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年對於尋常的大明百姓而言,或許並無太多不同,但對於京師百姓而言,觀感卻格外不同。
有何不同?捷報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先是去年發生的安南收復戰在今年年初之時被朝廷大力宣傳,當年那位有著小閣老之稱的高侍讀在連中六元之後出任廣西巡按,不久便在廣西來了一場勢如破竹的“偏師定安南”之戰,一掃當年宣廟時期迫不得已退出安南的尷尬,將大明的旗幟再次插遍天南各地,扶正除逆,存亡繼絕,大展天朝之威,普照天朝之仁,京師百姓歡呼雀躍,“隆萬中興”之說逐漸興起。
緊接著沒多久,困擾了大明數十年,讓無數北疆百姓夜不安寢的“北虜”俺答汗溘然而逝。原本大明百姓都以為這是件大好事,誰知接下來卻因此爆發了爭奪土默特統治權的漠南大戰。
圖們、辛愛,這兩人在大明百姓心目中都是魔鬼一般的存在,他們聯手起來,大明能贏嗎?京師、邊關百姓都提心吊膽起來,甚至有部分人開始偷偷集中了浮財細軟,隨時打算奪路而逃。
然而令人既驚訝又振奮的是,朝廷九邊各鎮在冊封順義王全權欽使高侍中的統一指揮下,不僅沒有讓“兩個魔鬼”佔到半點便宜,反而捷報頻傳,一會兒奇襲辛愛得手,一會兒殺了速把亥,一會兒殺了董狐狸,一會兒收復了大寧城……然後傳來最讓人震驚的消息:明蒙聯軍大破圖們、辛愛聯軍,斃敵數萬、繳獲無算!
京師百姓猶如天火落油海,一時狂喜難抑,滿城上下紛紛走上街頭,自發放起煙花爆竹,慶祝幾代人頭頂上的陰霾被一朝驅散!慶祝天威無匹!慶祝隆萬中興!
在緊接著而來的天子郊迎、告祭太廟儀式之後,凱旋歸來、英姿無雙的高務實,這位大明朝唯一的六首狀元,更是成為京師百姓茶余飯後提起都要拱手致意蓋世英雄,文武全才、天眷英傑等各種美譽紛紛往他頭上戴去。
但讓尋常百姓不能理解的是,這樣一位天縱之才,接下來居然被打發去了遼東那種苦寒之地,做一個區區兵備道。
疑惑、猜測,紛紛擾擾。
然而高龍文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僅僅過去兩個月,身在遼東“苦寒之地”的他又再次傳回捷報,這一次卻是以區區遼南貧弱之地,大破圖們、炒花聯軍,
蒙古兩部聯軍溺亡、被斃超過一萬,光是最終清點出的首級就超過五千![注:少部分是從河裡打撈出來還能辨認明白的。]
隨著實學派官員頻繁放出風聲,京師百姓慢慢了解到其中更多的內幕:
遼南衛所糜爛,可用之兵極少;鎮守遼陽副總兵秦得倚奉命南援,卻遷延日久、裹足不前;遼東巡撫周詠連發四道調令,出征在古勒寨的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梁卻始終表示古勒寨之戰馬上完結,不肯立刻撤兵回援……
也就是說,高兵憲僅僅靠著手下將領的數千家丁,打贏了這樣一場大戰!
以遼東總兵李成梁為首的遼東將領,突然之間便面臨巨大的政治危機了,而這場危機的頂峰,則是京師忽然出現了童謠,其中有一句最為誅心:“六首狀元施小計,便勝鎮遼十年功。”
剛剛跟李成梁暗中達成同盟的心學派官員一時緊張不已。
原以為遼東一地乃是實學派在九邊中的最弱一環,而李成梁則是遼東最不可或缺的人物,聯合李成梁,則破了實學派“九邊一體”的大陣,在朝廷兵權之中掌握了將來最關鍵的一地(這是不算京營的,因為京營都不敢插手),日後可以憑借“東製”國策,逐漸把兵權收之於手。
然而誰能料到,高務實不過掌握區區一個遼南,手裡頭的人馬即便“按冊”也不過四萬出頭,實際上有沒有三萬都不好說,卻偏偏單獨打敗了圖們、炒花聯軍,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還把炒花本人都給抓了!
這……這出戲唱不下去了!
連余有丁這樣的閣老輔臣,都氣得在自己書房砸了自己心愛的一方端硯,大罵李成梁辦事不力,“進退失據,使豎子成名!”
等一下,“豎子”好像不是今天才成名的哦!
申時行申次輔一貫老練沉穩,這一次也是唉聲歎氣、愁眉不展,甚至連續兩日請假未曾當值,說是體虛上火,目眩神馳雲雲。
好在不過兩天,遼東方面再次送來一封捷報,勉強算是給了心學派大佬們一顆還魂丹: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大破古勒寨,擒、殺三千余眾,建州右衛這顆多年的痼疾毒瘤,這次算是基本被他一刀斷根了。
在大明,女真人的腦袋當然沒有蒙古人的腦袋值錢,三千烏合之眾更比不得“萬余”蒙古精銳,但這一勝果至少給了心學派大佬們幫李成梁說話的底氣——李成梁雖然沒有立刻南下支援高務實,但至少他沒有瞎說,從攻破古勒寨的時間來看,他答覆周詠的時候,古勒寨的確已經是城破在即了。
這個道理總算還是能夠說得通的:誰都不願意讓煮熟的鴨子飛走嘛!
更何況李成梁在奏疏中信誓旦旦地說了, 他是因為確信“以高兵憲天縱之才,破敵必易也,況乎守土”。
這話當然很無恥,畢竟“我沒來救你是因為我覺得你這麽厲害,連擊敗敵軍都是易如反掌的事,守住轄區那就更不用說了”這種話本身就有推卸責任之意,而細究起來,其中還有自承不如之意,非要萬不得已沒人肯說。
李成梁自己就是戰功赫赫的邊帥,若非事出緊急,怎麽肯用這樣的語氣、說這樣的話?
也幸好他是邊帥,乃是武將序列,武將承認自己不如文官邊臣,還算沒有那麽難以啟齒。
而不管這話有多少可以吐槽的地方,申時行、余有丁等公此時也顧不得了,只能捏著鼻子先認了,不僅要證明李成梁並非故意不肯南援,還要坐實他這次蕩平建州右衛亂源之功。
非是如此,不能遏製高務實崛起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