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沒過幾天山內地方就下起了雪。原本還兢兢業業每天過來匯報今日無事的同心們算是徹底死心了,按著排班表,每天留兩個人值班,剩下的也都回家放假去了。
信濃地區由於四周的群山,溫度略微比關東平原要低些,所以每年的大雪來的也比較準時,但是和越後據說可以把人活埋的兩米厚的大雪比肯定小巫見大巫。
而且下雪了好啊,除了可以為地裡的麥苗保溫,化了的雪水也有利於麥苗的生長。還有就是下了雪,誰也甭想打仗了,只能家裡蹲,貓著過冬。
小平太不由得感歎:“冬天真是一個好季節啊!”反正像他這樣的有產階級,家裡的火坑燒的熱熱的,全都是無煙少煙的細木炭,整個屋子都熱乎乎的。
原本窮的時候根本不敢想的塞滿木棉的衾被一蓋就是兩床,而且地下本來稻草加麻布的鋪墊也換成了暖和的厚棉被。
空調雖然沒有,但是湯婆子可是有的,睡前燒兩個湯婆子。一個暖腳,一個暖手。誰叫咱有錢呢,根本凍不著。
舒心閑適的日子尚且沒有幾天,吃過午飯的晴朗午後,難得的不再飄雪。小平太還在火爐邊安靜的烤鹹魚,城內的鍾聲突然敲響,那一聲一聲急促而催人的鍾聲,敲的小平太心頭一緊。
不同於平時作戰的太鼓聲或者出征的法螺聲,鍾聲更加渾厚有力,可以傳的更遠,可以更有效的通知到數千人的山內町的每一個角落。
而一旦敲響大鍾,就意味著有事關本家的大事發生,是召集所有中高級武士立刻入城,不得延誤的的意思,十二月的大雪裡發生了什麽大事?能發生什麽大事?真是讓人不解。
小平太趕緊從葛優躺的鹹魚狀態裡復活,一個骨碌就爬起來。然後打開障門扯開嗓子:“阿吉,抄家夥,出門啦。”
阿吉行動也迅速,一個眨眼就從廚房的灶台旁竄到了走廊下。胳肢窩裡還夾著一頂全新的鬥笠。
家裡的女人們也被鍾聲驚動了,大叔母趕緊拿了一件披風遞給小平太。又吩咐家人們不要亂走,靜待城內的命令。
小平太先穿好了襪子,接過阿吉遞來的鬥笠,披上披風,裹緊厚棉衣,在阿吉的服侍下穿上皮靴,快步向城內趕去。
附近武士的屋敷和宅邸也三三兩兩的走出人來。甚至有人披掛著簡易的胴丸,持著弓矢,帶著隨從跑向城內。大家都有點意外,鍾聲敲響的日子太奇怪了,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
町內也突然熱鬧或者說嘈雜起來,許多町民都從屋裡出來看著一名名平時仰視的武士惶急紛亂的帶著家人和隨從入城。但是四下並沒有打仗的消息和警訊,町民們尚且還算鎮靜。只是各自站在屋外互相交流,竊竊私語,時不時指指點點而已。
小平太入得城來,吩咐阿吉找個避雪的屋子躲著。急忙去找在城內執勤的綱良叔父,先去了他常在的警備室,發現已經人去樓空,問了一名旗本眾的士兵,才知道當值的組長都已經被召喚進城了。
小平太隻好一個人孤身進入大廣間,絡繹不絕的有武士氣喘籲籲的趕來。山內義治高坐在首席,左右文武將吏都按著座次先後落座。
這時小平太才發現中間跪坐著兩名風塵仆仆的武者,趕緊找準位置,拍拍自己身上粘的積雪,端坐在北畠大學的身後,悄悄向他打聽這兩人姓甚名誰,來山內家所為何事,北畠大學也說不知。
區區十幾分鍾吧,即使在町外的武士也已經策馬飛奔聚集到城內,
小平太大略數了一數,約有五六十人,這應該就是整個山內家臣團的精華所在了。 山內義治清了清嗓子咳嗽了一聲,所有人立刻安靜下來跪伏行禮。就聽他說:“這兩位是管領上杉兵衛公的使臣,大家聽一下他們的來意。”
那兩人中有一人便開口,呈上上杉憲當的禦書,口稱兵部大輔並沒有被北條逆賊殺害,現在已經在越後守護代長尾景虎的庇護下從新立定。安頓於下越府中城,原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居館中。現在向東國所有的武士發下禦書圍攻北條逆賊,務必徹底消滅北條氏康等一眾大逆不道的惡賊。
聽完那人的敘述後,山內家臣們互相交頭接耳起來, 小平太側身用眼神示意綱良叔父,問他什麽意思。綱良叔父攤攤手,表示自己也是看戲的。
於是小平太只能心裡默默的念叨:“不要點我的名,不要點我的名。看不見我,看不見我。我啥也不知道。”這種大事誰先發言誰中彩,肯定有人要反對。指不定還會得罪什麽大佬。沉默是金,沉默是金。
山內義治抬手製止家臣的小聲討論,讓管領使臣繼續說下去。那使者便說白井長尾氏和總社長尾氏還在上野苦苦支持,吾妻齊藤氏和箕輪長野氏雖然暫時降服了北條,但是仍舊心系管領。希望山內家通過佐久郡和小縣郡向上野出兵,桐生由良,橫瀨和足利長尾家都將呼應山內的大軍。
小平太心想佐久小縣的海野、笠原、大井、室賀、倉賀野都不是什麽強大的勢力,就算他們蜂起加上山內援軍,進入上州的也不會超過萬人。除非長野業正立刻反正,那麽還有可能與北條一戰。
而且現在年末大雪,起碼要開春二月底才能出兵,親管領的勢力能不能再撐四個月很不好說。
於是堂內的家臣們爭執不休,各抒己見。有的要救,有的不救。眼看是肯定討論不出什麽花樣的情況下,山內義治吩咐人把使者接下去好生安置。
然後隻留下心腹三人組(禦譜代家老眾筆頭細川春宮大夫、旗本眾筆頭小西原左衛門治長、一門親族眾筆頭山內主計頭)和旗本十一將以及町奉行北畠大學和內田郡代小平太等十六人進入第二輪討論。
小平太就這樣再度牽扯入天下的波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