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桀宋》第一百九十二章 欲合縱乎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就是許多弱國聯合起來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並。

“連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就是由強國拉攏一些弱國來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並和擴張土地的目的。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

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

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相連,故稱連橫。

南北為縱,東西為橫。

這時各大國之間,圍繞著怎樣爭取盟國和對外擴展的策略問題,有縱和橫兩種不同的主張。所謂縱橫家,就是適應這種政治鬥爭的需要而產生的。

他們鼓吹依靠合縱、連橫的活動來稱霸,或者建成“王業”。他們宣傳:“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從(縱)成必霸,橫成必王。”

縱橫家的缺點是,他們重視依靠外力,不是像法家那樣從改革政治、經濟和謀求富國強兵入手;還過分誇大計謀策略的作用,把它看作國家強盛的關鍵。

張儀在秦國推行連橫策略是獲得成功的,達到了對外兼並土地的目的,使得秦惠王能夠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語)。

這是因為他用“外連衡而鬥諸侯”的策略,配合了當時秦國耕戰政策的推行。

所謂合縱連橫,從地域上看,當時那些弱國是以三晉為主,北連燕,南連楚為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橫。

合縱可以對秦,也可以對齊。

從策略上說,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是阻止強國兼並的策略。

連橫是“事(從屬)一強以攻眾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並的策略。

隨著兼並戰爭形勢的變化,合縱連橫的具體內容也跟著有了一些變化和發展。到長平之戰後,變成了合縱是六國並力抵抗強秦,連橫是六國分別投降秦國的意思。

“魏國欲合縱乎?”宋君偃摸著頷首的胡須問道。

“然也!”終於引起了子偃的興趣,甘寧能察言觀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時機,於是聲情並茂地道,“當今之天下,強國愈強,而弱國愈弱,強者如秦齊楚,弱者如韓趙魏,皆不可同日而語!”

“我魏國首倡合縱,正是因為看清楚了這一點,這才想‘合眾弱以攻一強’,合縱韓、趙、魏、宋、燕、中山六國以破強秦,霸楚,雄齊!六國當中,任何一國都無力抵抗秦齊楚任何一國的兵鋒,然則六國合縱,亦無懼於秦齊楚任何一國,亦可圖謀秦齊楚三國中的任何一國!”

“君上啊,秦齊楚三國現今是沒有滅一國之能力,但是長此以往,秦國蠶食之,此消彼長,若有朝一日我魏國如現在的魯、薛、衛這些小國一般,秦人豈無滅國之力乎?魏亡,則三晉危矣,宋國危矣!宋亡,則三晉危矣,魏國危矣!”

“外臣話已至此,援魏之事還請君上細細斟酌一二!”

宋君偃微微頷首,說道:“寡人知道了。甘子請下去靜待,伐戰之事事關重大,寡人還需與大臣商議之後方可定奪!”

聞言,甘寧心裡松了口氣,看樣子子偃是聽進去了。宋國是否出兵援救魏國,他不知道,不過希望還是極大的。

隨著甘寧的身影漸漸遠去,宋君偃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望著陛台之下的群臣,高聲道:“諸位,魏人求援,謀求合縱,不知道我宋國是該當如何是好呢?”

宋君偃這麽一說話,朝臣們基本上是知道自家君上是更傾向於援魏合縱的了。

相國黃庸居於相位兩年之久,雖然主管民生大事,但是俗話說得好,屁股做什麽位置,腦袋決定什麽事情,他對於軍國大事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見解,眼光獨到。

黃庸於是第一個站出來說道:“君上,臣以為可以援救魏國。誠如甘寧方才所說的,魏國就好似一道屏障,替我們宋國擋住了強秦的兵鋒,也吸引了楚人的覬覦!秦國銳意東出,東出之勢不可阻擋,自今秦王上位以來,屢屢進犯韓趙魏三晉,足見其野心!”

“宋國當此時決不能跟強秦比鄰。君上,還有楚國,前年的泗水之戰,我們宋國聯合泗上諸侯的聯軍在泗水大破楚軍,斬首四萬,迫使楚國退一步承認了蔡國、徐國的複辟,失了蔡陽、當塗、徐州、岷城等六座城池。”

“楚人也跟我們宋國撕破臉皮了。不可不防,現在秦楚兩強伐魏,志在弱魏,連橫之勢已成!而邯鄲和新鄭卻遲遲不發兵援救,顯然是想袖手旁觀,為合縱,我宋國應當出兵援救被秦國和楚國圍攻的魏國!”

宋君偃聞言,微微頷首,不過作為相國的黃庸這麽深明大義,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了。子偃不由得淺笑道:“相國,伐戰,勞民傷財,寡人還以為你會極力反對寡人援魏呢。”

黃庸訕訕地道:“君上,臣不擅於伐戰、伐交之事,執掌民生大事,這沒錯。但是我作為咱們大宋的相國,理應處處為國家社稷著想,這沒什麽不對的。”

“哈哈哈哈。好!”子偃環顧四周,向著朝堂上的列位朝臣說道,“大家還有什麽不同的意見嗎?”

“臣等附議!”群臣山呼道。

見到群臣都異口同聲地同意援魏之事,子偃點了點頭,心裡還極為高興的。援救魏國,看似沒什麽利益,魏王也沒有說給宋國割讓什麽城池,但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援救魏國,就是在保衛宋國的自身。

變法還在繼續,宋國的國力也在蒸蒸日上,這個時候子偃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國家破壞宋國的變法強國之大事。這是百年大計,容不得絲毫的馬虎!

而變法,是需要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的,現在宋國的虎狼之師已經給自己的國家創造了這種安全的環境,致使齊國、楚國和魏國都不敢給予宋地。

但是對方是一樣有虎狼之國稱號的秦國就不一樣了!

秦國侵略成性,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以前宋國為了對抗魏國還跟西方的強秦簽訂了盟好的國書,秦軍還曾經在河西幫助宋國牽製魏國的軍隊。

不過那都是過去式了!

這個戰國亂世,本來就是朝秦暮楚的,尤其是合縱連橫之勢已成的當下,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是不在乎什麽信義的。有了足夠的利益,那麽這個什麽盟好的國書就是一紙空文了!

今天你還是我的好朋友,明天我就能跟新的好朋友打你這個朋友了。

魏國不能不救,就像甘寧剛剛說的那樣,魏國若是徹底衰落了,使得宋國與秦國接壤的話,兩大虎狼之國的碰撞,就好比後來的長平之戰的秦趙兩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第三種的下場了!

就在這時,張烈忽而站出來說道:“君上,不知道你將要如何援魏?是直接出兵解了襄陵之圍,還是攻略楚國的淮南地或者九江郡,迫使楚軍主力回援淮南和九江兩郡?”

呃,這倒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了。宋君偃沉吟了半晌,說道:“不若直接出兵解了襄陵之圍吧。想要攻略楚國的城池,不知道要出動多少的兵馬,而且耗時費力,最後也可能無功而返,一無所得。”

“君上,臣以為應當分兵兩路,一路去解襄陵之圍,一路去南下伐楚。”張烈語不驚人死不休地道。

群臣嘩然,連陛台上的宋君偃都是一臉異色,這個時候亞相蘇賀不滿地道:“張烈,你這是狂妄自大之言!我宋國的軍力本就無多,動輒十萬已經捉襟見肘了,即便可以召集泗上諸侯國的軍隊,聯軍伐楚,卻也不能分兵解了襄陵之圍。”

“到時候襄陵之圍沒解,我伐楚大軍又失利,損兵折將,軍心受挫,若是遭到楚國大軍的反撲,又當如何?張烈,你這麽諫言君上,是何居心?”

張烈淡淡的道:“亞相,你為國家社稷著想,這沒錯,但是須知楚軍的戰鬥力也是極為強悍的, 而且楚國大軍的主將是令尹昭陽,沙場宿將,狡猾如狐!若是貿然出兵去解襄陵之圍,隻怕會將我們宋國徹底卷入這場戰事當中,如深陷泥沼一般,難以自拔。”

“這可不是我無的放矢!楚軍兵多將廣,在大江(長江)以南布置了差不多八萬的軍隊,伐魏的楚軍也有十幾萬,加上九江郡和淮南郡各地的封君的私兵,及其守軍、衙役、青壯,若是在必要的時候,楚人隨時可以征集二三十萬的兵馬夾擊我宋魏兩國的軍隊!”

“那麽到時候我們宋國將要為此投入多少的兵力呢?是十萬?二十萬?還是三十萬?拚軍力,拚底蘊,拚國力,我們剛剛崛起的宋國能拚得過強盛了五百多年的楚國嗎?不能!”

“我們宋國這些年來屢屢得罪齊國、楚國、魏國這些鄰國,楚人將我們宋國視作心腹大患,恨不得滅而後快。君上,所以我認為,無論是出兵去解襄陵之圍,還是聯軍伐楚,都行不通。隻有同時出兵解襄陵之圍和聯軍伐楚,方能扭轉形勢,予我宋國牟取更大的利益!”

聞言,蘇賀不服氣地道:“祭酒大人,你說得倒輕巧,兵分兩路,一路去解襄陵之圍,一路去伐取楚國的淮南地和九江地,這個談何容易?不知道你要出動多少的兵力才能同時援魏和伐楚?勝算幾何?你要如何去調兵遣將?”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