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晚明之我是崇禎》第八十九章 新政之爭
  清苑樓裡面對時政的爭論每天都在上演,和東林書院不同,東林書院裡面更多的是在聽老師講學,傳遞東林人的思想。

  但是清苑樓裡面人員龐雜,其中學子居多,他們的爭論更多的是個人的主見。

  反對朱由檢新政的青年學子名為劉兆元,是江南本地學子,此時他的話立刻引起了清苑樓上下食客的注意。

  劉兆元接著說道:“新政無非就是加稅,增加朝廷收入,富國之本乃是藏富於民,朝廷此時反倒是與民爭利,倒行逆施。”

  劉兆元的言語非常激烈,朱由檢身邊的人都有些聽不下去了,如此直接地攻擊朝政,一看就是東林人出身。

  但是朱由檢一直靜靜地吃著,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他對於這個學子的話沒有任何在意。

  朱由檢從這個學子的話語中就可以判斷這個學子應該是東林人出身,這些東林人現在已經變得更加極端。

  當初的東林人因為受到閹黨和權臣的打壓,對朝廷不滿,於是聚集起來,抨擊朝政。

  但是現在的東林人已經進入一種病態之中,他們現在的做法就是只要是朝廷的政務,他們都要抨擊,除非這些政務出自他們自己人之手。

  此時,劉兆元身邊的一桌的一個青年學子站了出來,隨後朝著劉兆雲恭敬地行了一禮。

  青年學子的行禮,意味著他要出來反駁了,但是他先行禮,也不失讀書人的禮節,頓時讓在場的人一陣讚譽。

  同時眾人也一副看戲的樣子,知道一定有爭論上演了,重頭戲開始了,於是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站起來的青年學子。

  至於劉兆元,看到有人站起來要反對他,眼神立刻泛起明顯的不悅,但是還是勉強地還了禮,只是他沒有站起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滿。

  站起來的學子名為張慶書,他先向劉兆元行了一個禮,然後又朝著身邊的一眾人行禮,這才又將目光轉向劉兆元。

  張慶書隨後說道:“這位公子所言詫異,當朝陛下英明神武,南遷之後一改朝堂弊政,查處了大量貪官汙吏,大明軍隊也得到了整頓,如今明軍幾仗皆獲得了勝利,足見當今陛下的英明神武。所以這次新政,必然也不會讓世人失望,首先田地不分區別,一律征稅,就是一個例子,農戶歡喜鼓舞,而且土地越多,賦稅越高,直接解決了土地大量兼並的問題,乃是從根本上解決了歷朝歷代土地兼並的問題。至於行商令,則是改革商賈疾病和陋習的一道良藥,商賈行商得到監管,這也是好事,要知道當年很多江南巨商都曾和滿清有暗中勾結,甚至將江南的糧食暗中運給滿清,獲得暴利,就是因為朝廷太過放縱這些巨商,這等通敵行為,早就該革除。”

  張慶書的觀點立刻得到了在場很多人的認同,很多人紛紛點頭。

  在場的眾人都明白,新政裡面對土地的改革是最明顯的,尤其是一刀切的納稅,不再區分權貴身份,甚至宗親藩王也都要納稅。

  這可是前所未有,至於底下的百姓,自然是歡喜鼓舞,至於手握大量土地,尤其是宗親藩王,還有賞功致仕的這些人,一定是就要站出來反對了。

  至於行商令,其實在江南的人都明白,江南的巨商已經有些失控了,囤積貨物,投機倒把,甚至很多人暗中勾結滿清,將糧食從海上運往遼東,這在江南糧商裡面都不是什麽秘密。

  劉兆元看到很多人都認同張慶書的觀點,頓時有些惱火,

他自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應該直接說道了地主和商人的心中,在場的都是讀書人,能夠讀的起書的人,多數都是地主和商人的子弟,也一定會響應他的觀點。  但是現在這些人竟然都紛紛認同張慶書的觀點,劉兆元心中憤怒,立刻站了起來。

  “胡說,你看看現在江南誰人不在反對新政,你在此無理狡辯,治國當以順應民意,新政已經違背民意,如何能夠長久,你卻口口聲聲說好,究竟是何居心,莫非不是要製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枉費你還是讀書人出身,全無仁孝之心。”

  劉兆雲立刻反駁了張慶書的觀點,與其說反駁,不如說是訓斥,此時劉兆元一臉的不滿和憤怒。

  張慶書聽了劉兆元的話之後,沒有因為他的語氣不敬而生氣,依然是一副微笑的表情。

  張慶書隨後說道:“民心自有公道,新政好壞它日自然會有定論,你我在此爭論此事無意,公子莫要動氣,在下失敬了。”

  張慶書的話再次贏得了在場的人一片喝彩,在眾人看來,這才是讀書人應有的氣度,眾人對張慶書的讚賞,頓時讓劉兆元更加憤怒。

  “張慶書,不要以為你帶回來幾個孤兒,就可以在江南沽名釣譽了,它日科舉室堂自有定論。”

  劉兆元有些惱羞成怒,然後羞憤地說道,隨後一甩手離開了桌子,朝著清苑樓外面走去。

  一場爭論很快就結束了,但是這樣的爭論每天都在清苑樓裡面上演,對於清苑樓的食客們也已經習慣這樣的場面了,但是像今天劉兆元這樣沒有風度的學子,眾人還是頭一次看到。

  “斯文掃地,斯文掃地。”

  錢謙益聽了之後,歎息地說道。

  他的內心一陣感傷,因為他知道這個學子一定是東林人出身,畢竟東林人大部分都是反對新政的,因為東林人的利益階層就是江南的地主和商人。

  錢謙益最擔心的還是朱由檢對東林人的看法,如果皇帝陛下對他們有成見,那麽他們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如果一生都無法入仕,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實在是太殘忍了,但是這一切已經鑄成了,錢謙益知道通過之前的謀逆案,加上這次對新政反對,讓皇帝朱由檢對東林人的好感大大降低,甚至出現了反感。

  “兩位大學士可知道樓下這兩位學子的身份?”

  朱由檢聽到爭論結束了,這才從透過身邊的圍欄,看了看下面的兩個學子,其中的劉兆元已經憤怒地離開了清苑樓。

  但是聽到劉兆元臨走之前的那句話,朱由檢認定這個張慶書應該是有些故事的人。

  錢謙益立刻說道:“陛下,臣對這兩人知曉一下,那個剛剛離開的學子名為劉兆元,乃是紹興大地主劉從周之子,在紹興青年學子裡面頗有名氣。至於另外一位,名為張慶書,乃是商賈之子,卻也沒有什麽特殊家世,一直與其父行商,至於才學不得而知。但是這個張慶書早年與其父在河南行商,正好趕上李自成禍亂開封,張慶書在戰亂之中將三十多個孤兒帶回了江南,一時間贏得了江南世人的稱讚”

  朱由檢聽了之後,頓時一陣詫異,他沒想到這個張慶書竟然還有這般經歷,不由地多看了一眼樓下的這個青年,只是從錢謙益的話中得知,這個張慶書才學一般,一直與其父行商。

  “如此說來,這個張慶書還是一位義士,既然如此,朕有心重用,就看他科舉如何了?”

  朱由檢讚賞地說道。

  中興元年正好趕上了大明朝三年一屆的科舉考試,朱由檢對這次科舉考試非常重視,現在除了科舉之外,其它舉薦人才的方式都已經被朱由檢叫停了。

  朱由檢想要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漸漸廢棄舉薦這種方式,畢竟舉薦的人多數都是朋黨和故友之類的。

  朱由檢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頓時一陣沉寂,眾人聽的出來朱由檢對張慶書的欣賞,但是朱由檢叫停了舉薦人才的方式,此時所有的入仕全部要從今年的科舉中產生,所以張慶書想要入仕,就只能通過今年秋季的科舉考試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從錢謙益的話中可以得知, 這個張慶書的學識一般,一直都在其父身邊行商,所以想要從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還是有些困難的。

  眾人不再吱聲,就靜靜地坐在那裡,既然朱由檢已經下令停止除了科舉之外的一切入仕通道,那麽此時給這個張慶書開通道,皇帝不是在自己打自己臉嗎?

  就在眾人思索的時候,朱由檢開口說話了:“范大學時,科舉考試大綱準備的如何了?”

  “啟稟陛下,科舉考試大綱已經準備完畢,只等陛下審閱批準,尤其是裡面新加入的醫科,還需陛下過目。”

  范景文隨後說道。

  他按照朱由檢的旨意準備今年秋季的科舉考試,但是除了傳統科目之外,朱由檢創新地加入了醫科,讓范景文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是一般的科舉考試,范景文可謂是手到擒來,但是現在突然加入了他完全不了解的醫科,著實讓范景文廢了一陣子功夫,但是還是一切準備完畢了。

  朱由檢這次創新地在科舉考試中加入醫科,也是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歷朝歷代的科舉都是對儒家典籍的考察,反倒是忽略了這些對民生國家更加有用的科目。

  回到這個時代,朱由檢才發現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實在是太低了,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點輕微的感染都可能讓人喪命。

  尤其是戰場上面的明軍將士,很多人不是直接死在廝殺之中,而是死在了戰後的傷痛上面,這些深深地刺痛了朱由檢,所以朱由檢決心大力發展醫學,首先就是從制度上保證行醫者的地位,而且科舉就是最好的途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