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改回來)
義士擇主
大漢是慘勝,但總歸是勝了!甚至在董凌和趙匡胤的氣運籠罩下,損失的將領並不多。
除了義社十兄弟其中的四位,還有公孫瓚手下羅藝的兄長薑家猛將。
其他包括高懷德、曹彬、羅藝、公孫美等人雖然都帶傷,但都是平安無事。
當然,這裡面最為好運的還是董凌!
除了收服顏良文醜、服部半藏、無名、長空等人,他順帶還受降田承嗣、田悅叔侄。
幾大猛將在手,五千精銳騎兵在身邊,董凌的勢力已經初步顯露。
…………
不同於大漢,愛新覺羅家這一次真的連褲衩都輸掉了!
當代王者努爾哈赤被斬殺,辛辛苦苦留下的後手史思明覆滅。剩余的四部八旗軍損失近一半,正黃旗隨著努爾哈赤覆滅。
就算是重新組建八旗兵,正黃旗的戰鬥力也很難達到覆滅之前的水平。
鑲黃旗在褚英的統帥下沒有覆滅,但也減員三分之二,後備士卒也不剩多少。
正藍旗旗主蒙古爾泰活著,但鑲藍旗旗主阿敏卻是死了。
加上被董凌砍殺的大貝勒代善,四大貝勒之中也只有皇太極和蒙古爾泰活著了!
大將楊古利死在關羽的刀下,冷格裡被潘鳳砍傷後死在曲義先等死士的圍攻之下。
四個弟弟中雅爾哈齊是幾天之前被流箭射死,穆爾哈齊、巴哈喇結是這一次死在亂軍之中。
十多個子侄,湯古代、塔拜、巴布泰、阿濟格、巴布海、費揚果等人都是被漢軍大將斬殺。
公孫美、公孫述、羅藝等人都是拿到功績的。
其中就以羅藝和麾下燕雲十八騎最為耀眼,死去的十來個子侄都是驍勇善戰的人,其中卻有三個是被燕雲十八騎斬殺的。
那些招募的武將大多數也都戰死,只剩下兩大封王保留性命保護褚英逃離戰場。
四大將的運氣就沒有這麽好,何和禮被顏良攔住,和文醜一起圍攻致死。
張合高覽配合密切與其他軍中將領一起絞殺了額亦都。
剩下扈爾漢和費英東也隨著褚英一同逃亡。
說實在話,雖然戰果很豐厚,但董凌並不滿意。
清兵之中威脅最大的就屬這位廢太子褚英。
此次雖然在史思明軍中斬殺褚地,斷了他一條臂膀,但是卻斬殺了清軍之中大部分威脅他的實力。
以褚英的能力加上剩余的清兵士卒配合上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的士卒,以及養精蓄銳的建州兵。
剩下這一戰,並不比開頭要輕松。
不過好在這一戰已經給了大漢百姓、皇帝劉宏一個交代。
估計日後的日子裡,雙方雖然都會繼續戰鬥,但也應該都是一些小打小敲,超過千人以上的戰鬥都不太可能了!
這雖然不是一個好結果,但對幽州的百姓來說卻是最好不過了!
戰爭結束後,趙匡胤沒有找到韓非,他走了。
當完善董凌的計劃後,韓非就明白這一戰必勝。
而他也沒有資格在留在這裡。
原本還打算就此留下投靠趙匡胤,現在想來,韓非以為自己太過自大了!
智謀上他感覺自己不比董凌強上多少,比之李斯的手段更弱。現在不繼續學習,日後怎麽可能有擊敗李斯的希望?
韓非的目的地在哪?他心中已經有些眉目。因為荀況的昏迷,小聖賢莊的名聲也大不如前,現在大漢境內最為耀眼的書院也當屬潁川書院!
而這也是韓非的目的地!郭嘉、荀況、荀攸……
這些年大漢本土謀士也絲毫沒有閑著,他們的名號照樣銘傳大漢!
…………
一切都像是一場暴風雨,在其余袁崇煥、曹操等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局已定!
看著下屬賊眉鼠眼的劉備幾人,袁崇煥的心中有些難受。
不久前袁術將他們帶回來時,他心中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結果一切都成真的。
總帥趙匡胤哪裡全面勝利,但這總攻的消息卻絲毫沒有給過他們。
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多爾袞逃了!
他袁崇煥還自詡為名將,還以為這是一個陷阱,結果當戰報到來的那一刻,他後悔了!
乘勝追擊的話,不說留下多爾袞,但兩三萬士卒是少不了的。
結果現在!袁崇煥的目的並沒有達到!
同樣,疑惑與羞愧的不止他一個,越恆定也是如此。
不過越帥必定是封王統帥,對於一些戰局的把握不是袁崇煥可比。
這一次,皇太極撤退,他追擊得到的戰果不俗!
皇太極的兵力損失一半,引以為傲的八旗兵損失五千,要不是他果斷派出手中底牌血滴子,不然越恆定怕是能把這位打成光杆司令。
這血滴子本是皇太極的秘密武器,是他決定戰局的把握。結果現在就派了出來。皇太極心中的不滿可想而知!
清兵匯聚一處,漢軍自然也是如此。
這一戰,幽州丟失的土地全都被奪回,甚至帶著這一幫子暫時的手下,趙匡胤將褚英、皇太極一夥逐入鮮卑草原數十裡!
這其中因為這一戰,趙匡胤的名氣也大了!自然投靠他的人也多了!
原本除了剩余的義社四兄弟(石守信、王審琦、李繼勳、韓重贇)和高懷德、曹彬、曹瑋、王全斌、潘美等人,趙匡胤幾乎沒有大將在手。
不過這一戰後,不少來援的義士紛紛投靠,除了原本屬於宋朝的大將,例如何灌、李繼隆、李處耘、黨進、郭守文、王韶、張令鐸外,還有何水雲、王果兩位異星猛將。
其中黨進、李繼隆、王果三位都是不死不滅級別的猛將,而黨進更是半步封王級別,而何水雲則為封王猛將,何灌為封號箭王!
一下子,趙匡胤的實力大增。
當然也並非所有猛將都投靠趙匡胤,像羅彥環植入的身份則為羅藝的弟弟,張光翰則是投靠了袁紹。
王彥升、王彥超被植入的身份為王彥章、王彥童的兄弟,這兩人選擇投靠的人則曹操。
至於他們的兄弟王彥章、王彥童,在最開始則並沒有選擇投靠的對象。他們婉拒公孫瓚等人的邀請,甚至對曹操都極為冷淡!對於這一點,曹操也是極為的惋惜。
最慘的人莫過於劉備和董凌,前者是真的沒有功績,而後者雖然獲得不少功績,也出謀劃策。
可是礙於年齡,大家總會把屬於董凌的功績歸咎於趙匡胤、公孫瓚兩人身上。董凌?年齡太小!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宋缺沒有收獲!因為這一戰,嶺南宋閥的名頭打出來。
投靠他的猛將也有不少,其中最為著名的則是白玉將葛從周。
而作為原董家護衛首領的史萬歲,雖然年過四旬,卻也越發的強大。
被植入的身份為史文恭的兄長,這也使得一些史姓猛將與他們扯上聯系。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袍神將史敬思和他歷史上的兒子史建瑭。
史敬思年齡不過二十,史建瑭的年齡為十五。
兩人植入的身份是史萬歲的兒子,兩人為兄弟,和鐵槍王彥章為師兄弟。
這一次他們也算是出師,而史敬思和王彥章封王武將的實力自然受到不少的拉攏。
史家二兄弟實力不俗,但他們的身份同樣敞亮。史萬歲的兒子,那就說明他們注定是董卓的屬下。
也是因為這一點,招惹他們的除了劉備也就沒有別人了!
說實話,劉備的手段是有的,加上那精彩的演技,要是平常情況下,也能忽悠這兩人。
可惜還是因為身份,現在都說董卓是諸侯,但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諸侯,他掛著的名頭是大漢涼州刺史,這是大漢的實權官員。
他麾下的武將喊他主公,這可不相當於普通的擇主,這意味著他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給董卓,同樣包括他們的妻兒老小!
這也就意味著史家二兄弟並不是獨立之人,他們的身份就是董卓的家臣。
他們沒有自由擇主的能力,要是這個時候投靠劉備,那就意味著不仁不義不孝!
幾乎每個人都看透這一點,但劉備還是很倔強。他認為天下是大漢的天下,他乃是劉姓子孫,所以有這個資格和董卓叫板。
殊不知早在幼年,史萬歲就不認這個天下姓劉了!
拉攏不到史敬思,那王彥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王彥章追求極致,他心中有個目標那就是曾經十招擊敗過自己的李存孝,對於擇主,他還沒有這個打算。
找他的人太多也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忍受不了這個王彥章躲了到了史敬思的營帳。
本來最有能力收服他的就是曹操,但那是史敬思的軍帳,代表的是董家的顏面,要是被人誤會是去招攬史敬思就不好了。
所以,曹操放棄了!而這個決定讓他悔恨終生。在沒有收斂到人才後,董凌的掛比能力再一次開啟。
雖然王彥章依舊沒有擇主,但已經在潛意識裡面對董凌產生好感。
甚至於答應董凌的邀請,打算向涼州一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王彥章日後的主公就是董凌,而非董卓!
另外一位猛將王彥童在投效風波結束後,投靠了袁術。
對於袁術來說這也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真是的原因也十分的意外!
大家看上了王彥章這員封王猛將,卻忽略了四兄弟之中年齡最小的王彥童。
即便是王彥童想要擇主,但沒有找他,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至於為什麽不主動投靠,那是王彥童的傲氣,年齡不過十五,雖然不如自己的哥哥,但他也是不死不滅的猛將。
最開始袁術也並沒有在意王彥童,他看中的同樣是王彥章。
只是袁術有個好兄弟,袁通天!
北海袁通天,實力比之王彥章還要強悍。這場擇主與投效風波,在他眼中就是個兒戲,還不如多練幾次棍法。
因為這個巧合,他在演武場遇上了王彥童。
兩人交手十個回合,王彥童被擊敗。即便如此,袁通天還是知道,這王彥童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
本打算向袁術舉薦,所以,袁通天也在軍帳之中宴請王彥童。
這期間袁術也無意中闖進來,剛剛在諸多大人面前漏了臉,順帶著踩了一把袁紹,袁術的心情很好。
還沒等袁通天開口,袁術便主動和王彥童喝起酒。在得知他也是來幫忙的義士後,有些喝醉的袁術直接送了一頭牛、一百兩銀子給他。
這種賞賜對於袁術這種紈絝來說並不算什麽,畢竟這些可能還不如他一頓飯錢多。
王彥童很窮,或者說這一世的王家兄弟不富裕。加上他們拜師練武都是一種苦修,這種富貴王彥童便並沒有見過。
所以,王彥童投效了!
一頭牛、一百兩銀子,換得一位不死不滅級別的猛將,這個牛袁術可以吹一年!
不過實話實說,袁術雖然是個紈絝,現在胸無大志,但他對手下那是沒得說,十分的信賴。
加上他手下也沒什麽人,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了袁通天、王彥童兩人指揮,平時也都聽他們的。
對於這位主公, 王彥童雖然有所不滿,但又不得不感動,加上有著袁通天的幫襯,這王彥童也變成了袁術的死忠!
…………
漢軍大營熱熱鬧鬧,鮮卑清兵陣營是一片慘淡。
褚英的外力史思明雖然覆滅,但建州兵還在。三萬建州士卒氣勢洶洶,直接就壓服了剩下的兩員大將扈爾漢、費英東和蒙古爾泰、濟爾哈朗、多鐸三大貝勒。
並且手段強硬的褚英直接得到了耶律斜軫、苻登兩大鮮卑名將的支持,等到皇太極、多爾袞與他們合兵一處時,事情都完了。
這兩個野心勃勃的貝勒也必須硬著頭皮承認他們這個兄長的身份。
於是乎,在沒有任何一位鮮卑王者和大汗在場的情況下,褚英宣布自己為第二任清王。
得到王位之後的褚英並沒有再次開戰為自己的父親和族人報仇,相反,帶著十多萬士卒,他與漢軍僵持起來,似乎在等待什麽關鍵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