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匪徒》第105章 茶引
  按照王浩的計劃,牛皋等三人的家屬先派人送到京師,而牛皋等三人隨同他一起前往信陽。在北宋時,信陽茶就已經很有名氣了,蘇東坡謂:“淮南茶信陽第一。”

  北宋對茶葉進行專賣,而這種專賣制度在一百六多年之內,經過了數次的改革變化。最後在蔡京當政以後,推行的茶引制度才形成了最終版本,茶引制度相比以往的茶政優勢明顯,它簡便易行,既增加了收入,又省卻了諸多機構,節省了費用,使得後世一直沿用蔡京的茶引制度。

  蔡京的茶引法,是指在京師設立都茶場,印賣茶引,商人買賣茶之前必須向政府購買“茶引”,“茶引”上注明商人的姓名、購貨地方、銷售區域。

  “茶引”分為“長引”與“短引”兩種,前者用於長途販運,價格是每一百二十斤一百貫;後者用於在當地銷售,價格每二十五斤二十貫。

  王康是準備了茶引的,只是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去蜀中購買茶葉的,這使得他們的茶引上購貨地方與實際的購貨地方不符,這意味著憑他們手中的茶引,他們是無法在信陽購買茶葉的。

  “現在怎麽辦?我們沒有茶引可購買不到茶葉,雖然現在距離清明還有一個月時間,使用快馬的話,雖然來得及,可是意味著我們要在信陽待一個月的時間。”王浩完全想到茶引上會指定購貨地點。

  “你難道不準備親自製茶嗎?”王康一直都以為王浩會留在信陽親自動手製茶。

  “不了,我將茶葉製作方法教給你的人之後,我便要返回京師。”王浩雖然知道製茶的工序,但卻沒有親自動過手,他知道他親自動手製的茶肯定還不如那些專業的人員動手做得好。

  “怪不得你讓我帶兩名精通製茶的人來,我還以為是你一片好心要將技術教給我的人,原來只是為了偷懶。”王康鄙視道。

  “我這難道不是要將新技術傳授給你的人嗎?當然你的人學會之後,一定要保密,我可不想一夜之間,所有的人都知道製茶的新工藝。”

  “你放心吧,我帶來兩個人,不但是製茶的好手,而且是我家的親信,在我家已經十多年了,沒有我的命令,他們絕不會跟外人吐露一絲一毫消息的。”

  “那就好,這新茶製成之後,我是準備給官家品嘗的。”王浩覺得他的新茶製出來之後,最懂得欣賞的應該是趙佶。這是王浩在出發之前,特意看了一遍趙佶的《大觀茶論》之後得出的結論。

  “你人都不在,而你製茶的方法又不同於往昔,這製出來的茶,如何才能評斷出好壞呢?”

  “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了,我這裡有一份好茶的標準,如果達到了這個上面的標準,就說明製出來的茶是好茶。”王浩掏出兩張寫滿了字的紙遞給王康道。

  王浩寫的標準是根據後世評判好茶的標準來寫的,一共分為九條標準,分別是嫩度、條索、色澤、整碎、淨度、滋味、湯色、香氣、葉底等。

  王康愛好喝茶,家中也有販賣茶葉這項業務,王康家在北宋“茶馬貿易”的交易時期,可是蜀中比較大的茶商。茶馬貿易簡單來說就是朝廷為了解決馬匹匱乏的問題,特準用四川的茶和羌人換馬。

  因此當王康接過王浩的寫的九條標準之後,非常仔細認真地看了一遍,看完之後,他微笑著說:“如果你的新茶能得到官家的認可的話,你這九條標準一定會成為評判新茶好壞的唯一標準,到時候你便是新的茶道大家,

到時候在茶道上,你就可以做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在茶道上,我只是投機取巧而已,成為大家,等我三十歲以後再說。”王浩也有自知之明,如果隻論茶道的話,在新茶的品鑒上,只需幾年的時間,肯定會有人超過他。

  “好吧,不談這個了,沒有茶葉,要弄到茶葉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走私,這個辦法有風險,問題是信陽我不熟,如果是在蜀中的話,就算沒有茶引我也能輕而易舉地購買到大量的茶葉,但在信陽的話是有風險的;第二個辦法是收購茶商手中的茶引,這個辦法最為穩妥,只是這茶引價格比正常的茶引價格可就要高出許多。 ”

  “我並不需要太多的茶葉,用我的方法制出來的茶葉只需一兩斤便可,犯不著冒險,去收購茶引就可以了。”

  “可是你這是新的製茶法,要製出上品的茶葉,也許需要上百斤茶葉也說不定,所以我們要盡量多收購點茶引,萬一你的新茶,我也喜歡喝的話,一兩斤可就不夠了。”

  “就按你說的辦,只是我們去哪裡收購茶引?”

  “茶坊,現在新茶即將上市,茶商們必定會在近期內趕到產茶地,這時茶商最常去的便是茶坊。”

  茶引制度推出的時間不長,暫時還沒有形成具有壟斷性質的大茶商,現在還是群雄混戰的局面。茶引上雖有商人的名字,但這一點卻是最好規避的,只需商人跟著貨物走便可。

  而茶引買賣自“入邊趨粟”政策實施之時便已經出現。“入邊趨粟”指的是老百姓自己把糧食運到邊境,駐軍收到糧食以後給他們開具“交引”,憑借這個“交引”到東京可以領錢帛,也可以領茶葉的提貨單。在“入邊趨粟”政策實施的黃金時期,在京師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大城市裡都有專門的交易所來買賣“交引”。

  只是“入邊趨粟”的政策漏洞太大,邊軍與糧商一起搞鬼,使得這個政策並不能長久,雖然“入邊趨粟”的政策沒落了,但茶引買賣的習慣卻是已經形成。在蔡京的茶引制度推行之前的這段時間之內,雖然朝廷也曾經取消過茶葉專賣,實行通商,但隨著茶引制度的出現,茶引買賣又出現了,只是規模卻已經大不如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