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蜀漢紀》第37章 初見賈文和
  天蒙蒙亮了起來。

  隨著白晝的來臨,昨夜淋淋瀝瀝的小雨完全停了下來。

  望著東方逐漸泛起魚肚白,一個四十余歲的男人站在院子中央,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輕輕撫著他下頜上那撮四寸長的山羊胡子,點了點頭。

  中年男人面容有些消瘦,下巴尖尖,顴骨也有些突出。如果再配上一對老鼠的眼睛,倒像極了電視劇裡經典的狗頭軍師形象。然而中年男人的眼睛卻炯炯有神,如鷹眼似虎目。一雙彎彎的眉毛又剛剛好中和了眼中畢露的鋒芒,叫人沒來由的便對他敬重三分。

  中年人穿著一身黑色的長袍,儒雅之中更透露出了幾分剛強。若僅以外表論斷,這個人應當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明臣。但他的名字卻完全顛覆了他的外表和形象。你只要知道他叫什麽,就再不會覺得他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他叫賈詡。

  他就是賈詡!

  賈詡何許人也?對三國歷史有些了解的人對他都不會太陌生。

  賈詡字文和,涼州武威郡姑臧人氏。

  在三國演義裡,他出場次數不算多。但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大事件的發生。

  毒計滅漢室,數言保獻帝,一招敗孟德。殺了曹操最喜歡的武將和最器重的兒子,最後歸順了孟德居然還能獨善其身壽終正寢,真可以說是天下謀士之典范。

  大漢以孝廉制度推選官員。

  孝廉,意孝順廉潔之人,由全國各郡每年按規定人數舉薦人才,入世為官。但到了漢朝後期,察舉孝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已經失去了其根本意義。甚至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武威郡每年只有一個孝廉名額,賈詡的家鄉姑臧縣因為人口少勢力弱,很難染指這個名額。按理來說,出身貧寒世家的賈詡和孝廉本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但他終究非常人也,憑借著自己的手段和運作,他竟打敗了武威的諸多二世祖,被舉為當地孝廉。

  舉為孝廉之後賈詡便外任為官,在官場摸爬滾打了數年之後,賈詡敏銳的察覺到大漢即將有大事發生,時局也將因此變得動蕩不安,甚至會危及賈詡和家人的生命。於是賈詡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辭官,頭也不回的帶著一家老小趕緊回老家去。

  臨走前,他好心的向那個頗為照顧他的上官提醒道:時局即將發生變化,將會有一場巨大的動亂發生,一定要有所注意有所防范才是。

  奈何上官知道他本事大,卻根本不相信他這些話。

  大漢朝已經穩定了多久,怎麽可能有動亂呢?

  數月之後,這個上官被攻破城門的農民砍了頭。

  賈詡的預感是正確的。那一年,發生了可與陳勝吳廣起義相媲美的農民大起義。

  那一年是大漢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那場農民起義,由三個姓張的兄弟掀起,他們自號天公將軍、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並高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那場起義,就是歷史著名的黃巾軍起義。

  黃巾之亂過後,也發生過很多的事情。但賈詡一直賦閑在家,沒有作為。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已經看破了紅塵,他只是在等一個時機,一個足以讓他一飛衝天的時機。或者說他在等一個人,一個可以給他舞台讓他放手作為的人。

  苦尋多年,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貌似可以讓他施展手腳的人——西涼董卓

  於是,他在去年投到了董卓帳下。

  他相信以自己的本事,即便想成為董卓手下的頭號智囊也不是什麽難事。但他卻沒有直接走到董卓面前表露自己過人的才華。因為他要看看這個肉墩墩的胖子,到底能不能成大事。

  於是,他在牛輔帳下擔任了一個文官職位。

  一年的觀察體會讓賈詡知道:董卓能成事,其手段其膽量其性情都表明其能成大事!但是,能成事也必不得長久。以他的身世以他的脾性,雖能成事但也必將落敗!

  為這樣的人賣命,最終只會賣掉自己的命。賈詡,卻恰巧是這個世間最惜命的人。

  確認過眼神,不是我要找的人。

  所以,他靜靜的看著董卓率領軍隊圍攻陳倉,靜靜的看他們圍了數月之後終於拿下了這裡,靜靜的看董卓領受朝廷任命的少府不就。靜靜的看董卓領了並州牧依舊不肯交出兵權,甚至還不斷的招兵買馬……

  他明白,董卓的狼子野心,快要按捺不住了。

  於是乎,董卓越發強勢,賈詡就越發讓自己低調。董卓越發牛逼,賈詡就越讓自己顯的平庸。他要讓自己在西涼軍中不那麽顯眼,這樣以後董卓倒台他才不會遭受到過大的牽連。

  就像現在這樣,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賈詡幾乎都是坐在家中怡然自得,不與朝官來往。要不是牛輔還要依仗他完成文書工作,恐怕他都要忘記自己手下還有這麽一號人物了。

  初春時節,又剛剛下了一場雨,外面不免有些寒冷。

  還好出了太陽。

  初春時節的陽光是一年時節裡,最適合曬曬的暖陽。

  賈詡坐在太陽下,任由陽光潑灑到自己身上,伸手端起身邊的一盞清酒,慢慢的飲下。

  越上了年紀,越不喜過於辛辣的酒水。這清酒是稻米所釀,還摻了水,入喉處不顯得過於辛辣,卻也不像清水那麽寡淡,別有一番味道。

  放下酒盞,用竹筷夾起旁邊的小菜喂入口中,賈詡細細的咀嚼起來。

  到了這個年紀,太過於硬的東西他已經不過多的碰了。為了保證身體吸收的好,每一口飯菜他都嚼的很爛,保證不傷到胃。四十多歲按理說應該還屬壯年,但在古代,已經離老年靠的很近了。所以惜命的賈詡很懂得養生。

  真的是佛性的生活。

  恰在此刻,從門外走進來一個四五十歲模樣的老漢。老漢一身粗布麻衣,滿臉皺紋一手老繭,背也駝的不成樣子,一看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

  一眼望見正在曬太陽的賈詡,老農眼睛一亮,然後抬腳走了進來。

  賈詡雖說是只是一個小小縣史,但是家中也有些下人仆從。奇怪的是,賈府人卻沒有攔下老農的去路。任由老農朝曬太陽的賈詡走了過去。

  走到離賈詡還有三四米的地方,老農很自覺的停下了腳步,憨厚道:

  “托賈縣史的福,俺家兒媳婦給俺們生了個大胖小子。家裡也沒個識字的人,今天過來想請賈縣史過去吃口便飯,順便給俺那個孫子取個名字。”

  聽他這話,似乎賈詡幫過他們家一把。

  賈詡像剛睡醒一樣,緩慢的睜開緊閉的雙眼,瞟了老漢一眼。才搖了搖頭笑道:

  “我也沒幫上什麽忙,吃飯就不必了。老哥你姓張,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詡想來,這個毅字用以名字應當是極好的。便取其中這個‘毅’字吧。張毅,張老哥你看這個名字如何?”

  張老伯是個沒文化的老農,能讓縣史大人給自己的孫兒賜一個名字,還是一個有典故的名字,已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他還能再奢求什麽呢?正要開口道謝,卻不料被一陣突如其來的掌聲打斷。

  隨著掌聲,另有一人的話也傳到了諸人的耳朵裡

  “好一個張毅!好名字,好名字!聰慧絕頂學富五車的賈詡賈文和,居然在這小小的陳倉城中給人取名字過日子,倒真是叫人意料不到!”

  話音落時,一個年約二十的年輕人並一個勁裝的劍士從前門走了進來。

  賈詡歪過頭去瞥了一眼,發覺自己不認識這兩個人,不由眉頭一皺。

  心下不免有些疑惑:難道是哪家的紈絝,來找自己麻煩的?

  轉念又一想:自己來到陳倉後,一沒有惹到哪個家族啊,二沒觸碰到別家的利益,三沒作奸犯科,不應該有什麽人來找自己這個小人物麻煩吧?

  就在賈詡思索的時候,剛剛鼓掌的兩個人,已經迎著賈府下人和老農敵意的眼神走到了近前。同樣在賈詡身前三四米的地方,兩人停下腳步,恭敬的行了一禮。

  “賈老先生, 我是右中郎將劉誕。我也不和您老人家繞彎子了,小子此次前來,是專程來招攬您老人家的。還請您出山助我,咱們共同謀劃著大好江山。若您不負我,我必不負您!從此後計出您之口,我必遵從!讓我們共創美好的明天!”

  “好!老夫觀你必成大器,此次便出山助你一臂之力,從此後必當竭盡所能,為公子效力。以成大業!”

  “就這麽……完了?您就同意了我的招攬?”

  “對啊!不然呢?老夫觀你相貌非凡,掐指一算你將來必登帝位。做個從龍之臣,此等好事又有什麽好考慮的呢?”

  ……

  晃晃頭甩掉腦海裡突然出現的這些不著調畫面,看著眼前微微皺眉的賈詡,劉誕生生扯出一個親切的微笑,清清嗓子尊敬的開口道:

  “久聞賈詡賈先生的大名,今日一看果非常人也。”

  賈詡似乎被他這一句略顯粗糙的馬屁拍的舒服了不少,剛剛微微擰在一起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卻也沒有搭話,而是閉上眼睛等著他的下文。

  咦?這個進展,好像還很不錯的樣子?這樣想著,劉誕保持著微笑自顧自的繼續道:

  “小子今日前來,是受家父之命,請您前往助一臂之力,若您能夠答……”

  “不去,滾!”

  還沒等劉誕把話說完,賈詡便強硬的出了口,打斷了他後面的話。

  當然,賈詡並沒有說的這麽粗魯。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哪裡來的紈絝子弟,真當老夫好欺負不成?老王,給我將這二人轟將出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