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正德大帝》第二百二十一章 佞臣與自私之臣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一條蔓延到天盡頭的水泥路像是抹在大地上的一痕白色印記一般,惹得北歸的大雁驚詫地叫著。

 張璁此時便坐著馬車行進在這條由大同通往京城的水泥路上。

 這條路還未竣工,但從紫荊關到京城一線已經可以通車。

 在關外數年,張璁還是第一次坐著四驅馬車,行駛在這水泥路上回中原。

 他已卸任河套巡撫一職,作為第一任河套巡撫,他心裡或多或少也有些遺憾,但想起自己進京就要再次見到闊別數年的皇帝陛下,他又有些興奮,他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為這位皇帝陛下的出現而發生了改變。

 平穩而寬敞舒適的馬車,平坦而不會因為雨雪天而變得泥濘難行的水泥路,以及將牧地與田地分離的鐵絲網,和隨處可見南來北往的客商以及衣裙光鮮口中誦著“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的放學兒童,還有滿懷著富裕夢想的北上百姓們,皆讓他覺得新鮮又高興。

 盛世無饑餒,讀書處處聲,這是張璁此時在回京途中的感受,他不得不對自己幕僚說道:“自今上即位以來,嚴吏治,治百業,解民困,開商行,興學務,以至於民殷國富,方有此景象啊!”

 “大人所言極是,不過大人此去京城,還應小心為官才是,京城魚龍混雜,不比邊鎮,可一心做事,陛下此次有意組建國家行政學院,令百官習學,且由大人教之,這等於是在羞辱百官,在很多官員眼裡,大人您不過是三甲出身的雜學旁收之徒,若非得陛下器重,也不會有今日,如今陛下還讓您做他們的老師,他們豈能忍受!”

 這張璁的心腹幕僚毫不顧忌地說著自己的擔憂。

 “你所說的極是,在滿朝百官眼裡,本官到底還只能算是一介佞臣,可我張璁上忠君父,下安黎庶,何處比不上這些隻知春秋大義之輩!

 此次進京,陛下讓本官進京,本官定要遵循陛下之意,做好這個百官之師,百官們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除非他們能讓陛下殺了本官!”

 張璁說著就把長袖一揮,在邊鎮多年的他,凜然間已有一絲剛毅之氣度。

 ……

 京城裡,關於國家行政學院的討論的確很是熱鬧。

 首先讓文官們無法接受的是,陛下設國家行政學院的目的竟然是要教育他們,而且是教育他們這些中高層文官!

 培養剛中進士的士子,這些文官們可以理解,如翰林院,甚至將翰林官視為儲相,畢竟翰林官教授的帝國低層官員。

 而現在皇帝陛下要設國家行政學院是要教育他們這些中高層文官,意味著在政治上給他們一個內閣首輔還不夠,還要給他們安排一個老師。

 文官們很自傲,也的確不想再中進士成為官員後還要去學習,去提高自己,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寒窗十年,學富五車,已是國家棟梁,正應該是被朝廷重用大展宏圖的時候,應該是自己教育皇帝皇子那應該是皇帝皇子讓其他人教育自己。

 不過,文官們也沒法提出國家行政學院不能組建的理由,礙於面子和謙遜的品德,他不能直接告訴皇帝陛下,我們文官們都是諸葛孔明再世不需學習,因而,他們也只能接受。

 但是,讓文官真正不能接受的是,負責國家行政學院日常教務的是三甲出身的張璁,一個非翰林出身,而且還只在地方任職且與武人為伍的張璁!

 “吏部右侍郎何等要職,首輔怎能薦舉他張璁擔任之,朝中閣臣與九卿們為何竟無一人反對!”

 “他張璁不過一介佞臣!與內廷閹賊何異,隻知逢迎陛下,不學無術,如何能教百官!”

 翰林院編修黃芳與刑部員外郎沈濤此時便議論起張璁任吏部右侍郎管國家行政學院的事來,在河套巡撫一職競爭中敗於桂萼之手的翰林院學士李實此時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張璁乃天子寵臣,首輔薦舉張璁,自然是來自聖意,聖意豈可違,閣臣與九卿們又怎敢駁,此事明著阻止是不可能的,無確鑿之實據證明張璁之奸,陛下不可能棄他!”

 李實說著就歎了一口氣,他倒是不介意讓張璁負責國家行政學院的培訓工作,內心裡他也是很想知道張璁到底靠什麽得到聖眷。

 但讓他真正介意的是如今隨著邊貿興起與邊鎮城池擴張,再加上朝廷的移民實邊導致大量南方佃農北遷後自己這些士紳們無人可用的事,因為大量佃戶逃亡,致使他這樣的士紳地主損失慘重,無法保證充足的租金收入。

 可李實不知道該如何阻止這種事發生,他知道最有效的方式是讓陛下放棄河套閉關自守,這樣移民實邊也沒必要,自己這些士紳的利益也不會受損, 可他知道自己是阻止不了的,只能陛下百年後去世,再重新想辦法讓新帝放棄河套,放棄對外擴張的野心,安內自保。

 而李實現在無法接受的是一些文官也跟著陛下鼓吹開疆辟土之益,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張璁!

 “在河套設第一個縣的就是他張璁,如以土地之利,商貿工業之利吸百姓北遷的也是他張璁,他張璁造成了我中原民力虛乏,以致於田地荒蕪,士子無心舉業,長此下去,豈不國困民乏!但李學士說得對,他張璁深受天子寵信,若無確鑿證據證明張璁之奸,陛下不可能棄他,不過,剛巧薛某得到了一幅《流民圖》,此圖乃紀功禦史崔哲所繪,繪的是他百姓被他張璁強行移民而背井離鄉的慘狀!薛某相信以此圖進獻陛下,陛下不可能不有所動!”

 此時,禦史薛鳳鳴起身說了一句,然後,便把畫卷展開,讓其他官員都看了起來。

 “若此圖真能讓陛下動惻隱之心,倒也不失為一個扳倒張璁的機會,畢竟陛下素來愛民,斷不會因他一張璁而無視民怨也!”

 翰林學士李實說了一句,其他文官也跟著點了點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