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一股泥石流》第三十五章 迪比特的作死之路
    出於對正規手機牌照的渴望,陸召直言不諱道:“正式的手機牌照,我陸某人當然有興趣,就是不知對方報價幾何?”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響起,王秘書進門道:“蔡總,彭總已經到了。”

  蔡廣南一個欠身,對陸召說道:“陸總,你看,說曹操曹操就到,有關出售牌照的具體問題,還是讓彭總來說吧。”

  不多時,一位身材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雙手抱拳客氣道:“冒昧來訪,打擾打擾。”

  蔡廣南起身介紹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老同學彭久新,以前是摩托羅拉公司大中華區副經理,現在是迪比特手機公司的副總裁。”

  “哦?”陸召一挑眉毛,眼前男子,雖然看起來微胖,年紀不過三十上下,聽對方口音,十有八九應該是內地人,怎麽就成了蔡廣南的同學?而且在這個年紀,就在大霸集團坐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想來應該很不簡單。

  對方一臉笑容主動伸手:“陸少,您好,我是彭久新。”

  陸召禮節性的握手,面無表情的點頭示意道:“你好。”

  三人落座,沒有多少客套的寒暄,彭久新開門見山道:“今天冒昧來訪,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還望諒解一二,在下聽說,陸少最近想要從貼牌介入手機行業。在在下看來,與其花費昂貴的代價,把貼牌費用分攤到每台手機上,不如直接花費一筆資金,購買現有牌照,長久來看不是更加劃算?”

  陸召想了想問:“彭總,據我所知,迪比特的品牌有大小之分,不知他們出售的是哪一個牌照。”

  彭久新眼神一亮道:“看來陸總對手機行業也並不是一無所知嘛,他們想要出售的,是低端手機大迪比特,牌照是從01年頒發的。”

  陸召吐出兩字:“價格?!”

  彭久新伸張開手掌比道:“5000萬人民幣,外加一條組裝生產線,附加條件是固有工人三百多人必須得到安置。”

  陸召追問:“生產線包括廠房嗎,土地是自有還是租的?”

  彭久新搖頭:“生產線不包括廠房,土地廠房都是租用的,每年租金成本大概120萬。”

  “臥槽,那不如去搶好了!”陸召聽到這裡直接爆了個粗口,早在麥肯錫介入之前,對方就已經給他看過一份詳細的報告,年初市場,單手機牌照的行情都是1200萬左右,哪怕是貼牌市場爆發,價格也不可能翻到兩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區區一條組裝生產線,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也沒有多貴。無非就是一條條流水線,把配件傳遞到工人手中,然後人工組裝罷了。附加條件還要接受300多個工人,按照現在行情來看,每年光工資就要發600多萬。

  彭久新惑道:“陸總難道不覺得迪比特這個牌子值這個價?”

  陸召擺手:“在彭總眼裡,迪比特在國內是老品牌,也曾經佔據不少的市場份額,品牌的價值高估是合情合理。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品牌被運作得一塌糊塗,混亂不堪。”

  說到最強手機代工企業,普通人第一印象都是富士康。但是在2000年之前,手機代工行業最有可能成為老大的,應該是迪比特的母公司,大霸電子。從90年代初開始,大霸電子就一直負責給摩托羅拉和西門子等企業做手機代工,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

  基於多年的代工積累經驗,大霸電子也具備了相當的自主研發能力,

成立了自己的產品部門,曾同時給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等十多個品牌做過設計、製造,每年要設計製造出60~80余款新品。在技術上,迪比特5000名研發工程師遍布寶島、魔都和倫敦。  在2001年,大霸電子在魔都獲得正式手機牌照,正式定名為迪比特手機,開始了手機自有品牌的作死之路。

  為什麽說它作死?在陸召看來,這家公司的經營策略就有問題。迪比特在創立之初,為了迅速佔領市場,大搞低價策略,使得迪比特在大家心裡留下了低價和低端品牌的形象。結果第二年,這公司賺了點小錢,發現利潤太低,又想著再去佔領高端市場。為了提高知名度,還高價邀請“百變天后”的鄭繡文為產品代言,采取了廣告轟炸的模式做市場宣傳,在終端建設的硬投入就有2個億。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做了這麽多的準備,前後策略卻是自相矛盾。本來在聯發科崛起之前的手機市場,低端品牌的利潤就不多,千元以內的手機不是沒有,而是做了根本賺不了多少。現在一腳踏入高端市場,利潤是有了,可銷量上不去啊。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聯發科的高層和迪比特的高層都相互認識,為什麽迪比特不采用聯發科的模塊來做低端市場?

  什麽叫生不逢時?迪比特就是!聯發科是在06年後才正式推出“MTK”一體化模塊的解決方案,而在05年初的時候,迪比特就已經病入膏肓,而且一體化模塊方案在當時是機密,哪怕雙方關系再好,蔡廣南也不會冒著風險讓自己叔叔的新方案提前泄露,這可關系到他自己的前程問題。

  那時的迪比特已經幾乎放棄了低端市場,一部分交給貼牌代理運作,一部分自有產品,換了個外殼加價銷售。結果市場上充斥的各式各樣的迪比特,你都不知道哪個是原廠的,哪個是貼牌的,整個品牌被運作得一塌糊塗。

  為了解決麻煩,腦洞大開的高層,想出了一個奇葩辦法,多注冊一個手機品牌。他們對外宣布,咱迪比特將采用雙品牌策略,通過大迪比特(DBTEL)和小迪比特(Dbtel )這兩個子品牌進行市場細分。“大迪比特”系列囊括中低端的手機產品,而高端的多媒體手機則被包含在“小迪比特”系列之中。他們希望利用雙品牌來區分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對不同消費群體全面覆蓋的多品牌策略。

  就用“大,小”兩字來區分品牌的不同,請問你是把消費者當腦殘嗎?就像陸召,他之所以想找兩個不同的品牌來代工,就是因為自己面向的是學生和農民兩個不同的消費群體。

  最讓人無語的是,高端品牌貴則貴,檔次擺在那裡。低端品牌質量沒有提高多少,價格還稍微往上提了一些。整個品牌定位成了四不像。

  對此,陸召隻想說,你們真做出了一個“窮人買不起,富人用不上”的特殊品牌。

  “額。”蔡廣南愣神道:“陸總之前不也是想做貼牌手機嗎,手機品牌的定位也沒那麽重要吧?”

  陸召搖頭:“問題就出在品牌上,如果我接手迪比特,會遇到三個麻煩:第一,我做貼牌手機本身就是追求利潤,讓我以比市場價高出幾倍的價錢購買一個不值錢的生產線,再搭上300多個工人作為負擔,這不是做生意,是做慈善;第二,在消費者眼裡,迪比特沒有大小之分,假如迪比特公司真的破產,那麽別人也會誤會是我破產。第三,如果迪比特與以前客戶和經銷商有什麽沒有解決完的糾紛,會不會因此找到我這裡?還有這個品牌以前賣出去的產品,假如售後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找我,而我根本沒有以前的配件。”

  “實不相瞞,公司的報價卻是虛高,行內的人其實都知道,我們迪比特公司已是山窮水盡,連年的虧損,讓我們現在負債累累,甚至還拖累了大霸集團的股價。 如果不是為了穩定市場,我們甚至都想過要把整個迪比特手機打包出售。”說到這裡,彭久新看了看陸召,誠懇道:“現在的手機品牌雖然多,但是手機牌照有價無市,迪比特本身在市場還有一點知名度,陸總如果對於價格有所不滿,我們也可以再商量。”

  陸召呷了一口茶水,右手指在桌上自然敲打,問道:“我有一個疑問,聯發科和大霸集團同屬寶島公司,彭總和蔡總又是同學,在這個基礎上,難道雙方就不能合作一下,攜手渡過這次危機?”

  彭久新苦笑:“陸少有所不知,我和蔡總是留學同學,就讀於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蔡總可以說是家族企業,而我只是職業經理人。兩家公司總部都在寶島,大霸科技和聯發科同樣生產手機配件,其實更是競爭對手,別看我在迪比特手機公司忝為副總裁,在大霸公司的大決策方向上,我是沒有發言權的。”

  陸召看著彭久新道:“不知,如果這家公司的牌照成功溢價賣出,蔡總是否滿意,彭總又能獲得公司怎樣的回報?”

  “咳咳。”蔡廣南差點被一口茶水嗆住,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當然也被同學許諾了好處,不過這個陸小開問話也太直接了吧。

  “這個……”陸召一句話說的彭久新尷尬不已,要說沒有好處的事情誰會乾,眼看公司大廈將傾,為了穩定人心,公司許諾的業績提成當然不少。

  陸召沒有讓對方尷尬太久,他接著道:“其實,讓我5000萬元買下這個牌照來,也不是不行。但是彭總答應要為我做到兩件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