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正德大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辭官後還是要抗爭?
一百多名文官辭官!

 甚至,其中,不乏尚書侍郎副都禦史這樣的高官。

 這種現象對朝廷政務的正常運轉很容易造成影響。

 這也是許多文官以辭官要挾皇帝的緣由,他們相信帝國的統治秩序要穩定運行,就離不開他們。

 好在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辭了官。

 因而,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朝廷也沒有因為一百多名文官的辭去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郭東山超遷為左副都禦史後,立即就開始安排都察院的禦史上疏彈劾戴鳳與薛鳳鳴的犯法之事。

 左都禦史杭淮自然也不敢阻攔,批準了郭東山遞上來的彈劾奏疏,且正式呈遞君前,朱厚照批準後,按照流程需交由刑部審問定罪。

 而薛鳳鳴與戴鳳兩人被刑部的人從東廠督察司帶到了刑部大牢。

 因為,按照朱厚照確立的新朝行政規范,朱厚照隻授予了刑部監禁官民與抓捕官民且判刑的權力,東廠督察司也不能長時間拘押官民。

 東廠只是得皇帝授權,代表天子詢問自己麾下臣民的忠誠度,並且要求交待問題而已。

 相當於後世的組織問話,確切而言,不是審問定罪,並沒有乾預司法。

 刑部對薛鳳鳴與戴冠審問了一番,且是公開審問,作為大明天子唯一授予緝捕審問權的中央衙門,刑部也不能隨便緝捕審問一個人,他需要都察院彈劾與起訴立案才能緝捕與審問一個人,同時還得接受大理寺的審議。

 因而刑部審問犯人必須是公開審問,要接受都察院與大理寺監督。

 刑部尚書顧璘雖然已辭官,但內閣與其他堂官沒有辭官,因而也就迅速廷議,迅速讓刑部左侍郎許浩做了刑部尚書,而薛鳳鳴與戴冠也迅速被做出了判決。

 薛鳳鳴因為誣蔑大臣,被廷杖六十,罰銀一千兩,而且被吏部貶為高雄縣縣丞。

 在這之前,朱厚照已下旨正式改東番為台灣府,而高雄則是最近由朱厚照派去的第一任台灣府知府孫璽開辟的新縣城。

 而薛鳳鳴則光榮的成為了大明又一個派去開發台灣的文官。

 但是薛鳳鳴對此卻並不感到光榮,他的內心是苦澀的,因為誰都知道去台灣當官就等同於流放,能活著回來都不錯了!

 戴冠則因為擅離職守被廷杖三十,罰銀五百兩,被黜為沙井縣教諭。

 沙井縣便是上文提到的由近衛軍在漠南新開辟的一個縣,知縣劉桂口中那個幾乎只有胡人沒有漢人的縣。

 戴冠去沙井縣做教諭,也只能教胡人學四書五經了。

 翰林學士李實、翰林編修黃芳、禮部員外郎沈濤等也相繼被治罪貶官。

 一場最初因為設立國家行政學院而掀起的風波總算平息了下來。

 但做造成的影響依舊還在,上百名文官辭官後,還留在朝堂上的文官們有許多是身兼數職,大都力有不逮,因而選拔新任官吏顯得頗為急切。

 正德十年,元宵節剛過沒多久,吏部就正式確定了需要進入國家行政學院進行輪訓的中階官員名單,並上報皇帝朱厚照,得到了皇帝朱厚照的批準,且正式下詔於這些被選定進京輪訓的中階官員,令其交待好政務後進京入學,且規定了入學日期。

 這些需要被輪訓的官員中,在京的自然不用著急,但對於在地方的官員而言,少不得又得經歷一番車馬勞頓之苦。

 但這些官員們都知道一旦被選進京學習,就意味著要被升官,因而,在收到被調入國家行政學院學習的聖旨後,這些官員們還是很高興的,忙馬不停蹄地往京城趕來。

 進京的文官們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而離京的文官們則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辭官的文官們沒想到自己就這麽被貶為了庶民,他們不由得控訴起那些不願辭官而且還向皇帝示好頂替他們官位的文官來,他們罵這些文官見風使舵,罵他們卑鄙無恥,罵他們道貌岸然。

 而同時,這些辭官的文官們又懷念起皇帝對他們的好來,懷念每逢正旦元宵時的豐厚賞賜,懷念政績完成後的年終獎勵。

 還好的是,他們的君父朱厚照並沒有忘記他們。

 朱厚照召見了侍從室主任唐伯虎,唐伯虎主要負責文化宣傳。

 此時,朱厚照召見他自然也是關於文化宣傳與輿論上的事。

 “那些請辭的官員辭官後,他們雖然成了庶民,但是筆杆子還在,把他們全部聘請到文化領域做事,用銀子用契約合同將他們的嘴巴管住,總之別讓他們閑著!閑著去寫與朝政不利的話!”

 “臣明白,倫文敘、嚴紘這些都是文壇領袖,臣不會讓他們流落街頭!”

 唐伯虎笑著回了一句,然後又問道:

 “不過,臣擔心的是,這些對朝政不滿的官員辭官後,一些抨擊朝政,總覺得堯舜禹湯時期才是真正盛世的報刊會越來越多,這樣會不會不利於朝廷?”

 朱厚照也知道這些官員辭官後,很多人都成為了大明這個時代的公知,開始掌控民間的輿論權。

 畢竟隨著大明印刷技術的進步,和朱厚照讓地方官府開辦識字班以及全民教育的展開導致大明識字率增加後,紙媒行業也迅速崛起,大明進入全民讀報時代。

 但也因此,使得各種“我在戶部乾過”、“我在內閣和閣老談笑風生過”亦或是“我是狀元、解元、案首”的公知越來越多。

 不過,大明的公知們與後世的公知不同的是,大明的公知總是以為堯舜禹湯時期的月亮比較圓,各種拿堯舜禹湯時期的事物與現在的事物做對比,動輒就說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唐時太宗魏征宋時太祖趙普如何演繹君臣佳話”等酸話來。

 說些酸話,幻想一下古時盛世,朱厚照沒覺得有什麽,畢竟每個人都有幻想的權利,都可以設想自己得到很好的待遇。

 但是,朱厚照也如唐伯虎一樣,擔心這些大明公知們蠱惑了太多的人,造出更多倡古崇古的迂腐之人來,那樣整個帝國就會變得更加封閉,今人就會更加不自信,只會複古不會創新。

 但偏偏,還沒辦法反駁,因為沒人能回到過去,老百姓們也一時不知道他們越古的過去就越沒有權利,也不知道他們在以前是奴隸,而現在至少是可以擁有私產的自耕農。

 “沒事,他們要是拿鄒忌諷齊王納諫說事,你們就拿朕讓你們寫的白毛女說事,他們關注朝堂君臣關系,你們就關注民間士民關系,到時候老百姓們會明白誰是對的,民心不可欺也不可能被忽悠的,只有那些想佔便宜想得到好處想成為奴隸主的人才會被忽悠被誆騙;另外,對歷史的解釋權也不能掌握在那幫老翰林手裡。”

 朱厚照這麽一說,唐伯虎也點了點頭:“臣明白,祝允明估計快到了南京,他主辦的梨園會給江南那些士紳們很大的衝擊的。”

 朱厚照也點了點頭,讓祝允明去南京發展戲劇是他的主意,畢竟江南依舊是大明朝廷最需要把控的地方,而祝允明此去南京,便是要搶在江南士紳的前面,先通過戲劇對識字百姓進行思想引導。

 對於在朝堂上失敗的這批文官而言,他們的確是不甘心就這麽失去政治權利。

 一般而言,很多人都是官場上失敗就會去文場上找成功,這些文官也不例外。

 嚴紘便找到了狀元出身的倫文敘:

 “伯疇兄,我等雖然失意於朝堂,不得不辭官為民,但這並不是說,我等就要坐視朝政被這些奸佞小人把持!我們要讓天下士民知道朝堂上那些奸佞小人的醜惡嘴臉!

 但是,現在諸如皇明報、大明要聞之類的報刊,竟還在幫那些在朝的小人說話,說他們是真正的忠臣,是真正的為社稷著想,說我們這些辭官的人是在耍性子,是受氣的小媳婦!”

 “我們不能任由這些報刊顛倒是非!如今既然我們已不是朝廷官員,那就用手裡的筆,讓天下人明白,誰才是君子,誰才是小人!”

 嚴紘這麽一說,倫文敘也積極響應起來:

 “仲周所言極是,朝堂上不過是權力之爭,當今陛下也非昏聵之君,國朝不至於崩壞,但真正當為大患的就是這些民間言論!

 現在這些民間言論不僅僅是顛倒是非,而是在貶斥儒家理學之正統, 宣揚百家雜收之言,甚至一些士大夫也響應起來!

 有唐伯虎、祝允明一乾只會留戀青樓酒肆之輩,更是內結閹宦,外聯娼妓,言士紳之罪惡大於閹宦之罪惡!如此之言,豈不是離經叛道!”

 “不只是唐伯虎這類自甘墮落的文人,連王守仁這樣的名門士子,也公然鼓吹自己獨創的心學,還提出什麽知行合一;

 子曰,知命隨性,他卻來個知行合一,他王守仁這是在背棄聖人之言!其罪可誅!

 還有夏言這乾人,竟為三寶公公正言,還說要秉承三寶公公遺志,再揚大明國威於海上!更是蠱惑得陛下支持了他,撥銀十萬,助其西巡!本為儒林之人,卻為認一閹宦為賢!已然為儒林叛徒也!”

 嚴紘也跟著附和道,並繼續說道:“既如此,伯疇兄,我們便用文字讓天下士民讓陛下明白何為正道!”

 “倫某定當竭盡全力!”倫文敘一時也興奮起來,忙回應了一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