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姚宗文一臉忐忑的跟著趙進教進了大堂裡,便看到了正等著他的張璟。
一番見禮,兩人在應有的主客之間的客套閑聊之後,姚宗文終是道明了來意。
“在下此來,卻是因熊廷弼之事,有求於國舅爺……”姚宗文開口道,然後便把具體情況說了出來。
確實如張璟所料,姚宗文的確是因為皇帝和東林黨要追究他們當初彈劾熊廷弼,使得熊廷弼被罷官的事情,所以特地前來張璟府邸裡,尋求張璟的幫助的。
至於他為什麽確信張璟這個權利不大的國舅爺能救他,唯一的解釋,恐怕只能是方從哲這老狐狸,讓他們這麽做的吧!
也不知方從哲當初是從哪裡知道他可以勸說朱由校的,也因此選擇和他做交易,讓幫忙保住姚宗文等人,而張璟那時候也只是想快點讓熊廷弼複職,這才答應了。
當然,張璟知道,方從哲想得不錯,朱由校是個對於親近的人極好極重感情的皇帝,若是有這些人去勸朱由校,基本上就能保姚宗文等人了。
就像真實歷史上,投靠客巴巴魏忠賢的閹黨,不少人做的事情確實傷天害理,十惡不赦,但朱由校卻不治罪他們,原因就是他對於客巴巴魏忠賢這類親近人的耳根子,實在太軟了,只要不會威脅他的統治,基本上朱由校都會忍著不治罪的。
現在,經過幾番和朱由校的接觸,再加上他這大舅哥的身份,張璟覺得他也許沒客巴巴對朱由校的影響深,但做個朱由校的親近之人,能勸說朱由校改主意,那還是可以的。
想明白這些,張璟便說道:“保住你們,我還是有些辦法,不過還需要你們做些事情才行。”
“不知道國舅爺說的是什麽事情?”姚宗文皺著眉頭問道,他也怕張璟要要挾他們做什麽為難的事情,那樣的話,就不好了。
“其實也沒什麽事情,只是希望你回去後,召集人手,彈劾東林黨人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高進,倒賣軍械,致使陛下乳母被歹人,用軍器局的兵器殺害。若是可以,還希望你們在彈劾奏疏裡,多寫一些關於凶手是東林黨人花錢雇傭的猜測……”
當下,張璟便把茅元儀為他安排的計策,詳細說了出來,當然,話語裡,張璟可是小心翼翼的把他自己在裡面的關系撇了乾淨。
不過,即使這樣,姚宗文聽後,也沒有立即答應,反而是有些狐疑的反問道:“順天府查客巴巴被殺的案情進展,並未向外透露,為何國舅爺知道的這麽清楚?”
姚宗文這話問得張璟還是有些手忙腳亂的,畢竟,順天府的衙門又不是張璟所在的衙門,若非是關心案情進展,張璟又怎麽可能知道案情知道的那麽詳細細。
好在,張璟有個國舅爺的好身份。
想了想,張璟便搪塞姚宗文道:“這兩日去宮裡,剛好撞見陛下在查閱案情,而我這些消息,也都是陛下告訴我的。”
聞言,姚宗文點了點頭,算是沒再懷疑張璟對朝廷查客巴巴被殺案情如此關注的原因。
很快,姚宗文便回道:“彈劾東林黨人容易,只是國舅爺為何還要我們集體彈劾高進,甚至還要說他們雇凶啥呢?這未免有些多此一舉了吧!”
張璟聽後笑著點頭道:“並不多,因為不彈劾高進,又怎麽能讓陛下厭惡東林黨,從而在改變主意時,不會再受到東林黨人的影響,反悔繼續治罪了。”
“真是這樣嗎?”姚宗文聽後一臉怪異道,直覺告訴他,張璟這麽做,一定有其他的事情在瞞著他,像是她
只是,張璟明顯不會告訴姚宗文,他這麽做的真實意圖,只是推說道:“就是這樣,我之所以這麽做,就是希望你們給東林黨惹麻煩,讓東林黨人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這彈劾上。如此,他們沒心思關你們和熊廷弼的事情,專心在如何為他們洗脫消息,這樣沒有他們的反對的話。我再去勸說陛下,才能讓陛下同意不在追究你們當初彈劾
“希望如此!”姚宗文聽後,點了點頭道,當然,在他心裡,依舊懷疑他們是不是被張璟利用了。
然而,不管是張璟利用他們或者不利用他們,只要不讓他們丟官就行,而且,這事情又是變相給他們的死敵東林黨人添堵,姚宗文當然高興了。
若是可能的話,姚宗文還希望最好也讓那些東林黨人多吃些苦,姚宗文才會高興,所以當即決定按張璟說得話去做。
事情就這麽談成了,連張璟自己都覺得有些快了,不過等姚宗文離開後,張璟想了想,也就明白了,兩人之間就是各取所需,自然談得很快。
張璟的提議,一來幫助姚宗文等人保住官職,二來又可以給他們找借口對付他們浙黨的死敵東林黨人,姚宗文自然答應的快了。
想來姚宗文回去後,和其他人提了,也會很容易逃好的,否則,如果沒有這個各取所需的基礎的話,恐怕就怎麽談都不會這麽順利了。
浙江都司,定海衛,舟山。
一名中年將領,手中握著一張兵部行文發布天下衛所的文書,目光沉思,久久無聲。
這名中年將領叫張可大,字觀甫,家裡世襲南京羽林左衛千戶。
此時,張可大心裡,看著大海,思緒萬千。
倭寇,自戚繼光創立浙兵以來,雖依舊不斷自海上來襲,但已經不是以往那般凶狠,朝廷打擊倭寇,也不再是以往各地衛所兵馬不敢敵,聞倭寇之名,落荒而逃了的局面了。
這裡面,最大的原因,自然是當年強盛的浙兵,打得倭寇狼狽不堪的緣故。
只是,時光荏苒,戚繼光死了,成建制的浙兵軍隊,在遼陽、沈陽失陷,渾河血戰以後,也沒了。
大明只剩下那些當初隨戚少保立功的浙兵老底子的小兵,成長為一個個身經百戰的中低層軍官,被朝廷分散於各地衛所之中。
然而,很顯然,這些出身浙兵的軍官曾經再如何輝煌,再如何熟悉浙兵的戰法、軍陣、訓練,但是能完全訓練出傳承自戚繼光的浙兵軍隊的,已經沒幾個人了。
而最熟悉浙兵構造的戚繼光的侄子戚金,也死在渾河那場血戰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