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大家看到的那樣,五大湖為米加兩國共享,其中面積排名第三的“密歇根湖”,完全位於米國境內,兩國邊境線則從另外四個湖泊穿越。
這使得米國得到了整個五大湖的72%,以及相應的流域面積。
很顯然,這兩個國家在後世,能夠共享這個巨大天然水庫,在於它們對大英帝國,地緣Z治遺產的繼承。
然而,五大湖的發現者及最初利用者,卻不是英國而是法國。
在最初的殖民爭奪中,五大湖甚至一度成為“新法蘭西”的內湖。
由於聖勞倫斯河與五大湖相連,沿著聖勞倫斯河布設殖民點、收購毛皮的法國人,很自然的就將控制線,延伸到了五大湖。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五大湖的前世今生。
大多數時候,即使是做地緣研究,對地質變化的關注度也不會太高。
這是因為,相對地球的年齡來說,人類文明的歷史實在是太短了。
除非在人類文明產生之後,某一地區的地形地貌,還在發生顯著的變化,並且這一變化,有可能對本地區的地緣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以五大湖的情況來說,盡管它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時已然形成,但總得來說,這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湖群。
年輕到直到14000年前,才因為冰川消融而開始形成。
一直到4000年前,方打造成現在我們看到的五大湖形狀。
假如,北美文明的歷史,有舊大陸諸古老文明那麽長的話,那麽,這種變化很可能,早就對這片大陸的地緣結構產生影響了。
當然,以這一地區的氣候來說,這種可能性近乎於零。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它的地理變遷入手,來探究一下,北美大陸在後世地緣結構形成的底層邏輯。
因為接下來你們將聽到,這些地理因素,對米國和加拿大的存在,產生了多麽大的影響。
在五大湖形成過程中,融化的冰川之水,並不總是沿聖勞倫斯河的河道,向北注入海洋。
一直到冰川線退至聖勞斯灣之前,五大湖所溢出的湖水,都不得不向南,向米國中部的密西西比河平原流淌。
換句話說,在整個五大湖的形成過程中,為之充當出海口的是密西西比河。
以至於在這一進程中,從魁北克到安大略湖一線的“聖勞倫河中遊平原”,曾一度也是一個湖泊。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這種流向是因為地勢,而不是冰川暫時堵塞北流通道而造成的,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六大湖”了,
而這個六大湖的儲水量,勢必拉開與貝加爾湖的距離,獨享世界第一之名。
更加深遠的影響則在於,當年英、法兩國,在這一地區的博弈局面,乃至後世米、加兩國的地緣Z治結構,將變得大為不同。
在南流時代,五大湖之水通過西南部的“密歇根湖”,匯入密西西比河,並最終注入墨西哥灣。
聖勞倫斯河河道徹底解除冰封之後,湖水則轉由東部的“安大略湖”,經聖勞倫斯河河道注入聖勞倫斯灣。
然而,在北流時代初期,聖勞倫斯河其實並不是,五大湖之水唯一的出口。
更準確說,蒙特利爾河以南的聖勞倫斯河道,並沒有一直享有輸出通道的唯一性。
在最初的時候,五大湖之水,還會從休倫湖北部的“喬治亞灣”向東流出,在後世的“蒙特利爾”的位置上,與聖勞倫斯河匯合。
這條向東流淌的河道,後世被稱之為“渥太華河”。
每一條大河,都會有兩條以上的源頭,聖勞倫斯河亦不例外。
如果把聖勞倫斯河與五大湖割裂開看的話,渥太華河無疑是主源的有利競爭者。
問題在於,在覆蓋聖勞斯灣的冰川消融之後,五大湖之北的水域面積開始縮小。
由於地勢相對更高,原本將渥太華河,與密歇根湖相接的這部分水域,縮減成為了一個,單向注入密歇根湖的“尼皮辛湖”。
這種變化,使得切斷與密歇根湖聯系之後的渥太華河,沒有辦法在這場地理競爭中,突顯自己的存在。
然而,這並不代表渥太華河,不能在地緣Z治層面發揮作用。
大家是不是覺得渥太華這個名字有點眼熟?是的,這是加拿大首都的名字。
根據一般命名原則,渥太華河顯然是一條,經行加拿大S都的河流。
以舊大陸的經驗來看,這樣一條河流,無論如何都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只是,新大陸的兩個英系國家,其S都在地緣重要性上的地位,都不是很夠,歷史也不是很長。
它們的產生,更多是兩國在謀求獨立過程中,內部地緣Z治博弈的結果。
不過,不管怎麽說,這都能證明渥太華河,不會是一條默默無聞的河流。
尤其在你發現,它的大部分河道,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分界時。
讓我們把視線接回到法國人,開始殖民聖勞倫斯河流域的17世紀。
在魁北克建立據點之後,繼續溯河而上探索的法國人,最先發現的,並不是與與聖勞倫斯河相接的安大略湖,而是沿渥太華河向西發現了休倫湖。
不過很快,法國人就搞清了,到底是哪條河道,能夠幫助他們走得更遠。
更為重要的是,安大略湖以及其西南部的“伊利湖”,在緯度上要更佔優。
20世紀60年代,米國和加拿大,根據每一地區的三十年平均最低溫度,做了一個抗寒性分區規劃,
並依據最低溫度的高低,劃分出十幾個等級,其直接意義在於,為植物的引種提供參考。
這一植物抗寒性分區,同樣也能夠為我們,審視每一地區的氣候分類,提供有利的參考。
以此來說,你們會發現安大略湖、伊利沿線的溫度,要明顯比休倫湖高出一個等級。
作為最初的殖民者,以及後來生活在,聖勞倫斯河-五大湖流域的普通人來說,倒並不會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切。
不過,他們卻會用腳投票,選擇最適合自己生存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