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631章:大國崛起(31)
19世紀末,當德意志終於從北向南完成統一後,尤其還擊敗了法國,德國人也終於可以集中力量,打造德國版的“全球化”計劃。

具體到軍事層面,就是建立一支,足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公海艦隊”。

Z治層面,則是開始強勢在全球范圍,尤其是被老牌海外殖民帝國,更多當成資源供給地的南部非洲進行卡位。

甚至可以說,歐洲殖民帝國在非洲的這拔Z治瓜分浪潮,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德國崛起的刺激。

同樣沿非洲西海岸而下的德國人,在非洲的第一個收獲,是在黃金海岸之東的“奴隸海岸”。

所謂“奴隸海岸”,指的是今加納以東,一直到尼日爾河三角洲的“貝寧灣”地區。

由於尼日爾河泥沙在河口地區的淤積,尼日爾河三角洲向南凸向幾內亞灣,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岬角。

岬角以西至黃金海岸部分,也可以說是沃爾特河口-尼日爾河口之間的區域,就是“貝寧灣”或者說“奴隸海岸”的概念了。

Z治上包括多哥、貝寧,以及尼日利亞的西部沿海地區。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整個貝寧灣地區在西非的地緣Z治地位,實際上是十分邊緣的。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樣,只在身處薩赫勒-非洲熱帶草原相接地帶的區域和部族,才是跨撒哈拉貿易的最大受益者。

塞爾加爾-尼日爾河中上遊的古加納/馬裡/桑海帝國,以及乍得湖畔的卡涅姆-博爾努王國、兩大流域相接處的豪薩城邦,都屬於這種情況。

奴隸海岸最重要的資源當然是“奴隸”了。

沃爾特河、尼日爾河,以及二者之間,延伸入熱帶草原地帶的諸多河流,為黑奴輸往貝寧灣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歐洲人自己動手捕捉的黑奴卻是少數。

事實上,葡萄牙人和後來者很快發現,這種即做“生產者”,又做“貿易者”的做法,並不是最劃算的辦法。

與當地土著部族合作,用“以貨易貨”的方式,收購H奴要簡單的多。

至於哪些商口,能夠激發土著H人的交換欲,則是一個完全不用擔心的問題。

基於文明上的弱勢,歐洲人帶來的幾乎任何商品,如:金屬製品、布匹、武器。

甚至不值錢的玻璃珠子,都足以讓土著首領為之側目。

土著部族用來換取歐洲商品的“H奴”,絕大多數並非本部落成員,而是在衝突和戰爭中,俘獲的其它部族成員。

客觀上即使沒有歐洲人介入,非洲大地也像地球上其它地區一樣,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大小衝突。

還沒有進入所謂“奴隸社會”階段的部族,通常會殺死被俘者,通常用於祭祀。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人收購H奴的行為,看起來似乎並不會對當地的生態造成改變。

然而必須注意的有兩點:首先西非此時也已開始進入了,所謂奴隸社會階段,大部分被俘人口,並不會被簡單“浪費”掉。

如果歐洲人不把這些人口輸出的話,那麽無論以什麽形式,包括奴隸,這些人口所產生的生產力,都是服務於西非本地的。

其次當“人口”成為一項高利潤的生意時,對於土著部落來說也是,衝突和戰爭的性質,也就隨之改變了。

換句話說,“人口”上的收獲,已經不在只是戰爭的副產品,而直接成為了戰爭的起因。

這種性質的改變,勢必會加速西非的人口損失。

當然,H奴貿易並非起源於歐洲殖民者。

前面我也說過了,歐洲人對這些H皮膚的奴隸並不陌生。

在跨撒哈拉貿易中,H奴也早已進入綠教商人的商品目錄。

然而跨撒哈貿易中的奴隸交易,只是當時貿易的常態,並非只針對H人,也沒有對西非人口資源,造成結構性破壞。

歐洲人的H奴貿易則不然,後面大家會看到,新大陸的發現,讓歐洲人急需大量勞動力,去填充那片潛力無限的土地。

來自西非的奴隸,則戰略性的成為了人口輸出地。

與此同時,跨大西洋航線中的運輸風險,以及惡劣的勞動環境,又使得H奴的浪費量極大。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殖民者對西非人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人在奴隸海岸的收獲,就是多哥+貝寧,當時的地緣標簽為,“多哥蘭”和“達荷美”。

其中“多哥蘭”的范圍,準確的說,還包括西邊到沃爾特河的部分土地, 但不包括沿海地帶。

不過相比早在16世紀中葉,就開始在幾內亞灣滲透的英國人,德國人的這一收獲還是少了點。

奴隸灣東端的古貝寧王國,以及包括尼日爾河下遊在內的,“尼日利亞”都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就英國在這一塊的殖民范圍來說,更有歷史感的貝寧或者豪薩,都不足以覆蓋。

凸顯“尼日爾河”標簽的“尼日利亞”,雖然擁有更為廣闊的地緣Z治空間。

不過後世的多哥、貝寧並不是從德國人手中獲得D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歐洲戰場失利的德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這一事件在天朝產生的最大影響,就是在分配戰爭勝利果實的“B黎和會”上。

德國原來在天朝山D的權益,並沒有被“還”給戰勝國身份的天朝,而是整體移交給了倭國。

由此而導致的五四運動,也成為了天朝X民主主義運動的起點。

作為殖民帝國的後起之秀,倭國的地緣Z治優勢,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區。

而德國在海外失去的利益,主要還是由英、法兩個傳統歐洲強國所獲。

為了完整的控制沃爾特河中下遊地區,英國人割取了沃爾特河至後世的,多哥G和國西境的部分德國殖民地,時稱“英屬多哥蘭”。

後來與英屬黃金海岸一起,變身成為現在的“加納G和國”。

東部的多哥蘭,也就是法屬多哥蘭及達荷美地區,則成為了法國殖民地。

後世“多哥G和國”的名字,直接來源於之前的“多哥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