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潘樓,王浩便立刻讓四六和張濤兩人來見他,他想盡快就《新聞報》的一些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實例給沈長卿。
“在京師的妓館中,哪一家名氣不是很大,但卻又有才色俱佳的美姬?”王浩問王康道。
“在錄事巷中有一家杏樓,杏樓中有一伎女名叫惜惜,我曾見過一次,倒算得上是才色俱佳。”王康仔細地回想了一會才回答道。
“那這次我們就挑杏樓。”王浩決定挑選杏樓為第一個目標。
“我還以為你要選入雲閣或者是燕春樓,為什麽要選杏樓?”王康疑惑地問道。
“我要選杏樓,第一,杏樓有潛力;第二,杏樓相對入雲閣或者是燕春樓來說,應該更好談成;第三,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是想將惜惜小姐推成花魁。”王浩微笑著說。
“花魁?百花的魁首。”王康一聽這個詞就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上廳行首多為官妓,而花魁則為私妓之首。”王浩解釋道。
“二郎,你可真聰明!絕對是我見到的人最聰明的一個。”王康激動地說,“你是不是也準備弄一個花魁評選?如果弄個花魁評選的話,可要省了我不少的事,我每日給蔡居安等人尋訪美姬可沒少花功夫。”
“誰說我要弄花魁評選?我可沒這閑功夫,我只是想先幫《新聞報》解決資金問題。”王浩鄙視地說。
“你不弄,我來弄,你知道弄這個花魁評選會來帶來多大的好處嗎?弄好了的話,就什麽就都有了,到時候要錢有錢,要名有名,甚至要權有權。”王康蠱惑王浩道。
“我絕不會陪你去瘋的。”王浩斷然拒絕道。
“我到時候弄好了,你可別嫉妒我。”王康盯著王浩道。
“那你準備怎麽弄?”王浩問道。
“暫時還沒想好,肯定不能像選上廳行首一樣,二郎,你有什麽意見?”王康想了一下,覺得毫無頭緒,又反問王浩道。
“我沒意見。”王浩懶得搭理王康了,他轉頭對四六和張濤道,“你們兩人去一趟杏樓,跟杏樓的媽媽說,你們有辦法將杏樓的生意在十天之內翻一倍,如果成功了,你們要收取十貫錢的酬勞,如果沒成功,你們將分文不取。”
“是。”四六和張濤異口同聲地答道。
張濤慎重地問道:“官人,這需要簽一份契約嗎?”
“不用契約,口頭協議就好,事情辦成,你們可以獲得一成的酬勞。”王浩覺得這個不好簽訂契約。
“如果不簽契約,最後杏樓不認怎麽辦?”張濤擔憂地問道。
“不怕,我既然有辦法能讓杏樓的生意翻一倍,也有辦法讓杏樓關門倒閉。”王浩信心十足地說。
“那我們先去了。”張濤道。
四六和張濤兩人離開之後,王康再次問道:“你真的不準備弄花魁評選?”
“當然是真的,如果是美食評選的話,我倒是有興趣。”王浩毫不猶豫地答道。
“美食評選可沒有花魁評選帶來的好處多,我不知道你在擔心什麽?你對官場又沒什麽興趣。”王康依然心有不甘。
“等杏樓的事情辦完了再說,如何?”王浩敷衍道。
北宋商品經濟非常發達,社會風氣也非常的開放,王浩真的去辦個花魁評選,肯定不會有人去指責他的道德問題,但王浩就是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個坎。
“可以。”王康見王浩終於松口了,他高興地說,“花魁評選帶來的收益,
我一分都不要,全部用到《新聞報》上去,而且此事不用你出面,你在背後幫我出謀劃策就好。” “再說吧。”王浩有氣無力地道。王浩心裡苦,但又不知道和誰說。
王浩覺得他的穿越的畫風似乎已經完全跑偏了,已經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最開始是靠賣盜版賺了第一筆錢,接下來他又靠賭來賺錢,現在他又快跟黃拉上關系了,這個穿越真的有點讓人感覺扯淡。
王浩也是真的徹底無語了!他突然想起後世那個據說是穿越者留下的“扯淡碑”,他覺得將來有機會他也要去立這麽一個“扯淡碑”,用來總結他這個扯淡的穿越歷程。
……
杏樓在錄事巷略有名氣,四六和張濤兩人雖沒去過,但一路問來,很快就找到了地方。
四六和張濤兩人的年歲雖然都不大,但妓館這樣的地方兩人都曾進來過,他們當然不是來玩的, 而是來幫人跑腿的,在妓館幫人跑腿,小費是給的最高的,當時稱為“祗應”。
張濤雖隻比四六大一歲,但卻要比四六高一個頭,人也顯得要成熟,而且自從他們兩人跟了王浩和王康之後,王浩給他們每人量身定做了幾身衣服,俗話說:人靠人裝,換了衣服之後,再進妓館可沒人當他們是跑腿的了。
兩人一進杏樓,立刻就有人上前來招呼,“二位官人是第一次來杏樓吧,請到這邊飲茶。”
兩人都明白這茶可不能喝,喝了人就走不了。這茶叫“點花茶”,一杯少說也要一貫錢。兩人互相看了一眼,四六馬上說道:“我是奉我家官人的命令前來拜會韋媽媽的。”
“你家官人姓甚名誰?”
“姓王名康,字子華,曾見過惜惜小姐一次的。”四六答道。
“你們在這裡稍等,可不要亂跑,我去去便來。”
待人離開之後,李濤悄悄地問道:“你說韋媽媽會不會見我們?”
“不知道,但無論如何這件事情也要辦好,這可是官人交給去辦我們的第一件事情。”四六輕聲道。
“我知道,這是官人給我們的一個考驗,其實這件事情讓王學士來辦的話會簡單許多。”李濤點點頭道。
四六點點頭,沒有繼續說話,心裡似乎在盤算著等下如果見到韋媽媽的話應該如何說。
四六借王康的名義是非常有效的,王康不但來過杏樓,而且當時出手非常大方,讓韋媽媽和惜惜兩人都記住了王康,因此等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就等到了答覆,“你們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