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元輔》第二百七十九章 平倭(廿7)爾虞我詐的冊封
“大明元輔 ()”

大明建國之後,太祖朱元璋曾派遣使團要求日本朝貢並控制倭寇活動,但當時日本的懷良親王不屑一顧,反而拘禁殺害使團中人,久後才放歸。倭寇犯邊依舊,朱元璋在驅逐北元之後,曾決心征伐日本,但最終卻被群臣勸阻而作罷。

到了建文時期至永樂初年,當時日本國內形勢已然變化,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主動與大明修好,按照傳統遣使納貢,希望獲得回報豐厚。於是永樂帝下賜冠服印信,允許日本十年一貢。

不過這套體系並不嚴謹,日本其實從未表示臣服,只是中原王朝歷來的習慣是只要外國來使建交,一般都將其認作為藩屬及朝貢國。

要說中國的朝貢體系這事兒吧,由於多數小國無力與之抗衡,而且自古以來無論是經濟還是藝術上的回報都收益極大,加上有名義上的宗主保護,大多也就心甘情願。惟獨日本從未被中國攻入本土,它自家也因為是個島國而沒有什麽被保護的需求,因此始終不曾正式表示臣服。

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國內混亂,朝貢中斷,敗亡武士、商人、浪人便再度來到朝鮮及大明的沿海地區發展勢力,燒殺搶掠,引起了大明、朝鮮兩國對日本的極端仇視。

而對於已經在名義上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而言,重新取得大明冊封的名位對於他在日本的地位來說,本來幫助價值並不大,但也不能說毫無意義。

原因也不複雜,日本雖然從未臣服中國,但日本的文化受中國啟蒙,連官製都幾乎是照搬大唐,所以其國內統治階層對於中原王朝的認可還是很高的。

正巧豐臣秀吉出身低微,如果能得到大明這個中原正統的認可,至少可以顯著提高家格——以後你們再說我出身卑賤試試看?話說回來,當初足利將軍也是中原皇帝冊封的日本國王呀,他足利能有,我豐臣就不能有?

於是到了次日,豐臣秀吉接見大明使團,明使宣詔: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聖任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

當茲盛際,谘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裡之關,懇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

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己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使臣念的是此原文,但日本方面雖然有不少人懂漢語,卻大多是通吳語之音,對北方官話卻不太熟悉。再加上聖旨寫得辭藻華麗、用語艱深,別說豐臣家臣和諸位大名聽得一頭霧水了,就算日本公卿也不能立刻領悟其意(相較於武家,日本公卿階層以精通漢學為傲)。

因此另一邊,沈惟敬經過連夜準備,又來了一波翻譯,在翻譯時便完全更改了詔書內容,基本內容都完全符合了秀吉的設想。

秀吉因此大悅,在即興發表了一番希望兩國和睦相處的講演之後,便請小西行長送明使離去休息,待明日再行冊封。

回到休息之處,沈惟敬給正使匯報道:“已按照高閣老指示另做別譯,豐臣秀吉表示明日再行冊封。按照日前商議,倭國方面應該能有人聽出你我宣詔之別,事後必會向其稟告,屆時就看豐臣秀吉會不會一怒之下再掀大戰了。

”楊方亨滿意地讚了沈惟敬幾句,然後道:“如此說來,你我二人及使團隨從也要在今晚進入最危險的時刻,或許會把性命留在倭國,你可後悔?”

沈惟敬笑道:“所謂富貴險中求,何況經此一事,老朽也算能青史留名一筆,這買賣做到如今地步,老朽已然不虧,為何後悔?”楊方亨哈哈一笑。

他倆還真沒料錯多少,雖然日間正副使臣宣詔的內容不符並未被人立刻察覺,但正巧秀吉這邊今日有天台宗高僧來訪,秀吉知其精研漢語,便請其明日參加冊封儀式。

次日,大典已布置完畢,秀吉於大阪接受冊封,大明使節立於金台,宣詔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賞賜服飾印信,並賞賜蟒鍛、錦緞等各色緞各十匹,狐裘一襲,貂皮百張及部分金銀器物。

同時又告誡秀吉,宜立刻退出朝鮮全境,安分守己,不得再興兵侵犯,大明則會視其表現再定勘合貿易。豐臣秀吉按照與小西行長之前的約定,以大明禮節拜謝天子,跪問聖安。

然而天台宗高僧因通曉漢語,於是在典禮之後便與秀吉對詔書的文字一一核對,並言及明使似乎並不知道日本曾提有諸多條件,因此詔書中根本不曾提及。

秀吉得知真相後果然勃然大怒,怒擲詔書於地,又立刻找來前田利家、豐臣秀次、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等人議事。

秀吉大罵道:“明國詔書氣焰囂張,我在日本欲王則王,本不需要髯虜來封!我要的是朝鮮漢江以南,要的是明國公主和親,要的是朝鮮王子入質,結果詔書中不僅根本就沒有割地、入質、嫁娶等事,就連勘合貿易也沒有!

這詔書把明國形容的那麽強大,就如同早已將我們打敗了一樣,簡直胡說八道!小西行長!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是你背叛了我嗎?!”

豐臣秀次見秀吉動怒,搶先勸道:“太閣殿下請息怒,此事是否有所誤會?例如此舉是否只是明國冊封的慣用禮數,以刻意顯示自己,隱藏自己的不足的辦法來保全顏面。有關於此,是否已與明使確認無誤呢?”

秀吉大怒道:“你在說什麽?孫七郎,你是蠢蛋嗎!這還需要再去確認嗎?如果他們答應了我的條件,冊封之中根本不會是如此說辭!可惡,完全被人小看了,從頭到尾都是騙局!小西行長,你為什麽要與明國合謀,立刻說出來,我可以隻殺你一人!”

小西行長連連懇求道:“太閣殿下,臣下冤枉,臣下完全不知這是怎麽回事?當時一切條件明國都已答應,幾次對我的回復也都是這樣!”

秀吉呵斥道:“一派胡言,你一直負責此事,初次宣讀詔書時你也在場,你也精通漢語,不僅江南話,北方話你也會!從朝鮮到大阪,你與他們平時的相處就絲毫沒有察覺麽!這份詔書宣讀了兩次,你也是聽不懂嗎!”

宇喜多秀家也覺得有問題,沉下臉來看著小西行長,問道:“小西,這是怎麽回事?你當真在背後做著背叛太閣殿下的事麽?若真是如此,我宇喜多秀家一定不會放過你!”

小西行長連連辯解道:“太閣殿下,臣下立誓與他們相處時確實沒有絲毫察覺有假,臣下對漢語確實南北皆可對答,但漢語有口語與書面之分。口語易懂,臣下不成問題,但書面行文方面臣下卻並非十分精通,此份詔書用詞複雜,屬下一時也不能立刻翻譯。

而且,前有明使信誓旦旦,後有對此詔書的日語翻譯,臣下也就信以為真。臣下也是一直都被他們蒙蔽的。臣下也萬萬想不到他們竟會如此卑鄙……尤其是那個沈惟敬!

還有明國的皇帝也辜負了我們的誠意,從一開始就想戲耍我們!戲耍太閣殿下!臣下隻想現在立刻將他們千刀萬剮!”

小西行長不愧是商人出身,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還是不錯的,宇喜多秀家見他如此,也懶得糾結他的立場了,而是乾脆立刻請戰再征朝鮮,並請秀吉下令驅逐明朝使團。

前田利家則很冷靜,略一思索之下便勸道:“臣卻以為現在不宜如此,明國既然如此作為,我看應該是已經早有準備。臣擔心在此次停戰期間,明軍之前曾面臨的種種困境恐怕都以克服,準備萬全。

太閣殿下,大唐(明朝)幅員遼闊,帶甲百萬,前次大戰只出動五萬來人,這原本就很不尋常,臣以為這可能是與他們剛剛打完蒙古有關,而一旦動員起來,則不知將是何等軍勢。

反觀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尚佔據釜山,留有部分兵力駐守,其余早已回國解甲,如要再度征召,不僅極費時日,且需要準備的還有很多。

因此臣鬥膽建議,不如先裝作毫不知情,繼續接受冊封,而且要持續製造無意再戰的假象來蒙蔽大唐和高麗,事實上則悄然再行備戰。

至於我們的目的……太閣殿下,若我們就此罷兵,將士們歸來後面臨的只有支離破碎、生死永隔。更關鍵的是,得不到補償的大名們恐怕會加深對太閣殿下的不滿,最終勢必引發叛亂,所以最起碼我們也要分割甚至佔領朝鮮,才能平息這種內部隱患。”

這番話說得在情在理,豐臣秀次感慨道:“原來如此,還是您設想周全。不過也真沒想到,堂堂明國竟會行使此等手段。之前聽聞明軍戰力時,我還一度以為朝鮮戰事將會拖延日久。

後來忽然間議和停戰,我雖有疑慮,但在種種表現之下也未曾多想,卻不料真相居然是如此這般,那麽我們就又該籌備軍需了。”

前田利家頷首道:“是的,關白殿下,唐人說‘兵不厭詐’,他們與我們正在戰爭之中,自然是什麽陰謀詭計都不吝施展的。大唐歷經數千年,無論陽謀陰謀都十分精深,此次險些被其騙過。

另外,從上次交戰的情況來看,兩軍算是各擅勝場:我軍兵力充沛但火力不足;明軍戰力強大但頗畏損失。

如此而言,此次再戰就需秘密準備,再乘先機,務求全力擊潰。為此我等還需細細謀劃……關白殿下,軍需籌備、動員調度方面,就有勞您協助太閣殿下多費心了。”秀次連忙表示此乃分內之職,理所當然。

秀吉踱步走了兩圈,跺了跺腳道:“利家你說得有道理,理當如此。此次再戰之後,我再不需和談了,必須竭盡全力將朝鮮全部毀滅,再先後攻入大唐、天竺,擋我者必須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現在麽……明日大擺筵席,我等都要身著明服款待明使。小西,我還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需要讓明使知道,我對此次隻行冊封雖然感恩但並不滿意,想請明國皇帝再次考慮,否則我不會撤出釜山。

還有就是,務必要使他們感到我們隻想要更好的冊封和貿易而已,不能讓他們對我們再次發動進攻有任何察覺,你明白了嗎?”小西行長趕緊領命。

於是,再次日,明朝使團在筵席中受到了日本的盛情招待,日本所有與會公卿、大名皆奉命身著明朝服飾以示臣服。豐臣秀吉更是攜關白豐臣秀次一起,親自為明使斟敬。太閣、關白都做到如此程度了,其余人等豈敢落後,也都紛紛敬酒,大明使團則也依次回敬。

在能樂表演環節中,小西行長轉到明使楊方亨與沈惟敬的身邊,擺出春風滿面的笑容道:“諸位遠道而來為太閣殿下冊封,敝國國內無不感恩戴德。只是這有關於冊封日本國王,太閣殿下雖然深知皇恩浩蕩,但我日本畢竟有天皇陛下尚在,這個……還是有些礙難的。

日本自有國情,天皇陛下於日本而言至高無上,只是不行國事,國事全部都由臣子處理,數百年來一直如此。太閣殿下被冊封為日本國王,對於天皇陛下來說如何自處?不僅是太閣殿下,所有人都會羞愧難當。”

沈惟敬答道:“但若不封日本國王,則此事對大明來說也是十分為難,不合禮法,從無先例,例如日本前征夷大將軍足利家族,不也被大明冊封日本國王麽?當時他怎麽就沒覺得‘有些礙難’?

再有就是,我大明天子金口玉言,聖旨一下豈有擅自改封之理!天朝屹立千年,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凡事自是禮法為重。此事已然如此,便不容更易了。”

小西行長轉對楊方亨道:“還請正使能回奏聖上,有關冊封一事還請重新考慮,當然如果確實不能再重新冊封,日本也絕不勉強,只是勘合貿易才是日本命脈所在,日本會一直懇求下去,此事也請向聖上奏明,拜托了。”

既然不強求,而且勘合貿易之事也不過是“一直懇求下去”,那楊方亨也就不怕應下,於是答應會再作回奏。

宴會高潮過後,沈惟敬單獨約小西行長密談,問道:“秘密還沒有泄露吧?為何筵席之上突然對正使提出那種要求,之前卻不與我相商?”

小西行長謊稱道:“並沒有泄露,只是太閣殿下對此事十分意外,甚至可以說是手足無措,在下今日隻好如此了,還請沈先生見諒。”

沈惟敬歎了口氣,評價道:“你們的國情也真是奇怪,令人無法理解。也罷,再次上奏而已,倒也無所謂……不過,至今尚盤踞在釜山的軍隊你們要何時撤回?”

小西行長答道:“此事至今未得到太閣殿下指示,太閣殿下近來對封貢已近乎癡狂,我也十分為難。哦,此處人多眼雜,不宜你我久留,請自便。”

小西行長找了個借口開溜,和沈惟敬各自回席,繼續參加到宴會之中。

宴會中,豐臣秀吉與豐臣秀次坐在一起,秀吉多次與秀次閑聊家常,期間秀吉說道:“從前的時候十分貧苦,那時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日,所以對每一天、每一份食物都倍加珍惜,也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能為天下帶來恩惠……你現在身為關白,更要時刻謹記。”

秀次道:“是,小侄一直都很惜福。舅父和舅母對小侄的教誨,小侄一直謹記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記。久經戰亂之後終於迎來太平治世,小侄雖然沒有什麽才能,卻也每天都不敢稍有懈怠,也希望能讓所有人早日富足。”

秀吉拍著腿道:“若能佔有朝鮮、大唐、天竺等地,那才會有想象不到的富足。將來我會把日本交給宇喜多秀家,讓你成為大唐關白,迎天皇居於明國京師,我則留居於寧波。你覺得怎麽樣?”

秀次不置可否,卻問彼時少君如何打算?秀吉答道:“拾的未來我自有安排,你卻不必多問。你將來要做大唐關白,關於大唐的風土政務,你如今有多少了解?”

那自然是根本沒什麽了解,所以秀次回答說平日公務繁忙,隻對中國部分歷史文化有些了解,其余尚未涉及。

秀吉因此對此秀次責備道:“我欲佔有此地,這你並非不知,為何未對大唐做任何準備?莫非你是認為有我在負責征伐,你就可以隻籌備一些軍需,設立幾處飛腳傳遞軍情,一旁觀望卻毫不關心有關大唐的其他事了麽?你的家臣們難道也沒有提醒過你麽?!”

秀次見秀吉臉色突變,也不知為何如此,但這種時候最佳反應自然是急忙請罪,因此他連忙道:“太閣殿下息怒,小侄會立刻開始準備的。只是小侄以為,如今日本連年對外征伐是否有些操之過急?小侄是說……是否待國內再富足一些,再戰之時會更為有利?”

秀吉怒道:“又來胡說八道,我還以為你明白此事的意義所在!我之前是沒說清楚嗎?要是忘記了,就去找人幫你回憶回憶,然後盡好自己的職責。”

秀次突遭指責,再次感到戰栗不安,隻好閉口不言,表示知錯。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本章中的聖旨我記得以前存過檔的,結果找不到了,臨時去找花了點時間。再加上最終篇幅比原先預定的4K多了一千多字,更新時間就晚了兩小時,抱歉抱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