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當兵是有餉銀拿的,而且其他的待遇與水師是一樣的,更重要的是我向各位保證絕不會發生欠餉的事情;第三,凡家中有當兵的,待耕牛到了流求之後,會優先發放;第四,服兵役不止是為保衛流求,更是為了你們自己以及你們的家人的安全,我們這裡的人在大宋大多都是反賊,一旦朝廷出兵流求,如果我們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留在流求的各位,不說保住你們的錢財,能保住你們的性命就不錯了。”王浩借勢繼續說。
“官人,耕牛什麽時候才能到流求?”有人大聲問道。
“今年各位辛苦一下,明年年中耕牛一定會到。各位還有什麽疑問嗎?”
……
王浩回答完眾人的疑問之後,便開始了流求的第一次征兵。這次王浩一共甄選了四千名士兵,包括三千名步兵和一千名水師。
王浩準備讓牛皋來負責步兵的訓練,而張順繼續負責水師的訓練。
“步兵十人為一隊,設正副隊長各一名,三隊為一旗,設正副旗長各一名,每一百人為一都,設正副都長各一名,三都為一營,設正副指揮各一名,每千人為一旅,設正副千總各一人,三旅為一師,設正副指揮使各一人。水師不變。”王浩將宋朝軍製、明朝軍製以及後世的軍製結合在一起設立一個不同於這個時代的軍製,至於這個軍製的成功與否,就交給戰場去檢驗。
“張濤出任都虞候,都虞隊繼續由張濤來負責。”都虞,軍中的執法。
“是。”眾人一齊答道。
“張順,一個月之內水師是否可以出戰?”王浩現在是真的缺錢,再不去搶劫的話,他真的連軍餉都發不出來了。
“官人,三天之後便可出擊,在海上只要不碰上官兵,那些商船根本不足為懼。”現在人手一隻火銃,使得張順信心大增。
“上次是運氣好,這次出擊如果碰不到商船的話,你準備怎麽辦?”
“一直南下,直到找到大食人的商船為止。”
“流求現在最缺的又變成錢了,以前是缺人,現在人一多,又變的缺錢。”王浩突然想起天祚帝,也不知道他現在逃到夾山去了嗎?如果能打劫天祚帝成功的話,一次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伯遠,你這邊要做好準備,我準備去幹一票大的。”王浩對牛皋道。
“是,這三千人都是見過血的,只要勤加訓練,應該很快就能上戰場。”
“張順,你將上次的貨物送去登州,登州那邊有人會接應你的。”
“貨具體交給誰?”
“蜀中王記商鋪,這裡有半枚銅錢,銅錢對上,便可交貨,以後的貨物都交給他們來處理。”王浩將王康給他的半枚銅錢給了張順。
王浩在流求安排的最後一件事情便是築城,他準備在雞籠建造一座棱堡。
“張道人,我需要你幫我做一件事情。”王浩對張如晦道。
“請師叔吩咐。”
“我需要你幫我在雞籠按我給你的圖紙建造一座城池。”
“可我不會築城,也從來沒乾過這個事。”
“不會沒關系,慢慢學,沒有人生出來天生就會的,都是學的,圖紙我都給你了,你只需要照葫蘆畫樣,而且這座棱堡很小,兩年之內築好就可以。將來你每築一座城,我都允許你在城內建一所道觀。”
“我需要人手幫忙?”雖然是趕鴨子上架,張如晦還是決定試一試,王浩開出的條件讓他莫名地心動,
他隱隱地覺得道教也許能在蠻荒之地昌盛起來。 “在農閑之時,你可以隨意調配人手,我會讓張濤全力配合你的。”
“我需要從溫州弄些人過來。”
“這最好了,錢的事情,你也不擔心,我會想辦法解決的。”
……
王浩原本是想先鑄炮的,但鑄炮實際上就是燒錢,鑄炮需要大量的銅,王浩一時半會根本獲取不了這麽多銅,除非他能找到銅礦。這使得王浩將目光投向了麻逸國,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王浩知道要解決礦產的問題,他就必須佔領麻逸國,但現在最大問題的,不是佔領麻逸國,而是如何開發麻逸國。
麻逸國現在來處於原始社會,采用的是村社聯盟的組織形式,對於王浩來說,攻入麻逸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開發麻逸國卻需要人和錢。
王浩隻得暫時將目光放在遼國,遼國現在是強弩之末, 王浩準備等待合適的時機,去劫掠遼國,這樣才能解決王浩所需要的人和錢的問題。
從流求回來,王浩便直接回了京師,回到京師之時,已經到了十月初一。王浩剛回京師,正好碰上趙佶給宰相以下的官員賞賜衣物。
王浩來不及在家裡休息一天,又要趕到皇城司去領取衣物以及向趙楷匯報工作。
江南民變的事情,讓趙楷更加地信任王浩,也更相信張三豐的存在,“張仙師依然是了無音訊?”
“我在溫州走了一趟,我猜測張仙師極有可能去了海外。”
“去了海外?那你接下來準備怎麽辦?”
“明年二月,我也準備出海一趟,看能否尋到張仙師?畢竟三年之期已經過半了。”
“可以。”趙楷對王浩積極的態度還是非常認可的,“你上次密報江南民變的消息有功,我已向皇上奏報,升你為拱衛大夫,但你還會留在皇城司,繼續尋找張仙師。”
在北宋的五十三階武官官階*衛大夫位列第十三,是正六品的官職。
“謝三皇子提拔。”
“用心做事,爭取早日尋到張仙師,這便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是,臣定當竭盡所能,爭取早日尋到張仙師。”
“你在明年二月份要出海,需要多少船只和人手,我這邊好早做準備。”
“一條海船就足夠了,如果大張旗鼓去尋找仙師,只會惹得張仙師不高興。”
“一條海船是不是太寒磣了點?”
“皇子,絕不會的,張仙師乃是修行之人,不喜歡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