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笑傲北宋》第86章募役法和保甲法
  蔡義的話剛落,眾人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慫恿著對方先來。畢竟這藥還是他們第一次聽說過,雖然村裡一些懂草藥的老人知道這些藥都是一些常見的治療風寒的,但從未見過這樣的配製方法。

  李忠第一個取了一碗,悶頭就喝得乾乾淨淨,緊接著清水幫的人都喝了。鳳寧村的年輕漢子一看,不甘落後,紛紛喝了一碗。有人開了頭,其他人自然也沒那麽擔心了。那些災民也知道蔡義是為了他們的身體著想,也學著喝了一碗。過去了半晌,眾人見並沒有什麽不良反應。這才讓老人小孩喝,那些小孩自然是撒腿就跑,一時間小孩的哭聲在村中久久回蕩。從此之後,蔡義便在這些小孩的心裡,成為了最可怕的人。

  一直到第二天,喝了藥的人並沒有出現什麽不良反應,蔡義這時才完全放下心來。不知道是不是那藥起了效果,災民中沒有一個生病的,這讓蔡義松了一口氣。看著這些災民暫時安定了下來,蔡義交代了幾句之後便回到城裡去了。

  夜幕時分,唐宗仁和唐恪風塵仆仆的踏進了醉仙樓,隨後便上了四樓。看到二人上得樓來,蔡義、李忠和唐書文紛紛起身跟二人打著招呼。

  唐恪也不做作,坐上了主位,這才道:“若不是我聽說你將城外的災民都安置好了,老夫是不會前來赴宴的。”

  蔡義幫唐恪和唐宗仁斟滿了酒,這才笑道:“小子我這次能僥幸脫身,全憑大人幫忙。若是不請大人喝杯酒,豈是讓人說小子無禮。來,大人,小子敬你一杯。”

  看到蔡義已經先乾為敬了,唐恪也隻好端起酒杯勉強抿了一口,歎了口氣道:“蔡公子你太抬舉老夫了,大理寺卿賈易可是老夫的同窗好友,他可在信中說明了一切,當日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俱是爭相幫著蔡公子說情。所以蔡公子有罪無罪,和老夫實在沒有半點關系。而且如今杭州水勢告急,老夫作為父母官,實在沒有心思跟蔡公子品酒論道,失禮之處,還望蔡公子莫要介意!”

  蔡義連忙道:“哪裡哪裡,大人心系百姓,實在是我等楷模,在下豈敢介懷。在下看到難民流離失所,亦是感到心痛萬分。對江邊水勢也是關心不已,卻不知現今治水可有成效?”

  唐恪煩悶的端起酒杯自顧自喝了一口,道:“唉!連日大雨,施工緩慢,堵的不如漲的快。幸好這兩日雨勢漸停,才得以保住堤口沒被衝垮,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啊。”

  蔡義起身將唐恪酒杯斟滿,坐下道:“大人,恕在下直言,這治水一道,堵不如疏。堵可以維持一時,疏卻可以長存於世。”

  唐恪沒有說話,唐宗仁適時的道:“義兒你有所不知,這堵不如疏的道理唐大人自是明白的,但其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那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近幾年來,連年征戰,朝廷不斷征稅,府庫裡實在沒有太多的錢糧了。更何況也沒有那麽多勞力啊,官府勞役,花石綱苦役,保甲丁役,剩下的便是一些老弱病殘了,沒有人如何疏?”

  蔡義有些呆,怎麽會這樣?

  唐恪突然笑道:“聽說蔡公子是蔡卞大人的孫子,你爺爺他可是王安石大人的佳婿,這些募役法,保甲法你不會沒聽過吧?”

  募役法,規定原本百姓按戶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按戶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地主、僧道、女眷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募役法最初的初衷是讓輪流充役的村民能夠回家務農提高生產,讓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地主官戶交納役錢,讓官府增加一些收入。但結果導致的是,官府招募的勞役往往都是那些最底層的貧苦人民。這便損失了一部分勞動力。更是直接觸犯了官僚資本家的切身利益。

  而保甲法,則是規定各地農村住戶,每十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閑時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流查巡,維持治安。當然了,這一切都是義務勞動,是沒有任何報酬的。

  保甲法的初衷是穩定地方秩序,節省軍費開支。但大部分保正、保長,借著官府的名義,拿著雞毛當令箭,動不動就軍訓、教閱,不僅嚴重影響保丁家庭的農業生產。更是任意欺凌和勒索保丁,致使保丁或自毀肢體,或落草為寇。到後期,諸路盜賊蜂擁而起,竟皆為保丁所為。

  王安石變法,基本上結果和初衷都是背道而馳,真不知孰是孰非。

  唐恪這番話,自是帶有嘲諷之意,但蔡義卻是沒有生氣。這些弊端,已是不爭的事實,自己沒必要去爭辯。但蔡義絕不認為王安石有錯,至少他敢於嘗試,敢於向官僚地主階級發起挑戰,就單憑這點,他就比那些什麽都不做,就只知道在朝堂之上爭權奪利、在皇帝面前溜須拍馬的人強。

  第二日一早,蔡義便帶著李忠騎著馬來到錢塘江邊。雖說這馬在北宋是稀罕貨,但只要有錢還是能買到的。為啥是稀罕貨,北宋的版圖基本上在南方,而西北、東北產馬地都被西夏和大遼佔了,其余地方雖然也能產馬,但大部分都被征為戰馬了。普通老百姓也就騎騎毛驢坐坐牛車罷了。

  錢塘江潮不愧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驚濤拍岸,蔚為壯觀。此刻江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巨石,那是由幾千個勞役一點點的從山上挖掘,並一步步的抬到這裡來的。他們將巨石敲成規則的形狀,抬到江水漫過的岸邊,用泥沙、黃土、石灰摻合之後添到石頭縫隙處,用於固定石塊。

  這種混泥土黏性雖然很好,但明顯經不住水流的衝擊,蔡義莫名的想到了一物:水泥。如果用水泥代替黃土,這樣的混泥土不但黏度好,而且不怕水流的衝擊。別說建個江堤,就是建大壩,建城牆都不成問題啊。

  水泥的成分蔡義是知道的,80%的石灰石、15%的粘土、2%鐵礦粉,在熟料中加入3%的石膏。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然後入窯煆燒成熟料,再加入石膏磨細,便成了水泥,整個過程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兩磨一燒”。

  其中最主要的工序就是煆燒了,形成水泥的窯內溫度一般需要1400度。不要覺得這個溫度很嚇人,在宋朝的時候已經具備這項工藝技術了。別說燒水泥,就是百煉鋼技術這時代也是可以實現的。

  唯一讓蔡義擔心的反而是這燃料,普通的柴火、木炭根本達不到這個溫度,唯有用煤炭。雖說煤炭在宋朝不是一個稀罕物,但一般人家還是用不起的。

  不過為了消除水患,為了不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也為了不讓唐恪嘲諷,蔡義決定不管付出什麽代價,都要把這水泥做出來。大不了再讓沈進製造一些其他東西,拿去賣錢便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