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冥逆旅密卷》第1卷 9州地宇圖 (後卷當案)
  小檔案(一)

  北京鬼宅

  鬼宅”之一:朝內大街81號

  朝內大街81號是北京著名的凶宅,這幢樓是1900年左右由皇帝賜給英國人建的教堂,房屋所有權人為天主教北京教區,房屋間數為188間,房屋建築面積為2925.7平方米。據說在此樓下曾經有五公裡長的地下通道,可以通往團結湖,在修環線地鐵時被填埋了。這棟廢棄的小樓曾經被電視劇組使用過多次,這無疑解釋了那些過路人晚上對這棟無人小樓出現燈光的驚怵。

  如果你曾經在夏天某個炎熱的酷暑當頭的時候,從公寓前經過的話,會突然被襲襲涼意所驚奇。這是的確存在的事實,曾經有人做過實驗,發現公寓前的溫度要比離此二十米不遠的地方低好幾度,至於是否是地下有物而造成的,就不得而知了。房子周身被爬山虎覆蓋,更增加了神秘氣息,到了冬天,爬山虎全部乾枯,老宅看上去像陰森的古堡。

  “鬼宅”之二:西單小石虎胡同33號

  西單的小石虎胡同33號在清時是右翼宗學府,曹雪芹到西山著書之前曾在這裡任差。傳說紀曉嵐曾描述過這所房子:“襲文達公賜第在宣武門內石虎胡同,文達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駙府,吳額駙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故不免有時變怪,然不為人害也。廳西小房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賓客地,北壁一門,橫通小屋兩極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者。”

  曹雪芹正是在這裡開始構思創作他的畢生之作《紅樓夢》的,可以想象,當年金風乍起,暑氣日消,夕事漸長,秋燈有味,夜話是多麽大的享受,可恰沒有聆聽的耳福,以致咳唾珠玉,隨風散盡。按周汝昌所說:“院裡的一株三百年的棗樹,應該‘見過’曹雪芹的。”據當地久居的大爺說,在這裡住的人,時間長了都會在夜裡聽到絲竹之聲,夾雜有年輕女人幽怨的吟詩聲……

  “鬼宅”之三:虎坊橋湖廣會館

  北京湖廣會館舊址位於宣武區騾馬市大街東口南側,始建於嘉慶十二年,總面積達43000多平方米。虎坊橋湖廣會館是湖南、湖北兩省人士為聯絡鄉誼而創建的同鄉會館,主要用於同鄉寄寓或屆時聚會。原會館大門東向,門嵌精美磚雕,館內有戲樓、正廳和鄉賢詞、附有花園。

  關於此地有兩種說法,一種相傳此處是明朝張江陵故宅,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張居正,萬歷十一年三月,神宗下詔奪去張居正上柱國封號和文忠賜諡,並撤其子錦衣衛的指揮職務。張宅被查抄,餓死十余口,長子敬修自殺,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條性命。神宗在刑部尚書潘季馴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頃,以贍養張居正的八旬老母。家中人大多冤死,就開始傳說有冤魂出沒。

  另外一種是說此處建會館之前為亂葬崗子,後民國初年有佛山大賈斥資建義莊,雇一面如獅的麻風老者看管義莊,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後,亂葬崗子原來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漸漸少了,直至老人無疾而終,自老人死後,厲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見牆外無端扔來些石頭瓦礫,並傳來訇罵聲,開門卻杳無一人……

  “鬼宅”之四:西安門禮王府

  西安門禮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此處府邸最初並非禮親王代善之府,是代善之孫傑書襲封後擇址新建的王府。

傑書時稱康親王,故府亦稱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恢復禮王的封號,改稱禮王府。王府規模宏大,佔地廣闊,重門疊戶,院落深邃。西安門禮王府的“凶宅”傳言是來自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禮親王的二格格蘭心從法國留學回來後,再一次無意中對一個戲子馮躍聰一見鍾情,隨後一直追逐著他,後來馮躍聰被其折服,兩人相愛,蘭心將自己的“八寶手鏈”作為信物,贈給了馮躍聰。  但好景不長,馮躍聰的師兄因嫉妒他便將他們的事情告知了禮親王,禮親王大怒,下令抓了馮躍聰,並將他毒啞關進了監獄,出獄後馮躍聰被一個單弦藝人收留,並教他技藝,馮躍聰便每晚到王府牆外給心愛的蘭心彈奏她最喜歡的岔曲《風讚》,被禮親王軟禁的蘭心也隔牆應和,久而久之便惹怒了禮親王,便命人將馮躍聰殺害,隨後蘭心也殉情自殺。禮親王將蘭心的屍體埋在王府花園的一個老槐樹之下,使其死後也不得出王府,而馮躍聰的亡靈則化為一陣三人高的旋風,永遠在禮王府外徘徊。據說,一位姓石的滿族大媽,曾經是禮親王家的包衣家奴,在禮王府當仆奴期間,經常能看見王府周圍被三米多高的旋風環繞,然而奇怪的是,十步之外根本就沒有一絲風……

  小檔案(二)

  甘肅沙漠和古城遺址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裡曾經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於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它不僅有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牆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姣姣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它和鳴沙山東的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遊勝地。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裡,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40余公裡,南北寬約20余公裡,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沙隨足落,經宿複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風。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遊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遊,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裡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裡。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城的防禦體系。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

  小檔案(3)

  龍九子

  1.長子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次子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三子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種名字P(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àn), 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粒fù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

  注;混沌、窮奇、杌、饕餮,上古四凶之一的饕餮有的古書記載為龍九子之一,位列龍九子第五

  小檔案(四)

  虞夏

  虞朝約公元前36世紀-約前21世紀,又稱黃帝王朝,中國歷史上一個可能存在過數千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啟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姚重華字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個部落。為什麽名字叫“重華”?傳說舜的眼睛是雙瞳仁,故為“重”。“華”字可能為華夏族的華族之意。

  小檔案(5)

  九州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漢民族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第一卷結束了,馬上要開始第二卷《海中消失的城》,謝謝大家的觀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