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元輔》第二百五十九章 火中取栗(19)談妥
錢財生意方面,由於羅遠沒有最終決定權,因此雙方只能大致確定意向。價格方面,最終談下來的結果是新式大福船五萬五千兩每艘,新式小福船三萬兩每艘。

  大福船的降價幅度不算大,居然仍舊維持在了武裝運輸艦的價位上;不過小福船的確太小,武備水平在羅遠看來也實在不怎麽樣,價格上壓縮得就狠一些,從喊價的四萬兩直降了一萬,最終三萬兩每艘其實也不便宜。

  當然,羅遠敢答應這樣的買賣,另一個關鍵就在於豐臣家是真正的大買家,他們雙方達成的意向是京華每年交貨大福船二十艘,小福船四十艘,合計總價值高達二百三十萬兩庫平銀!

  雖說羅遠本身也不是很清楚這兩型新式大小福船最終的成本價,但按照京華以往的造艦生意利潤率來看,一年賺個一百萬兩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沒錯,在這個時代,京華的造船生意就是這麽賺錢。

  在談的過程中,羅遠提出過一個問題,他問豐臣家買如此多的戰艦意欲何為。豐臣秀長則回答道:家兄有意壓服日本各路水軍,完成真正的統一。

  羅遠心裡其實基本不信,尤其是聯想到老爺在日本的種種布置,根據老爺一貫喜歡提前準備的習慣,他應該是認為日本的動向非常值得注意。

  什麽動向值得注意?當然是軍事動向,而豐臣秀長這次提出如此巨大的軍艦訂單,顯然就是典型的軍事動向。

  不過,因為老爺之前曾有這方面的交待,羅遠認為老爺大概不認為這些海上軍備能給京華帶來多大的危害。至於原因,一方面當然是京華兩洋艦隊的實力夠強,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欺負日本水軍沒有打大決戰的經驗。

  講真,羅遠這次來到日本也有幾個月了,這段時間裡他還真研究過一些日本水軍們比較出彩的戰鬥。可是,哪怕如著名的“嚴島合戰”,水軍方面也只是進行了暴風雨中的運兵式奇襲,並沒有正兒八經的海上決戰發生。

  簡而言之,日本各路水軍在羅遠看來,隻進行過一些小兒科式的小打小鬧,在絕大部分戰役當中,水軍相對而言只是武裝運兵。

  且不說豐臣秀吉是否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就把整個日本幾十路水軍全部收至麾下,即便他真有這逆天的本事,這些原本互不統屬的水軍相互之間還有許多齟齬,要完成真正的整合,達到如臂使指的程度,那也絕非易事。

  羅遠不禁琢磨老爺的用意,該不會是先和對方做幾年生意,待對方實力漸強,便找個借口把他們一網打盡吧?要真是這樣的話……那可真是太妙了!

  不過羅遠萬萬沒有想到高務實是個開掛的,他根本連“找個借口”都不需要,因為豐臣秀吉到時候會主動挑事。而且他更沒想到的是,豐臣秀吉其實對水軍並不了解,也根本沒有“海上決戰”的想法甚至思路,豐臣秀吉買戰艦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護航。

  沒錯,豐臣秀吉是受了海貿同盟強大海上力量的刺激,認為將來如果對朝鮮動兵,沒準會惹來海貿同盟的干涉。但豐臣秀吉不懂海軍,在他眼裡,水軍的作用就是把陸軍運到對岸,之後再保證運送一部分糧草即可(另一部分靠在朝鮮強行征收)。

  時代的局限性永遠都是存在的,就像在原本的歷史中,當大洋決戰成為英國皇家海軍主導思想時,德意志第二帝國還在幻想存在艦隊的作用。

  到了第三帝國時期,更因為海軍沒法爆兵而先想著玩破襲戰,失敗之後又去玩什麽無限制潛艇戰之類的把戲。雖然的確能取得一時輝煌,但終究逃不過一敗——名噪一時的海狼戰術在最後一兩年裡,對整個戰爭而言已經幾乎不起作用。

  海軍的一切存在價值所依賴的大前提,都是能夠打贏海上大決戰!在高務實的眼裡,海軍要搞就要搞到第一,因為只有第一才有決定意義,搞個第二根本沒有作用——除非你能確保永遠不和第一海軍翻臉。

  但那顯然不可能,因為海軍本身就是進攻型兵種,它存在的價值就是以進攻取得製海權。你做了第二,那第一的海軍能不來打你,將危險扼殺於搖籃當中?

  除非和北方紅色帝國解體後的美帝一樣,在很長時間裡保持著可以吊打全球其他海軍之和的實力,那就不需要去打老二。

  當然,那個時代的武器發展情況和眼下差別很大,存在一種“大國不與大國直接戰爭”的狀況。這種情況與武器裝備方面的“非對稱優勢”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說高超聲速導彈的反艦能力,那就是誰也不敢真去試一試的,所以當另外一個第二海軍開始快速崛起之時,身為海軍老大的美帝似乎也沒什麽好辦法。

  總之在羅遠看來,豐臣家的水軍即便按照當前規格連續買船十年,也打不過京華兩洋艦隊。這個想法可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有內部絕密資料在支撐。

  羅遠在出任關東分艦隊司令之後,拿到了高務實親自規劃的《萬歷二十年京華兩洋艦隊建制願景》。在這份“願景”當中,高務實為兩年後的兩洋艦隊規模做出了詳細安排。

  主力艦隊和各分艦隊的駐扎情況暫時不必細說,單說一下總量就知道羅遠為什麽認為豐臣家買船十年也打不過京華兩洋艦隊:

  “至萬歷二十年年底,東洋艦隊需擁有一級戰列艦一艘,二級戰列艦三艘,三級戰列艦八艘,一級巡洋艦十二艘,二級巡洋艦二十四艘,武裝運輸船一百四十艘。

  南洋艦隊需擁有一級戰列艦四艘,二級戰列艦七艘,三級戰列艦十七艘,一級巡洋艦二十八艘,二級巡洋艦三十六艘,武裝運輸船二百八十艘。”

  在這份願景當中,只有武裝運輸艦離目標最近,總計缺額僅差三十四艘。巡洋艦(包括高速偵察艦)缺的總額最多,不過由於建造經驗已經累積夠了,所以只需要擴產就行。

  問題在於戰列艦,一、二、三級戰列艦不僅總額差了老大一截,而且京華方面別說一級戰列艦了,連二級戰列艦都還沒有一艘服役,只有一艘剛剛下水、正在珠池(北部灣)進行海試的。

  當然,戰列艦建造遲緩的原因很多,一來是高務實對於這種耗資巨大的戰艦十分關注,以至於兩大船廠互相競標、設計圖改了又改,雙方的技術代表在高務實面前爭得面紅耳赤早就不是一次兩次了;

  二來是戰列艦所需的木料並非從山上砍下來就可以用的,需要妥善陰乾多年,雖然高務實從在廣西時就開始著手大量準備,存貨倒是夠的,但時間方面沒有捷徑——最大的捷徑也只是運到南疆內陸(沿海太潮),在高溫環境下陰乾(但不能暴曬)……總之目前剛剛好可以用了。

  好在當各項條件成熟之後,這個年代的艦船建造速度倒是遠比後世的大型軍艦要快得多。畢竟排水量小了好多倍不說,船上也沒有那些極其複雜的電路設備、電子設備等高科技裝備——比如二十一世紀的一艘航母上,光是電線電纜的總長度就竟然高達一千公裡以上,要安裝電話兩千多部,幾乎可以說是一座海上鋼鐵城市。

  而眼下這個年代建造軍艦就簡單多了,基本上只要造好船隻本體,再把火炮安裝上去就行了,絕大部分工序都是木工活,而大明……真的不缺木工,甚至可以說古代中國就從來沒缺過木工。

  按照羅遠的估計,京華的兩大造船廠以及在定南建設中的第三個造船廠,恐怕接下去的兩年會大幅減產武裝運輸艦,從而將產能全面轉向軍艦建造。至於武裝運輸艦產能下降之後,大明國內的市場缺口怎麽辦,羅遠並不清楚,但他相信老爺肯定有預案。

  實際上高務實的確有預案,預案就是“維護外包”。即京華的三大造船廠(包括即將建成的定南造船廠)將隻負責建造,原先油水頗豐的武裝運輸艦維護保養工作將被他作為利益分配轉交給他打算拉攏的對象。

  錢財生意談妥之後,政治上的事情就好開口了。豐臣秀長首先提出一點,要求海貿同盟明確表態支持關白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並代其向大明皇帝遞呈國書,請大明朝廷承認日本的“豐臣公儀”。

  豐臣秀吉本人對於大明的實力其實一直以來都很低估,尤其是軍事實力方面,但他清楚大明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對日本的政治影響力。之所以請海貿同盟代呈國書,也正是從政治影響力方面考慮。

  沒法子,過去哪朝幕府都得找中國談認可,遠的不說了,就說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家,他們不也都是大明冊封的“日本國王”麽?

  不管樂意不樂意,在東亞這一畝三分地上,中國的影響力歷來都是誰也不能無視的。豐臣秀吉自己怎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大明認可並冊封了,日本國內肯定消停得多——別看現在大家好像都挺服帖的,但豐臣秀吉只要腦子還沒糊塗,就一定知道很多大名只是暫時隱忍,實則不少都在蟄伏等待時機。

  如果有了大明的冊封,豐臣公儀才算是穩當,至少所有人就都不敢直接說豐臣公儀不是正統了。當年織田信長驅逐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而順便帶給豐臣秀吉的這口鍋,也才算是正式卸下。

  對於這個條件,羅遠有條件的答應了下來。“有條件”的意思是,羅遠答應豐臣秀長,說自家老爺會同意代豐臣家遞呈這份國書,但對於皇帝看到國書之後的反應,羅遠可不敢瞎答應——承認與否,那是皇帝陛下的事,其他人誰說了都不算,所以沒人能打包票。

  這個回答也是高務實提前交待的,因為豐臣家最可能會有的幾種反應高務實都做了預案,並一一告知羅遠如何應對。

  豐臣秀長對此並無異議,甚至覺得“好順利呀”,然後就提出了另一條:既然海貿同盟承認關白的正統地位,那就應該立刻斷絕與“叛臣公敵”北條家的合作,收回陸戰隊且不再向北條家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援。

  羅遠當然要討價還價,他對應性的提出,海貿同盟中斷與北條家的合作並停止支援是可以的,但有三個大前提:

  其一,豐臣秀吉需要以其武家關白身份承認海貿同盟與北條家簽訂的三崎城租借合約合法有效,並確保此合約將來也能順利完成;

  其二,忍城作為“如夫人娘家領地”,不應該繼續遭到進攻,關白需要立刻從忍城撤兵,且確保忍城成田氏此戰之後不受追究, 確保成田氏在忍城的“獨立合法的統治地位”。

  其三,三崎城作為海貿同盟設立在關東地區的首港,前往全關東任何地區行商皆是合理合法的正常貿易行為,日本朝廷即地方不得額外征稅,必須統一各類稅率。稅收上繳之後,日本朝廷(實際為豐臣家)與各地大名如何分帳海貿同盟皆不過問。

  對於羅遠提出的要求,豐臣秀長很爽快的答應了第一條和第三條,但在第二條上他提出了不同意見。

  豐臣秀長表示,關白在戰前已經決定,在鏟除北條氏之後將把內大臣德川家康移封至此。由於忍城所在的位置處於德川封地包圍之中,實際上已經不可能維持所謂“獨立合法的統治地位”,因此他提議成田氏也移封。

  羅遠便問成田氏移封在哪,豐臣秀長表示關白尚未決定。羅遠便道:“既然如此,那麽請將成田氏移封至三崎北面的玉繩城。若關白能夠答應,此事就算談妥了。”

  豐臣秀長沉吟片刻,道:“請殿下放心,在下一定說服關白大人。”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90724085311580”、“曹面子”、“小暑未暑”、“書友20180113221928418”、“藍鷹008185”的月票支持,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