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抗日之黑槍小三口》第92章 女人練槍
  後面的路,三個人盡可能晝寢夜行,沒與任何人和軍隊發生關聯。

  一路上有無數不明身份的人看到了三人,有的見之震驚急急退避,有的好奇觀望,有的掂量又掂量卻只能退去,也有人不屑理睬,一個上前搭話的人都沒有出現。

  等三人糧食不夠的時候,就找些大點的村鎮直接去買,身上各種錢都有,也不怕買不到東西。

  休息的時候,王南開始真正把自己打黑槍的經驗手把手教給兩個女人,特別是那些單人作戰的經驗。

  只是兩個女人力量不夠,翻轉躥躍的動作做不出來,近身開槍在反應方面更不用提。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戰鬥意識,都差得非常多,遠不如他在哈爾濱教的小徒弟。

  兩個女人倒是想多學些王南說的那些戰場上得來的東西,可最終只能好好的練習步槍射擊。

  這也是女人天生的問題,力量、奔跑、反應不是她們的長項。真要象後世電視劇裡的訓練方式,專門在泥水裡、冰雪裡往死裡的用力氣訓練女兵,那女兵以後很難懷上孩子,晚年也是一身的病。

  兩個女人以往用步槍都是趴著把槍架在個東西上射擊,純粹的用雙手握著槍托與護木據槍瞄準時,槍口總是不穩,所以王南所精通的跪姿、立姿射擊,她們就都用不上,更別說跑動中轉換射擊。

  真實的戰場上,使用狙擊步槍的人倒也極少采用無依托方式。只是那些人基本的射擊動作也同樣非常好,可惜兩個女人還做不到普通士兵的程度。

  王南解決不了她們這個問題,只能讓她們還用老辦法,繼續找個東西架在手抓著護木位置的前面。

  李秀和二丫動了動小腦筋,護木下放個布包,可還是有點太低了,又找來大塊的石頭,王南看著兩個女人這樣投機取巧只能笑笑。後世的士兵的射擊訓練,倒也是趴在小土坎的後面,土坎上面有小沙袋,護木放在小沙袋上射擊。

  二丫卻不甘心,就拉著他,給做個機槍那樣的槍腳架子。

  王南隻好四處翻找合適做槍腳架子的東西,最後,拿著鉗子,把自行車配件裡的幅條編起來,加工了兩個簡單的槍架子,按兩個女人趴著的姿勢調整又調整,直到合適。

  兩個女人這才安心的練槍。

  其實,日本人後來的狙擊步槍就配了個這樣的腳架,用的是粗鐵絲架子,又高又軟又好壞,遠遠不如王南拿帶鋼幅條編的腳架,更不用說王南還是專門按著兩個女人調整的。

  王南覺得倆女人能練步槍就夠意思了,也不挑剔什麽,索性找個了地方專門陪她們練槍。

  在山海關拿的那一箱子彈就派上了用場,三個人在一個山坳裡,兩個女人一人一塊軍毯鋪在地上,就開始用子彈練槍。

  王南就給她們各種改正。

  從100米開始,到200米、300米。

  有瞄準鏡的狙擊步槍對正常的士兵來說干擾很大,所以後來的狙擊手都是兩人一組,一個觀察一個射擊。可兩個女人不需要一般士兵需要的那些作戰要求,只要開槍打中目標就幫上王南大忙了,有一個瞄準鏡剛好。

  一人兩百多發子彈,就練到能在300米左右首槍快速的命中頭大小的石頭,這才罷休。這一箱子彈也差不多打光了。

  打更遠的目標,需要反覆的練習,現在也沒條件,就先放著了。至於象王南那種快槍打法,對她們來說難度太高了,她們也覺得練不出來,也只能算了。

其實這兩樣也都需要天份,她們一槍一槍打就不錯了,也不需要那麽高難的動作。  開槍與保養是槍支使用對應的內容。會開槍的人必須會保養,保養不好就影響開槍,不愛槍的人也沒辦法保養出好槍,槍不好也成不了技藝高超的槍手。兩個女人在保養槍支上倒是很細心,王南教了幾次就放心的讓她們自己保養自己的槍支。

  從地圖上看,三個人的位置離海邊不太遠,李秀就躥騰著王南帶她們去看一下。

  王南看她那樣子就故意問她為啥要看海。李秀就說:“到了關內就得找地方生活吧,那等安穩下來,我們兩個在家裡生兒育女,門都沒法出了,有啥花樣都得在家裡折騰,頂多聽你講講外面的事兒。趁著我們現在還能四處走動的時候,什麽都去看看,後半輩子就算被你關在家裡也沒啥後悔的了”。

  如此乖巧的老婆誰不喜歡?王南自然要加倍的滿足她。

  看過海就離去天津的路沒多遠,三個人無可無不可的就往天津走去。

  這已經是關內了,心情上就有了放松,起碼這裡還沒有日本人。

  路上,三人對日本人佔領了東北唏噓了很久。

  他們感歎東北的地大物博,感歎東北生活的人們面臨的命運。

  在中國,說是哪裡人,從古至今一般都看原籍,起碼你的原籍得是這個地方的人。

  原籍的正確說法是,父親寫太爺爺的出生地,兒女寫爺爺的出生地。也就是說,你爺爺在這裡出生,你父親也在這裡出生,那麽,只有你這一代開始,不是寄居此處了,有資格說是這個地方的人了。路上也有問王南哪裡人的,他都說自己是山東人,這個就是中國的戶籍傳統。

  這時的東北人,就是這麽尷尬。

  現在在東北的人,大多是清末民初移民過來的人,資料顯示,東北三省清末民初的人口數據是:

  遼寧(奉天)1850年258萬人1894年478萬人1911年1292萬人。

  吉林1850年33萬人1891年84萬1907年441萬。

  黑龍江1820年44萬人1899年前約100萬1911年186萬。

  到張小帥跑跑時,東北三省已經3000萬人了。

  北三省數據中最早那300萬多人,是包括著後來丟掉的和劃給別的省的面積,這些才是東北三省的土著人口基數。也就是說此時東北的人3000萬人,除了這300多萬人及其後代,都是後來才移民來的。

  至這時(1933年),大量移民中來的早的才勉強有40年,還沒幾個三代都出生在東北的人。象移民最高潮的1927-1930年,每年100多萬人進入了東北,這些人也就剛剛在東北站住腳,張嘴還是山東話、河北話等老家的口音。

  這時東北的人,一半人以上,對東北還沒產生那種生我養我的故土情懷。

  在東北丟了這個話題上,王南就認為第一罪人是張小帥。說東北人丟了東北,道理上也好、事實也好,都不如說是張小帥丟了東北,跟那些闖關東還沒三代的移民們關系不大。

  王南也不看好留在東北一直打日本人,象他自己這樣打日本人是不能大量複製的,也不可能長期堅持,說不定哪粒流彈就結束了他。

  在東北打日本人最大的問題是氣候。

  如果說爬雪山過草地是很艱難的事吧,那麽東北的冬天,天天是雪山,長達五個月,難度系數如何?

  如果說吃草根是更艱難的事,那麽東北一年隻產一季糧,冬季必須吃存糧,草根都沒有,這難度系數如何?

  說人口基數,後世東北面積比這時要少一大塊還有一億多人,可現在已經不到3000萬了,人煙稀少不?

  抗聯那麽叛徒漢奸相當多都是跟日本人槍林彈雨打過大仗的,他們不怕戰場上的生生死死,卻受不了艱苦氣候而變了節。

  再往下看:

  滿洲國。這個稱呼,後世看著是偽朝代,可這時確實能讓東北的少數民族和一部分人不鬧騰。

  日本人。 為了入侵做了幾十年的準備工作外,作戰訓練和裝備也都是針對中國的。治理手段也很厲害,城市建了,工業有了,管理上也確實比中國先進非常多。戰鬥中他們說打殺就打殺可不會給你讓路,還有良民證、保甲制度,更有歸屯並戶的集團部落和無人區,連有名的三光政策只是東北拿出去的翻版。

  義勇軍。本身就是自發的抗日團體,自然就存在很多問題,有血性,可戰略層面一團散沙,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錯。撤不回關內就轉到紅毛那裡,回來的才有多少?唯有悲壯二字。

  抗聯。這時剛剛出現,中華好兒女,可戰略層面還是有問題,東北的精英們不屈不撓卻都死到斷層。

  胡子。不提了,義勇軍走了,留下來的胡子幾乎都收過日本人的錢。

  東北軍及義勇軍幾十萬人還有能走的老百姓都離開了東北,只剩下了苟活生存的老百姓,卻成了東北抗戰不力的原罪。

  當然,查看抗戰史,出了關的東北軍多數被放在抗日的最前線,哪場大戰都沒缺席過,成了抗日史上能打卻又被湮沒的無名英雄。

  李秀對王南說的一切都是讚同的,只是在邊上帶著點小心思說:“不管怎麽樣,咱們殺的日本人也足夠多了,起碼有幾百個了吧,以後咱零碎打打日本人的黑槍就行,你可別跟著軍隊上戰場”。二丫適時插了句話:“你兩老婆哪”。

  王南無語:“嗨,說啥哪,我啥時想跟著軍隊上戰場了?”

  回頭想想,就跟兩個女人說:“以後就打打黑槍好了,咱們就是黑槍三口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