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元輔》第一百二十八章 務實製義(下)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氣至廣,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高務實不慌不忙寫下的這兩段,叫做提比。他用“回乎”二字領起,乃以無上文,故直接入題。由於孔子對其弟子一律直呼其名,而顏子名回,字子淵,所以此處不能說“淵乎”,而只能說“回乎”。

  “回乎”下為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數多少是沒有定數的,中後比也是如此,但一般而言起比不宜太長,太長則會侵佔中後比的地位。用意在題前“我、爾”二字盤旋,輕逗用舍行藏而不實作。

  高拱雖不以時文見稱於世,但他堂堂當今實學之宗師,昔年也是二甲前茅的時文底子,更兼長期擔任學官、出監考評,對於品評時文製義自然有其獨有的見解。

  高務實以上所寫這些,在他看來,格局最高的仍是破題二句,其後的部分,並非以字句精美見長,然而好就好在四平八穩,堂堂正正。

  這其實是高拱很喜歡的風格,似他這種可以開宗立派的學問大家,大多不會太喜歡劍走偏鋒的行文,即便那文章華美瑰麗,也非其所喜,是以高拱自己行文的風格也是以穩健大氣著稱。

  不僅高拱,張居正行文也是如此,東野先生行文同樣如此。

  所以此刻高拱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他覺得高務實已經明白自己出這題之前所提示的意思:郭東野行文,立論方正,不飾辭藻,以平靜中見雄渾,於無聲處聽驚雷。你若想得他看重,像以前那樣靠一些“小點子”是沒用的,因為在郭東野眼中,“機靈”未見得是個褒義詞,只有認真、勤勉、專心這一類詞才是。

  不過,高務實這段話卻讓高拱走了一下神,想到了自己與張居正的關系。

  自己和張居正不是也如這段話裡的意思那般,因為志同道合而互相砥礪前行?

  只可惜,你我二人雖志同道合,但你卻太心急了一些……我知你不是甘居人下之輩,可是我大你十余載春秋,這些年來對你而言也該稱得上亦師亦友,為何你就如此著急,悄悄摸摸培植私人、挖我牆角呢?更別提人前逢迎,人後詆毀,這種徐階慣用的兩面做派,你張太嶽為何要學?

  唉,你行事如此操切陰狠,倘若真無人壓製,只怕將來縱有功業,也難逃身後罵名呀。

  高拱所思,高務實毫不知情,他寫完題比之後,略微思索了一下,蘸了蘸墨,將筆鋒拭正,又寫道:“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此句乃是提比之後出題,高務實仍用“回乎”喚起,將“用舍、行、藏、我、爾”一齊點出,此為五句,但相題為之,句數可以伸縮。

  他身後的高拱看了這句,不禁感觸更深,面上的笑容也漸漸隱去,暗道:是啊,太嶽,當年我與你不也是這般,一起‘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只是現在你我都當大“用”,也各施其“行”,本以為是雲開月明之局,誰料豔陽之下,卻總有浮雲蔽日,這究竟是誰的錯呢?

  此時高務實思路已順,文章已展,毫不猶豫繼續往下寫道: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複功名中人也。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

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複泉石間人也。”  此為提比之後的兩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語,叫起“我爾”,意為中比地步。惟兩小比,或有用於中比之下,或有用於後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如果不同,則用意也隨之改變。

  若說作用,則是使全篇仍為八股,因為也有省去這一部分小比,而是全篇文章為六股的。

  不過高務實知道高拱這一題所考校的重點就在於“堂堂正正”,也就是考他的基本功,因此自然不會省去這兩小比。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歎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這兩段乃是中二比,是非常重要的闡述全文中心思想之所在,鎖上關下,輕緊松靈,向背開合,不過通常來講仍不宜盡用實筆寫實,因此高務實這兩段雖然在說理,卻故意留有言之未盡之意。

  高拱在他身後見了,微微一笑,然後又有些皺眉。倒不是行文有什麽問題,而是這中二比的思路和用語,未免太過穩重了一些,絲毫看不出乃是少年人的文章,倒像是三十而立之後的成人所寫就。

  高務實怎知自己的文章過於穩重也能讓高拱生疑,他穿越前還真是“三十而立”這個年齡段的人,再加上又是秘書出身,文章寫得穩重實在是正常表現。

  此刻他寫得順手,又繼續寫道:“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這句叫做過接,用於中比之後,也就是過到題之末句“惟我與爾”,緊接後比,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承上啟下,沒什麽太多可說。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 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祇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為我,爾亦得其為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之先。此時我不執其為我,爾亦不執其為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這兩段乃是後二比,是最見道理的部分。一般來說,每比八句,是因為此文中比略長。如果中比較短,則後比之文,可以盡情馳騁,往往至十余句,甚至二十句者也有。

  而高務實用題目之中“唯我與爾”這末句,總起“用舍行藏”全題,全文至此而成篇。

  高拱看到這一段,眼前一亮,讚道:“好!氣勢舒達,意無余蘊,猶如久寒之後暢飲一壺溫酒,通體泰然也!”

  高務實微微一笑,寫下最後一句,也就是束股:“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高拱長出一口氣,頷首道:“看來這半年來,你雖然諸事旁雜,但這正學倒也未曾放下,我心甚慰。如此,你可以去見東野了。”

  高務實也松了口氣,問道:“三伯以為侄兒何時去為好?”

  高拱略微思索,道:“也不要太急,待我先去信一封與他,也好讓他有個準備。另外,你這一去,算起來總得有四個月以上,正好也趁這機會,先去宮裡告假,再把你手頭那些七七八八的事情交待清楚,免得耽誤。”

  高務實起身朝高拱微微鞠躬:“侄兒謹遵三伯吩咐,明日便去宮中告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