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王爺之系統在手》第36章藩論,商不利國,何以為民?
  朱平柾回到王莊己是半個月後。雅州周邊的大小土暴子都倒了血霉,他良的鎮天寨的兔崽子現在不知發了什麽瘋專搶自己人,神出鬼沒的不說,還他良一搶一個準,附近百裡范圍土暴子,全被朱平柾帶回來扔去擼礦了,物資也是收獲頗豐,獲得了除了士兵的分成與獎金還余了金銀三萬多兩,米糧六千多石,布匹皮甲若乾,兵器全給朱平柾拿來融成農具送給了百姓。米糧朱平柾就沒有動,讓駱承組織百姓修路挖渠當以工代振。

  第二天一大早,朱平柾剛準備出門就被人堵了,而且是他的老丈人四川巡按劉之渤還有CD推官劉士鬥。

  “哎呀!嶽父大人早安,小婿有禮了!”給劉之渤作了一個揖。

  “郡王多禮了!”二劉回禮道。

  “你們這兩個大棒錘明知本王我嶽父劉大人來了還不早點通報?”朱平柾給了兩侍衛一個讚揚的眼神。

  “王爺恕罪!小的不識劉大人,請劉大人多多恕罪!”那待衛馬上開始告罪,劉之渤這個老官場那不知道,人家這只是給你台階下,隻好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不知者不罪。”

  “下次召子放亮點!嶽父大人,劉大人,快請進!”朱平柾一副奴才樣的熱情招呼著。

  “是,王爺!”

  “二位劉大人,請用茶。”彩衣給每人端了一杯茶,然後立在一旁,然後朱平柾招呼道。

  “下官聽聞王爺屢屢擅離藩界,且自繤私兵,可有其事?”劉之渤問道。

  “嶽父大人是以公身還是以私身而問?”朱平柾反問道。

  “下官身為朝庭命官,食君之祿,自然忠君之事!”劉之渤一臉平靜的道。

  “既然以公而至,那咱們就公論,劉大人,太祖當年分藩諸王無非是心慮我大明地域廣大,僅朝庭難已及時管處理一些事端,就分封諸王,以拱衛及減輕朝庭負擔。你看當時各個藩國的位置就明白,當時分封後還時常飽受蒙古、番子、蠻子的劫掠,所以太祖允許藩王領兵,且可節製藩國一應大小官員。這些都是當年太祖親手制定的,而且也親令定為永例,後世子孫不得擅自更改,而且疏議改者以間親之罪論處。只是此後成祖靖難,怕後來者效之而集權中央,令藩王不得干涉地方軍政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和結交地方官員,且由你等來監察諸藩王。嶽父大人我說句難聽的:‘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蕃禁之製,乃為成例,乃與祖製相勃。如在太平年月本王被當作豬狗圈養,能保得小命,本王無話可說!但如今群臣誤國,流賊遍地,韃子入關,官紳萬民無不憤然。我他娘的也不說什麽大道理,我等藩王俱被殺的人頭頭滾,死無葬身之地,官兵做了做麽?你們做了什麽?同本王殉亂?這不行那不行,難道爾等要本王在CD府洗淨脖子坐等賊兵來取本項上人頭?往大的講:太祖曾有言:「朝無正臣,內有奸逆」,諸王得以舉衛兵而入京,清君側而勤王。本王同是太祖子孫,有能力將這千穿百孔和亂世反亂拔正,有何做不得?”

  “你……你……”二劉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二位劉大人,不要太感動!本王隻想拯這億萬百姓於水火,順便救下自己,再還咱大明一個朗朗乾坤。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本王對京城的那張椅子沒任何興趣!嶽父大人,你應該見我那位皇兄。你看看我的那位皇兄可過個一天開心日子?吃穿比我差,乾的比我多,睡的比我晚,

起得比我早,有點啥事還得下個罪已召,你說天災人禍管皇帝啥事。你們說這事是人乾的活嗎?做我逍遙王爺不好嗎?要不是朝庭不行,你們不行,本王吃撐了,跳出來搞這個麻煩事。本王話也擱這了:不管朝庭同不同意,你等原不原意,我這護國軍還真練定了。你們保護不了本王,本王自救還不行麽?你大可上奏折照原話參本王一本。順便幫我問問朝庭諸公家產比我皇兄內帑幾何?”  “我……我……”二劉覺得今天出肯定看錯了黃歷。

  “嶽父大人,劉大人,來,跟本王去看點東西!”說完帶頭走出王莊,帶著二人坐上一輛大馬車。

  “嶽父大人覺得我這馬車與其余的有何不同?”朱平柾問道。

  “回王爺,下官覺得平穩了許多!”劉之勃說道。

  “對,嶽父大人果然心細如發!在這車廂底下裝有我鐵匠坊最新研製的軸承與減震簧。這就工匠的力量,也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等下本王讓你們看下本王的軍隊,給你們一些信心!”朱平柾從車廂旁邊摸出一支調製果酒與三個杯子給二劉及自己各倒了一杯。

  “多謝王爺!”

  “你們試試這酒怎麽樣?”朱平柾舉杯示意,輕抿一口,心道還不錯。

  “好酒!入口酣醇,又帶有果子的清香甘甜,實屬難得的佳釀!”劉士鬥今天第一次開口說話。

  “這是本王莊子裡的自產酒,這種度數較高,等下本王送幾支劉大人幫本品鑒下!還人幾種度數低的,嶽父大人回去時順便帶一些回去讓嶽母與秀秀試飲下。”

  “下官遵命!”

  “相必我大明只要有識之士都清楚,我大明乃財政崩潰才落到如些境地,只是高坐廟堂的某些人為了一已之私,故視不見罷了,大明倒了,大不了換個主子。太祖至正統年間,我大明稅收大致在一千五百萬兩~二千二百萬兩,正德年間稅收也有六百~八百萬兩,到嘉靖年間因為南北兩方同時遭到攻擊,稅收就更低,一年稅收不會超過四百萬,並且當時邊軍開始出現拖響,導致軍力嚴重下降,無法抵禦蒙古軍隊。直至隆慶年間, 俺答汗封貢,北方開始安定,稅收才有所增加。到時萬歷張居正改革,國庫年余四百萬,以後兩朝穩定發展,基本差不多。到本朝在內憂外患之下,財政出現赤字,崇禎爺加派三響,稅收在八百~一千萬兩,但此前整個大明的土地己經多半在藩王官紳手中,再加上天災不斷,隻佔有少部分土地的農民就承擔了全國九成以上的稅收,沉重的稅收使得這些農民相繼傾家蕩產而加入流賊。於是就這樣咱大明的農稅崩盤了,可問題是我大明朝的農稅大概佔總稅收的七成五,鹽稅大概佔一成,剩下的皇莊收入亂七八糟的大概佔半成,商稅隻佔一成左右。所以我大明這樣下去遲早完蛋!”

  看著聽的目瞪口呆的二劉,朱平柾繼續說道:“我再給你們一組數據:萬歷年間的商業稅收入包括鹽稅二百五十萬兩,茶稅十余萬兩、市舶稅四萬兩、通過稅六十萬兩、營業稅二十萬兩,總額不過三百四十萬兩。然而我大明朝的領土面積,人口數量都遠遠大於前宋,為何前宋朝庭從鹽、酒、茶三項中獲得的財政收入就接近五千萬兩白銀的價值。本來我大明可以略提升商稅來反哺災民,但是崇禎爺一提加商稅,就會有一些人跳出說什麽:商稅不可征,征則與與民爭利!按本王的意思:商人是民,農夫就不是民?既然田稅都可以加征,為何商稅不能?你可曾聽見楊州巨賈為一妓女擲錢十萬,你們去問問崇禎爺的內帑有多少銀子?真TMD何世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一國之君做的比一介商人還要困苦!臥了槽,他們憑什麽不能加稅?商不利國,何以為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