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晚明之我是崇禎》第九十一章 武將的謀劃
  李守榮隨後坐到了黃得功的身邊,剛才兩人一臉的歡喜也隨之消失了,取代的是滿臉的凝重。

  “蘇觀生現在如何?”

  黃得功看到李守榮落座之後,立刻問道。

  “一切都好,張國維已經將聲音放出去了,不然那些禦史還真要彈劾蘇觀生了。”

  李守榮沉重地說道。

  “我聽說已經有禦史彈劾蘇觀生了,只是被皇帝和內閣給否決了,畢竟蘇觀生沒有投降桂王,陛下是明辨是非的。”

  黃得功歎息地說道,他今天請來李守榮,不僅是商討蘇觀生的事情,其實是在為武將們的出路謀劃。

  “黃大哥,如今咱們武人地位乃是立朝以來最高的時候,兄弟們感激皇帝陛下,只是咱們在朝堂沒有話語權啊。”

  李守榮接著說道。

  黃得功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

  他們今天見面,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而來,大明朝的武將從來沒有如今的地位,完全獨立出了內閣,不再是文官集團的附庸。

  但是隨著這段時日朱由檢將注意力放在民政上面,同時加強和內閣商討軍務的次數,武將們又感覺到了危機。

  而且朝堂官員都在猜測,皇帝是想要將軍政大權的商議還回內閣,畢竟內閣是參政議政的地方,軍事行動也是國家大事,不可能將內閣完全摒棄在一遍。

  所以武將們在為將來謀劃,眼下大明朝的官黨集團又有重新出現的趨勢了,當初京城失陷,大量權貴官員留在京城,所以龐大的文官集團瓦解了,來到南京的文官屈指可數,加上江南歷來都是失意的東林人的地盤,於是北方文官集團一時落寞了。

  眼下一年多的功夫過去了,以范景文和蔣德璟為首的北方文官集團又漸漸地恢復起來了,尤其是山東和河南一帶的穩定,加上李自成的殘暴,很多滯留北方的官員和士子們紛紛南來。

  對於這些人,朱由檢也網開一面,並沒有追究他們的罪行,於是這些人份份投入到了以內閣大學士范景文和蔣德璟為首的北方文官麾下。

  范景文和蔣德璟利用大學士的身份,聚集了上百位出身北方的官員,加上江南投奔過來的一部分讀書人,讓北方文官集團力量漸漸形成了。

  北方文官集團又恢復的趨勢,江南東林人一直都非常龐大,師生利益關系龐雜,尤其是其中的地主和商人,力量更是龐大。

  雖然東林人遭受了謀逆罪的打壓,一時有些消沉,但是皇帝陛下還是將錢謙益提升到了內閣。

  明眼人都看的明白,皇帝這是在打壓完東林人之後,又對江南東林人的妥協,皇帝需要推行行政,東林人是江南商人和地主的代表,有了錢謙益在內閣,新政推行的非常順利,這就是最好的體現。

  眼下南京朝廷其實已經漸漸地形成了兩個文官集團,一個是以范景文和蔣德璟為首的北方文官集團,他們掌控著朝堂。

  另外一個就是江南的東林集團,他們雖然在朝堂上面只有一個錢謙益,但是在地方力量龐大,州縣官員,地主商人多數都和東林人有關系。

  兩夥人此時已經開始在暗中爭鬥,而且朱由檢也立刻察覺到了這些。於是朱由檢將以江南穩定為由,叫停了一切人才舉薦,暫時緩解了北方文官和東林人之間的暗鬥,兩合夥人趁機搶佔地盤的爭鬥停止了。

  但是最後的廣西接收官員還是被范景文搶到了,廣西的接收官員多數都是出自北方文官集團麾下。

  現在兩夥人又將目光全部投向了科舉,按照未來一年的趨勢,想要舉薦入仕已經不可能了,所以兩夥人都開始準備科舉,暗中的爭鬥又開始了。

  在科舉上面,東林人佔據優勢,他們的青年學子數量龐大,地主和商人子弟眾多,都是經過良好教育的,有功名的人數眾多。

  反觀北方集團,南遷之後,北方大部分土地淪陷,學子最多的京城和河南一帶已經失去了,雖然山東和河南還在,但是也受到戰亂影響,應考人數非常少。

  明面上看這次科舉已經是東林人取勝,但是皇帝陛下的態度未定,一切都還沒有定論,皇帝陛下會不會讓整個科舉考試成為東林人的天下,以現在朱由檢的態度,眾人猜測是絕對不可能的。

  眼下文官朝堂鬥爭的非常激烈,但是這一切好像和武將沒有一點關系,尤其以南遷三將黃得功、周遇吉、李守榮為首的武將們,心中都非常擔憂。

  如果皇帝陛下將參政議政的大權還回內閣,不再直接統禦軍隊,那麽樞密院和參謀部也將直接受到內閣管轄,那個時候武將如果在朝堂沒有代表,將會繼續淪為文官集團的附庸。

  所以黃得功請來了同在南京的李守榮,兩人也開始研究怎樣提升武將在朝堂的勢力。

  因為沒有根基,所以武將只能從頭培養力量,所以武將們現在選擇了蘇觀生,這個沒有投降桂王,但是已經被文官集團彈劾的人。

  如果不是張國維的發聲,證明蘇觀生不僅沒有投降,而且還堅決不屈,不然蘇觀生也要遭受打擊。

  但是只有一個蘇觀生是不夠的,而且蘇觀生也沒有根基,想要在朝堂上面走的更遠,也不容易,所以武將們需要其它的方法,需要和他們的利益捆綁到一切。

  按照現在的趨勢,黃得功和李守榮都非常清楚,武將想要入閣從政是根本走不通了,皇帝已經將文武官員完全劃分開了,現在文武官員的品階都不同了,所以很多官員都非常清楚他們不可能入閣為官。

  “黃大哥,弟有一個好友,春節時回到南京,我與他見上了一面,此人倒是給我一些建議。”

  李守榮隨後說道。

  “眼下咱們想要直接入仕為官是不可能了,但是大明朝一直都在打仗,武將的地位就不會低,陛下需要咱們,既然是打仗,那就需要軍械和糧餉,黃大哥有沒有發現一個趨勢,現在的軍械糧餉已經不再是朝堂掌控,而是改到了樞密院和兵部。”

  黃得功聽了李守榮的話之後,立刻點了點頭。

  這個改變是悄然間進行的,但是無論是朝堂還是武將都注意到了,皇帝陛下將軍械糧餉的管理全部劃分到了兵部和樞密院。

  尤其是今年秋糧收獲之後,大量的糧食直接被調撥到了樞密院的名下,作為明軍未來一年的糧食,這些糧食是按照明軍現在的兵力計算的,也考慮到了明軍自己屯田的情況,最後綜合計算出來了的。

  這種改變讓文官很不適應,但是武將連連叫好,從去年的作戰就可以看出來,糧餉的調撥非常迅速,甚至軍隊還沒有到,糧餉就已經準備完畢了。

  “我的那位好友名為盧象觀,是宜興知府,其哥就是當初的山宣總督盧象升。”

  李守榮隨後說道,也讓黃得功一陣詫異。

  李守榮接著說道:“盧象觀並沒有直接說道咱們的處境,他只是隨口說道現在很多軍械和糧餉都是兵部和樞密院從民間采購,尤其是一些鐵礦,皇帝陛下竟然要承包給商人,這讓很多人都非常不解,但是很多商人卻是歡喜鼓舞。”

  黃得功已經聽明白李守榮的話,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武將也會漸漸地組建自己的利益集團,一旦有商人參與到了軍工當中,他們就會依附到武將集團身邊,那麽武將們就有了一個利益代表了。

  “如此說來,陛下的決定還是幫了咱們武將?”

  黃得功歡喜地說道。

  李守榮也點了點頭,明軍作戰,消耗的糧餉軍械巨大,如果放開民間經營,必定會讓很多商人和他們一心。

  “這後面會不會是陛下有意為之?”

  黃得功隨後試探地問了問。

  李守榮也不知道朱由檢是如何謀劃的,但是今年隨著新政的推出,商人和地主們怨聲消失的原因不僅是朱由檢的極端手段,同時也是因為朱由檢放開了很多行當,比如製鹽,煉鐵,商人們只要財力雄厚,就可以承包礦山的開采權,或者開設鹽場。

  這些行業在商人看來都是暴利行當,於是紛紛加入,一些江南商賈甚至聯合起來承包太平地區的鐵礦山的開采權。

  朱由檢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民間的資本力量,所有的事情全部都由朝廷承擔,首先朝廷沒有那麽多錢,朱由檢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礦山在那裡荒廢沒有力量開采。

  讓民間商人進來,讓他們去開采,朝廷每年收取開采的費用,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還可以讓荒廢的礦山得到開采,增加生鐵的產量。

  至於武將集團的未來,朱由檢有自己的謀劃,他是不會虧待這些舍生忘死戰鬥的明軍將士的。

  “我看咱們還是和鞏永固說一聲,讓他留意這些人,畢竟他常年在京城,我等馬上就要離開南京了。”

  黃得功隨後說道。

  “黃大哥還是消息落後啊,朝廷都傳開了,鞏永固要高升了,這已經不是秘密了。”

  李守榮接著說道,他們的消息確實落後,畢竟常年在外征戰,鞏永固要被調離參謀部已經不是秘密了,他們竟然一點都不知道。

  黃得功也不由地感歎起來,他們這些武將如今沒有了朝廷的束縛,整日就是想著打仗,還真是對朝廷的事情一點都不知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