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
關於朝鮮半島的礦產資源,一個在後世眾所周知的情況就是三八線以南十分拉胯,而三八線以北則極其豐富。說人話就是按照後世的政區而言,北朝鮮礦產資源豐富,而南邊的韓國則沒什麽礦。
正因如此,高務實在給京華商社朝鮮分社的指令中所提及的意向區域也基本都集中在朝鮮北部。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先決條件非常好,那就是這些地區目前都已經被明軍恢復,回到了朝鮮朝廷手中,是朝鮮朝廷現在就能拿出來的籌碼。
按照高務實的記憶和劉馨的確定,朝鮮半島在後世三八線以北的地區面積大概只有12.3萬平方公裡,但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卻佔到了國土面積的80%以上,當時已探明的礦物有300多種。
後世的北朝鮮擁有全球最大儲量的稀土礦床[注:中國稀土之強不僅僅在於礦產總量高和重稀土豐富,更重要的是在於擁有稀土分離技術霸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資料了解],當時有分析說朝鮮稀土的開發有望將全球已知稀土氧化物資源量擴大一倍。
與此同時,朝鮮的菱鎂礦儲量位於世界第一,處在世界前十位的礦物還有鎢、鉬、石墨、重晶石、螢石等七種,而高務實當前更關心的鐵礦石儲量,北部朝鮮也接近世界前十位;另外,朝鮮自古以來就有產金國之稱,而且其金礦常與銀、銅等礦共生。
在“內燃機革命”到來之前的近代社會裡,煤、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關鍵的礦產資源,因此高務實現在最關心的礦產布局一般都是圍繞煤、鐵來進行。
北部朝鮮的鐵礦石儲藏量非常豐富,按照劉馨所言,其鐵礦石埋藏量大概是90到110億噸以上,主要有磁鐵、褐鐵和赤鐵,且多分布於地表層,易於開采——這一點也很重要,畢竟目前的開采技術比後世那是差太多了,開采難度大的礦基本上有也等於沒有。
北部朝鮮的鐵礦,典型礦床有茂山鐵礦、德峴鐵礦、利源鐵礦、介川鐵礦、虛川鐵礦、下聖鐵礦、五龍鐵礦、殷栗鐵礦、載寧鐵礦等。
其中位於鹹鏡北道中朝邊境地區的茂山鐵礦光是已探明儲量就高達50多億噸,可開采量據說是30億噸,根據劉馨的記憶,她穿越時該礦的生產能力都已經達到800多萬噸,是朝鮮最大的鐵礦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礦山,當時有公路與紅朝相通。
該礦系沉積變質鐵礦床,主要礦石類型為磁鐵礦,地質品位Fe33%左右,礦石儲量C1級以上有15億噸,這屬於以當前京華的實力能夠開采冶煉的大礦。
又比如殷栗鐵礦,其賦存在頁岩、灰岩和花崗岩中,品位高者達70%,資源儲量5億噸,開采難度雖然高一些,但品質很高,儲量在當前世界而言也很大。當然品位最高的鐵礦是平安道介川鐵礦。
至於煤炭,那也是北部朝鮮最豐富的礦產資源之一,劉馨說其後世探明可開采儲量為150億噸左右,其中無煙煤儲量約120億噸,褐煤儲量約30億噸,以當時技術條件下可開采儲量約為80億噸,而眼下能開采多少則不好估算,但同時以目前的消耗能力而言肯定也不會少。
北部朝鮮煤礦的分布很普遍,根據區域劃分有四大煤田,分別是平安北道南部、平安南道北部和南部、鹹境北道北部、鹹境南道南部。
這樣一來,煤鐵資源就出現了交集,簡單的說就是在朝鮮半島的東北角和西北角兩處,是煤鐵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在交通運輸能力有限的這個時代,
這兩處最適合興建鐵廠。不過,朝鮮西北角十分臨近大明邊境,而就在朝鮮義州對岸便有高務實主張新建的丹東城,因此只要京華能拿到朝鮮西北部的礦山煤田,鐵廠本身無須建立在朝鮮境內,而是可以建在丹東。
丹東的好處是交通便捷,一來可以通過鴨綠江下游水運(上遊中遊落差大)運輸礦石,二來因為此處臨海,產品也可以通過海路迅速輸送至需求區,基本上算是兩全其美了。
不過西北角好辦,東北角相對就麻煩不少,從此處的地理位置和茂山鐵礦的礦區位置來說,建設鐵礦既要盡可能靠近礦山,又要臨海方便輸出,於是可選地區就不太多,而未來的輸出目標地恐怕最好的也就是朝鮮本地和日本。
這樣的話,朝鮮東北最大的城市鹹興就不合適了,必須繼續往東北方向尋找,這樣就只有一個合適地點,那就是清津——說起來,後世北朝鮮的清津製鋼所倒也的確設立在此。
李昖對於以幾處可能存在的礦山、煤田(許多並未被朝鮮自己發現)來交換大量糧食援助是很滿意的,同時他還有一個內心深處的想法不敢明言:他敢在一定程度上得罪宋應昌,卻絲毫不敢得罪高務實。
於是談判……好吧,也沒什麽談判,李昖在和伊鬥壽、柳成龍等幾位重臣簡單會商之後就批準了這個項目,並且由於這一項目本質是交換,因此還答應了一個附帶條件,即礦山、煤田均不需要向朝鮮繳納稅收,而如果京華真的在清津建立鐵廠,也只需要承擔不超過百分之三的稅率。
這個稅是伊鬥壽和柳成龍堅持要收的,但最終的稅率比他們開頭堅持的三成降低了十倍。原因是大明的商稅很低,除了高務實認定的奢侈品類之外,大量基礎產品稅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三,而京華商社堅持認為朝鮮對大明商業征稅不能超過宗主國自身的稅率。
這件事談妥之後,南疆的運糧船立刻啟航,這事暫且不必細說。卻說到了十月,日本使者小西如安、宗義智隨同沈惟敬入京,由內閣會同禮部、兵部接見,由沈惟敬擔任譯官,另有通日語的會同館通事從旁監督。
閣部落座,申時行抬手示意可讀降表。小西如安與宗義智敬拜過後跪上降表,由沈惟敬誦讀後,內閣及禮、兵二部官員皆無言回應,各自飲茶,四下寂靜,氣氛肅然,只聽得品茶入口之聲及屋外幾次飛鳥啼鳴。
沈惟敬不知何意,不敢作聲,宗義智及小西如安亦感心神不寧。良久之後,禮部尚書於慎行率先問道:“依表中所言,爾日本原為來求冊封朝貢,即便朝鮮阻撓,海路入明有何不可?”
小西如安答:“海路凶險,浪急多變,我國船隻不宜遠航,難保周全,所以經對馬島至朝鮮由陸路最為方便。”
於慎行輕哼一聲,道:“一派胡言,若倭船不能遠航,倭寇如何襲擾我東南沿海多年?”
宗義智答:“部堂明鑒,首先那些是日本浪人海盜,與本國意願毫無關系,本國每年清剿,海盜漂洋過海至大明早已過半葬身魚腹,幸存者再聚攏海外流民靠掠奪為生,只因其來自日本才有此誤會。”
申時行試探問道:“經對馬島至朝鮮航運方便,照此說應當軍糧充足,何必退軍?莫不是朝鮮水軍常阻斷水路?”
宗義智答:“並非如此,恕我直言,朝鮮水軍難以妨礙水路運輸。但從釜山至漢陽路途多有阻塞,輸送不便,還有朝鮮義軍四處活動,損失眾多,以致各軍有軍糧不足,難以支撐。”
申時行見宗義智上套,便立即追問:“如此說只要軍糧充足,便可再無顧慮,所以才假借請降混淆視聽,佔據下朝鮮三道並趁與大明商談期間,掃滅隱患,養精蓄銳再攻我不備?從實說來可饒你性命。”
小西如安急忙解釋:“閣部容稟,這實在是誤會,軍糧不足只是有此實情而已,兵發朝鮮原本就是為報復朝鮮阻撓求貢一事,我國主君太閣殿下無時不念能與大明相商,只要能求得冊封及朝貢,我國自當立刻退兵。”
吳兌厲聲責問:“即便不得封貢也自當退兵,朝鮮為大明藩屬,與大明世代宗藩,汝犯我藩國與欺我何異?狼子野心又來跪求封貢,實在令人費解。”
王家屏再問道:“自唐宋之後,倭國已三百多年再未來朝。我也聽聞倭國自弘治年間便已陷入全國內亂,藩鎮割據,彼此征伐,至十年前方才結束亂世,正值兵強馬壯之時。倭酋豐臣平秀吉也是以下克上,幽禁倭王,野心勃勃之人。如此人物,甘心向大明乞求封貢麽?”
宗義智答:“大明與朝鮮情同父子,我等也追悔莫及,只是一時氣憤才出兵泄憤。日本天皇陛下絕非幽禁,只是日本自有國情,天皇陛下受萬民供奉,而國政斷於太閣。太閣殿下是誠心懇求封貢,萬望大明皇帝準請。”
申時行仍難釋疑,再次追問:“你方才說倭國主君無時不念與大明相商,為何祖承訓初到平壤時不念?宋應昌、李如松來時不念?反倒是連番大戰,直至困守漢陽才想起此事?”
宗義智答:“登陸朝鮮時第一番隊便一直在試圖聯絡朝鮮大臣,好傳達只要給予朝貢通路便立刻退兵之意,同時也希望通過朝鮮再向大明傳達日本的朝貢誠意。
怎料朝鮮卻百般阻撓,曲解誠意才因此戰事不斷,而朝鮮一路敗北。明軍突至平壤,我等毫不知情,只能勉強迎戰。
後明國大軍行來,傳見相談,本欲借此傳達我國意願,誰知竟是陷阱。此後哪敢輕易協商?同時明軍攻勢甚急,這才大戰不斷。直至兩軍各自休整之時,才得以趁機提及。”
兵部尚書周詠發問道:“既然請降,應當有人與你們說過,答覆之前不得再開戰事,據報六月二十九,倭軍便攻陷朝鮮晉州,屠殺軍民數萬,奪佔全羅道,對此你又作何解釋?”
小西如安答:“晉州一事是朝鮮先向我們發起的攻擊,日本才進兵晉州,朝鮮人從來不聽明軍指揮,總是擅自行動,又對日本極具恨意,絕不會以實情上報。而且我們更沒有與明軍開戰,請部堂明察!”說罷小西如安及宗義智便在沈惟敬示意下,只顧磕頭請罪。
眾人私議,王家屏與王錫爵都認為日本請降一事雖仍有疑點,但大體應當可信。禮部尚書於慎行提議道:“降表中寫到日本欲為大明嫡子,這雖是令人發笑,但倭國有此一說倒也懂禮,可上奏皇上冊封。
只是這倭王僅為傀儡,倭酋平秀吉主掌國事,其國臣將軍民又無異議,可見倭國民心盡在秀吉。古往今來,從無此等君臣關系可百年無恙,想必這平秀吉定是有所顧忌,不敢取而代之,但這冊封為誰就反令大明為難了。
如若冊封,不如請皇上下詔冊封平秀吉為倭王,廢舊立新,順應倭國民心。對於平秀吉來說,應該也是順水推舟之事。”
兵部尚書周詠即請首輔決斷:“若準許冊封倭國,即當罷兵,此事如何定?”
申時行答:“我對此仍有疑慮,不過一時倒也無從問起,近年來國事維艱,暫先罷兵休養生息。但倭寇狡詐,不可大軍盡撤,受封結束前可令戚金、吳惟忠率部留守,扼住要道,以防有變,宋應昌、李如松打理朝鮮事宜,其余暫時撤回遼東。”
周詠遲疑道:“近來河南水患嚴重,又發生救濟糧被一些府縣截留自用之事,高閣老月前領旨南下督辦賑濟事宜……他是朝中最為深悉日本內情之重臣,此等大事是否等高閣老回京再做商議?”
那當然不行,申時行就是要趁高務實不在京師談妥此事,怎麽可能等高務實回京?於是申時行擺了擺手,對小西如安及宗義智下令:“皇上已有旨意,倭國受封後迅速撤離朝鮮及對馬島,冊封之後需安分守己,卻不必朝貢貿易,貿易之事有北洋海貿同盟代辦即可。
此後日本當與朝鮮修好,不得再行侵犯,本閣部將請旨頒行冊封。退兵事宜便由兵部尚書向你等交待。”說罷申時行便領內閣及禮部離去。
事後,宗義智向周詠詢問為何不許朝貢?石星讓沈惟敬翻譯說道:“大明富有四海,萬國來朝,也不缺此一國。戰事將結但敵意難消,而朝鮮深受磨難,大明又怎能不顧其感受?若欲朝貢,倭國必先與朝鮮修好,再待來日求貢,至於眼下,北洋海貿同盟完全有能力為此代辦,你們又何必親來貿易?”
宗義智焦急:“部堂,這求冊封朝貢是日本夢寐以求之事,太閣殿下對此也是翹首以盼,若只有冊封而不準求貢,返國之後恐將遭問罪。請部堂再向皇上陳情。”
周詠冷淡回道:“聖意已決,不可再變。倭酋追責就說此乃天朝之意,不容再談。回去之後立刻撤出朝鮮等待受封,如若不然立行剿滅!”
宗義智見此不再多言,與小西如安一道隨沈惟敬退出,等待詔書籌備離京。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傑說出來”、“曹面子”、“持羽靜風塵”、“日月不落夏威夷”、“神話之龍”、“新泉人”、“禦劍飛蓬重樓”、“秦朝小駐”、“GJC0516”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lyle”的9張月票支持,謝謝!
PS:看俄烏戰爭直播看得太晚,這章發遲了點……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