之為“圭亞那高原”。  拋開那些D立性不大的附屬板塊不看,南美洲的整體地形特點,可以用“三高兩低”來概括。

  “三高”指的是安第斯山脈、巴西高原,以及即將展開的“圭亞那高原”。

  “兩低”指的則是,亞馬遜平原及拉普拉塔平原。

  可以說,南美的每一個國家,其核心地理區,都涉及上述一個或者兩個地理單元。

  比如,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等國,在地理上,屬於呈現出明顯的安第斯屬性。

  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三國,則屬於拉普拉塔板塊。

  “巴西高原”及“亞馬遜平原”兩大塊,構成了巴西絕大部分的領土。

  至於圭亞那高原,則為英屬、荷屬、法屬三個圭亞那的出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果把上述三個,不能被歸入“拉丁美洲”范疇的Z治單元,視為圭亞那的全部的話,那麽圭亞那板塊的面積,約為45萬平方公裡。

  而如果以“圭亞那高原”為核心,包含山間及沿海平原地區,定義為廣義“圭亞那板塊”的話,其面積約將達到145萬平方公裡左右。

  還有約100萬平原公裡的圭亞那地區, 分屬於後世的委內瑞拉和巴西。

  其中,委內瑞拉控制的西部地區,面積約為44萬平方裡。

  巴西則得到了南部,將近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上述格局的形成,與圭亞那高原的地理結構有關。

  整個圭亞那高原的海拔,約在300—1500平方米,在濕熱氣候的長期侵蝕下,

  高原整體呈現為破碎的丘陵狀,並且分割為東、西兩部分。

  其中,大部分位於,委內瑞拉境內的“西圭亞那高原”,它海拔較高,且形態更為完整。

  “東圭亞那高原”則更多呈現為分散的丘陵狀。

  然而海拔高低,並不是諸國分割圭亞那板塊的主要參考。

  如果高地之上,缺乏支撐規模化農業的河谷、盆地,而更多只是起個屏障作用的話,

  那麽,對於平均身高,不止1米多的人類來說,海拔500米的山地,與海拔1000米的山地,並沒有太大區別。

  山地在地緣分割中的作用,很大程度會通過河流體現出來。

  作為一片高地,其所收集的雨水,並沒有可能隻往一個方向流淌。

  在地緣切割中,圍繞一片山地,整合成一個地緣板塊的情況,與同流域整合的情況,是同時存在的。

  依托“興都庫什山脈”建國的A富汗,以及圍繞“黃山山脈”生成的古H州地區,就屬於前一原則的體現。

  相比之下,同流域整合的情況要更為普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