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文明的進化之路》第2章 錫蘭劇變
  從1870年德國建國以來,東華帝國就和德國保持著較好的關系,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等多個領域展開了極為密切的合作,甚至在一戰爆發之前,東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相互聯姻。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雙方擁有共同的敵人,俄羅斯和日不落帝國英國,而他們雙方又沒有任何的利益衝突。

  這種友好的關系一直保持到了1950二戰結束之後,持續了差不多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在國際關系上可以說是極為罕見了。

  然而,隨著俄羅斯帝國和日不落帝國的相繼倒下,藍星上就剩下兩個獨一無二的大國,德意志帝國和東華帝國,一山不容二虎,想要稱霸世界,統一藍星,那就必須要打倒對方。

  其中,東華帝國面積接近四千萬平方公裡,佔據藍星土地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面積,西太平洋差不多變成了他的內海。

  而德意志統一了整個歐洲,本土面積高達八百萬平方公裡,還擁有兩千萬平方公裡左右的殖民地,控制著藍星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土地,擁有極其強大的工業能力,而且,德意志帝國的海軍同樣牢牢控制著大西洋,地中海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內湖。

   這是兩個龐然大物,其他的國家被迫站隊,不是緊跟德意志帝國的步伐,就是成為東華帝國的藩國,兩個陣營開始尖銳對立。

  雙方誰也不敢打響第一槍,因為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軍備競賽卻是避免不了的,而且雙方都想盡辦法不遺余力的削弱對方。

  其中印度次大陸是德意志帝國和中華帝國競爭的關鍵點。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意志帝國佔領英國本土,一直窺視南亞的東華帝國則是趁機從阿富汗和緬甸出兵,借機吞並了維多利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英屬印度。

  然而,英屬印度的面積接近五百萬平方公裡,擁有四億多人口,情況複雜,體量巨大,加上東華帝國內部的天朝上國思想濃厚,導致印度在1946年爆發農民起義。

  這場起義雖然很快就被東華帝國鎮壓了下去,但卻沉重的打擊了東華帝國在英屬印度的統治,加上東華帝國的領土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內部也有反對因素,於是在1947年,東華帝國給予了印度獨立地位,但要求印度承認,東華帝國是其宗主國。

  尼赫魯答應了這個要求,但是雄心萬丈的他並不甘心成為東華帝國的附庸,暗地裡和德意志帝國接觸,得知此事之後,東華帝國皇帝劉根極其惱怒,悍然出兵,史稱東印之戰。

  這一場戰鬥的結果以印度解體而告終,然而東華帝國並沒有得到其預定的戰略目標,印度四分五裂,戰亂頻發,根本就沒有佔領的價值。

  此時正好是中德關系開始轉冷的時期,雙方在美洲,非洲展開了激烈爭奪,為了報復,德意志帝國開始通過蘇伊士運河插手印度,給予一定的扶持,尤其是對錫蘭這個東華帝國在印度洋上的戰略要點,開始了秘密策動。

  錫蘭是印度洋上的明珠,全稱錫蘭共和國,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是東華帝國數量眾多的藩國之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錫蘭面積只有六萬多平方公裡,對於東華帝國來說微不足道,然而這裡卻有東華帝國一個軍事基地,是其在印度洋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並且依靠錫蘭這個戰略支點,東華帝國才能夠將勢力觸手伸進波斯灣,並窺視蘇伊士運河。

   公元前五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徙到錫蘭,

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摒棄了婆羅門教而開始改信佛教,311年左右,佛牙從印度傳入錫蘭。  而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入,從公元五世紀到16世紀,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征伐不斷,一直到了1521年,葡萄牙船隊在科倫坡附近登陸。

   1587年到1588年,葡萄牙軍隊在科倫坡戰役中擊敗了斯塔爾卡王國的進攻,島上的土著開始和葡萄牙人互相攻伐,一直持續到了1656年,荷蘭軍隊攻克科倫坡,開始統治錫蘭。

  而到了1796年,英國佔領了科倫坡,荷蘭人的統治結束了,英國的統治開始,1802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條約,錫蘭正式的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1943年,東華帝國開始進攻印度,並在1945年佔領了錫蘭,隨後又在1947年退出。

  錫蘭在1947年獨立建國,成為了東華帝國的眾多的藩國之一,然而因為國內的腐敗和對貧苦人民的壓榨,在1956年,國內爆發反對派勢力遊行示威。

  錫蘭的局勢開始動蕩,在錫蘭具有深刻影響力的猛虎組織趁機起事,並且在1959年成功的推翻了舊政府,成立了新政權,其領導人卡斯特羅成為錫蘭新任總理。

  對於錫蘭局勢的動蕩,東華帝國一直都在密切關注,皇帝劉根想要出兵,但卻遭到內閣的反對,以至於遲遲不能夠出手解決。

  除了東華帝國之外,德意志帝國也是一樣,隨著德意志帝國對原先英法兩國殖民地掌控力的不斷加強,他們也開始在印度洋上布局。

  太平洋和大西洋已經分別成為了德意志帝國和東華帝國的勢力范圍,所以雙方的鬥爭的焦點主要在中東及印度洋地區,對於錫蘭在密切關注。

  隨著卡斯特羅的掌權和崛起,德意志帝國第一時間伸出了橄欖枝,希望能夠和他發展外交關系。

  然而卡斯特羅對德意志帝國的橄欖枝視而不見,他雖然只有三十八歲,但是政治目光極其深遠,目前的國際形勢他看的非常清楚,要麽選擇東華帝國,要麽選擇德意志帝國,想要獨立那是找死之舉。

  而錫蘭的位置明顯距離東華帝國更近,靠近東華帝國的勢力重心東南半島,而且島上就有東華帝國的軍事基地,因此卡斯特羅第一時間就像東華帝國發出了示好。

  東華帝國松了一口氣,德意志帝國則是大失所望。

   1960年四月,北京東郊機場。

  卡斯特羅的專機剛剛抵達,受到了東華帝國外交部的熱烈歡迎,幾十個小朋友舉著豔麗的花朵,熱情歡迎錫蘭的新任領導人卡斯特羅。

  機場歡迎儀式之後,卡斯特羅則是和外交部副部長乘坐專車前往下榻的酒店,看著路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卡斯特羅在心裡歎了口氣。

  和世界的一極東華帝國比起來,錫蘭實在是太弱小了,東華帝國只需要吹一口氣,錫蘭就會滅亡,單單一個北京市,就比錫蘭要大,更不要說是經濟實力和工業方面的對比了。

  其實打心眼裡,卡斯特羅就不喜歡傲氣的東華帝國,原來錫蘭的政府就是東華帝國扶持起來的傀儡,可是沒辦法,政治家以國家利益為先,錫蘭想要獨立,無論如何也繞不開東華帝國。

  而東華帝國也不是很喜歡卡斯特羅,這個家夥很年輕,精力旺盛,一心想要爭取錫蘭的獨立,完完全全的獨立,不希望東華帝國過多的插手。

  可是大家都清楚,東華帝國擁有漫長而又悠久的歷史,還有五千年來世界第一的強烈自信心,東華帝國的傲慢是在骨子裡面的,怎麽可能允許錫蘭這顆印度洋明珠脫離帝國的掌控。

  所以,雙方一開始就有根源性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一個想要爭取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另外一個則是想要爭奪世界霸權,稱霸並統治整個世界。

  當然了,因為上一次出兵帶來的教訓,所以東華帝國也並不想直接出兵,卡斯特羅也不想真正的得罪世界的一極,東華帝國,所以這一次外交訪問的氣氛還算是融洽。

  當然了,氣氛融洽歸融洽,矛盾終究還是無法掩蓋的,在和東華帝國內閣首相韓迪談話中,卡斯特羅希望東華政府能夠將被他推翻的前政府領導人交還國內受審,但卻遭到了東華帝國首相韓迪的斷然拒絕。

  這裡要說一下,東華帝國執行的君主立憲製,本來在1963年東華帝國剛開始立國的時候,實行的是封建君主製,並非是君主立憲製。

  但是隨著和西方交流的密切,加上國內新思想的風潮,迫使東華帝國皇室在1910年實行了改革,由原來封建君主製變成了君主立憲製,內閣和皇權相互製約,同時又互相爭鬥。

  也正是因為內閣的反對,導致皇帝劉根沒能夠在第一時間出兵,平定錫蘭混亂局勢。

  對於韓迪的拒絕,卡斯特羅極度的不滿,但又不好發作,更不可能說出什麽威脅性的話,只是在心裡,對於東華帝國更加的仇恨。

  場面一時之間僵持住了,過了一會兒才恢復,然後卡斯特羅希望東華帝國能夠給予錫蘭一定尊重,不要插手錫蘭內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