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王爺之系統在手》第66章:與0姓論稅
  傍山村,一道明顯新築的圍牆環村而起,高約六尺,寬四尺,牆上有跺,有通道可兩容兩成年人並行。靠北有一座三廂大院的房,牆四周建有風雨走廊與長條板櫈,大院中間築有一四方高台。門頭匾書“傍山村學”下方還有一行小字:“蜀商盟朱先生捐建”。左則豎掛一條白色木板寬七寸,長二尺。上書傍山村居民委員會。此時院內人聲沸騰,渾然沒有一絲書院應有氣氛。

  只聽見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喊道:“鄉親們,大家請靜一靜!聽我不禁言說一句。”卻無人理會。

  “嘡嘡嘡!”一陣鑼聲響起,接著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給老夫靜靜,吵吵鬧鬧成何提統!大家都聽聽不小子怎麽說!”

  “祖爺爺……”人聲頓時安靜下來,一個身著藍色儒服的年青人開聲道。

  砰!“沒聽到我說什麽嗎?!”老爺子一柱拐杖,那人立馬噤若寒蟬,他身後兩人也不敢作聲,剛剛就是他三人鬧的最凶。此時院內院外均一片靜悄悄。

  “小子謝謝叔祖!”不禁言穿著一身整齊得體天藍色的護國軍服,向那老者行禮道。

  “不小子,只要你說的在理,叔祖就站在你這邊。”那老者手撫長須面帶微笑道。

  不禁言再次向老者致謝,讓一個護國軍士搬來一張椅子讓那老者坐下。轉身時瞟了那三個儒生一眼,向村民拱手道:“各位爺爺伯伯叔叔兄弟們,小子以前在村子裡的確是追雞攆狗之輩,這點各位長輩大都清楚!(眾人大笑!)

  但自從進了軍隊被王爺教導之後,小子也決定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做事。在部隊裡小子跟著王爺學會了識字學會了算數,同時也學會了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道理。按咱們教導員的話說:以小子現在的本事在蜀商盟裡找個月奉十多元的帳房管事那是輕輕松松的。(吹牛!)

  不怕大家笑話,說實話小子是真不想離開軍隊離開同袍。在那裡大家一切平等,沒什麽勾心鬥角,雖說訓練很辛苦,也可能會死在戰場,但我還是想回去當王爺的兵!閑話不說,月余前上官找我等談話,當時王爺就問我們三個問題:一、為何我大明百姓日子越過越苦?二、我大明百姓要如何才能吃飽穿暖再富起來呢?三、我們能為百姓做些什麽呢?”此時,這些問題一經拋出,不禁言看著有大家貌似來興趣,甚至有小部分人則開始思索起來,他就頓了頓。

  “不小子,別賣關子了!快點說王爺是怎麽說的!”下面一些耿直的村民看到那貨竟然在關鍵時刻停了,幾個性子較急的嚷道,其余的人也是目光爍爍的盯住他,心下有些戚戚然,暗道:“幸好哥我練過!”

  不禁言眼看要犯眾怒了,忙道:“大家安靜,聽我慢慢道來:當王爺向鳳陽方向拱發拱手接著說:要知道我大明朝剛建國時,太祖爺洪武帝那個時候咱大明耕地沒有現在多,人口也沒有現在多,商人也沒有現在多,可是那個時候的賦稅收入,完全足夠我們大明帝國的使用,太祖爺還為各地王爺們修了幾十座宮殿,還有數次北伐將蒙元打的狼奔豬突,還有災年賑災的款項,稅款都是綽綽有余的。

  還有成祖皇帝時期,更是連連對外興兵,五十萬大軍五次北伐蒙元、八十萬大軍多次南征安南,又是修建紫禁城,又是在武當山大興土木,還有那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七下西洋,艨艟巨舟花費無數,也沒見成祖爺有什麽加餉的行動。在家要知道,咱大明朝的賦稅制度,

從建國至今,基本上沒什麽變化的。  那大家現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現在咱們耕地也增加了,人口也增加了,商人也多了,可是按照我大明立國以來的賦稅制度所征收的賦稅卻滿足不了我在明帝國正常運轉,反而讓百姓卻越越困苦了?且三餉所加的賦稅也只有‘九厘'銀,按我們現在的糧價折算,每畝算起尚不足一鬥稻谷,但為何會讓我們百姓生活如此困苦?”此時不禁言停了下來,平靜的看著大家。

  “曰你個先人板板,連片鬼話!有了三餉老子三十二畝地一年比往年多交了近兩石米的錢。”一個農漢喊道。

  “大河叔別急啊!聽小子繼續講,你就會知道為何會多交這麽多了!”不禁言道。那大漢周邊的人紛紛給他投以警告的目光,那麻衣大漢連忙捂住了嘴。

  “剛剛大河叔問的好!明明隻加了一鬥稻谷何大河叔一年就交了近二石米呢?為了讓大家更明白,這裡我先問個問題:大河叔,你知道九厘銀錢是多少?”不禁言問道。

  “明知老子不識數,你問這作甚?”那大河叔一臉不忿,有句話怎說的: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若不是你在上面老子打斷你的腿。

  “就是九文錢!三餉也隨夏稅秋糧一起征,加起來一畝地每年合計要多交十八文錢,大河叔家三十二畝地每年只需多交伍百七十六文,但為何大河叔卻交了近兩石米糧的錢?”

  “在大家交糧時淋尖踢斛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麽回事,在這裡我也不說了。我在這裡主要就說說讓大河叔本應交一石米到最後卻交了二石米的主要原因:“火耗”與“銀錢折價“。首先說的是:火耗,官府征收上來的稅銀,按朝庭規定要重新熔鑄成五十兩一錠的金花銀,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損耗,官家稱為“火耗”。官府便以此為名,向我們平民老百姓額外征收“火耗”銀,但征收比例卻沒有定限。當然,實際上熔鑄損耗很低,然後多出來這部分,也就進了一些人的腰包,這裡就不說是哪些人,怕人報復啊。但經過我們的推算:我們縣火耗為二成五,所以大河叔又要上交一百四十四文的火耗,加上大河叔的應交的三餉伍百七十六文,現需上交三餉七百二十文。我們接著說第二個:銀錢折價,有誰能訴我現在一石米是能賣多錢?“不禁言問道。

  “一兩銀!”一聲音說道。

  “那到手的有多少銅錢?”

  “六百余文吧!”另一個村民大聲音道。

  “我大明朝初中期田賦分征糧和征銀二項,但官府現在又不收米糧,怎麽辦?所以我們只有將米糧賣給糧商,換來銅錢。但現在交田賦時,賦吏則又只收銀子。那麽現在問題就來出來了,實際上咱們民間銀賤銅貴,一兩銀子往往只能兌六七百文銅錢,所以大河叔二石糧食賣給糧商時人家隻付給我們一貫二。然後大河叔去官府或錢莊兌銀的價格卻是一千文銅錢兌一兩銀子,而且他們隻肯一兩一兩的兌換,最後大河叔帶著一兩銀子去交賦稅時,稅吏退剪回近二分七錢。按著市價再兌回銅錢頂多也隻得錢一百六十二文,加上之得的兩百文,所以我猜大河叔賣了二石米糧交完三餉所得只有三百文左右。”

  “咦!真是神了!我最後只剩下二百九十文,他良的,踏瑪孫其那龜兒子剪得個什麽鬼銀子!”不大河驚奇道,最後越說越氣憤。

  “這就是王爺教給我們的算術的作用!哎呀!這個不說了。我現在問大家,前日大幫工所得銅元好用嗎?”不禁言問道。

  “好用!比銅錢好用多了!”

  “是啊!趕集買東西時商販們搶著收,又不用折錢!真好!”村民紛紛搶答。

  “這王爺知道了大家的苦處,所以自己承擔了火耗鑄製了現在的銅圓供大家使用!”不禁言接道。

  “王爺真是個好人呐!”朱平柾不經間收獲了大量的好人卡。

  “大家有沒有忘記前幾日找到小子,想將手中的舊錢換成銀圓嗎?”不禁言又順手丟出一個誘鉺。

  “嗯?!王爺他老人家可是同意了?”這次卻是那本坐在椅子上的老者不知何進站到不禁言的身邊問道。

  “回叔祖話,王爺原則是同意了,但是王爺有一個條件:一,重新丈量村子的地地,二,重背後給村子裡的居民登記戶口。如果大家同意,這兩天王爺就會安排人員下來對大家的田地與戶籍進行登記。”看著下面的人群又要開始沸騰連忙繼續說道:“大家先不要急!這樣做是有很多好處的,請大家聽我一一道來!”

  看著下面的人群暫時安靜,他松了氣道:

  “一、納於新戶籍的百姓享有真正的一稅制,每年夏稅秋糧只需交畝產的一成賦稅,全年就再也不用上交其他的稅金。

  二、納於新戶籍的百姓家庭裡的小孩可免費上村學,升蜀商學院,並提供免費午餐!

  三、納於新戶籍的百姓成員蜀商盟將優錄取,蜀王工業園將優先錄取!想必大家也聽說過蜀王工業園是王爺的產業,裡面工人的月奉三貫比比皆是,而且月奉發放的都是銀圓與銅元。還有更多,我就不一一說出來,其實大家不同意田地與戶籍進行登記我說這些也沒有用。王爺商業所得每日十幾萬兩,那還差我們這些小錢。王爺說了,只要入了新戶籍就是他的人了,舊幣換銅元按一比一的換;沒有入戶籍者,王爺說按成色來換,但最高不超五換一。”

  “王爺以一已之力拉起了我們護國軍,接著清掃了蜀地的九成九的山賊土匪,讓大家過上安定的日子。大家擦亮自己的眼睛,摸著良心想想:以前常來村子的土匪不見了,而現在村子修圍牆錢是王爺出的,讓大家築田通渠興修水利的錢糧也是王爺出的,前幾日的那批農具也是王爺特批下來,前幾日俞大爺的醫藥也是王爺出的……王爺做了這麽多,我想問大家他老人家圖個啥?昨天下午王爺傳來消息說:那些無法使的劣錢一比五十都讓我等給大家換了!小子就說這麽多了,如何選擇,就看大家了。”

  “這裡說到加稅,以前是三十稅一,不到四分。現在王爺一石收兩鬥,確實比之前多了一鬥六分。但大家想想:有幾時大家收成一石,隻交四升的?就算上是交四鬥幾時有過?想必大家也是聽說了王爺要收士紳的稅,但為何王爺要收士紳的稅?大家有想嗎?”不禁言一腔熱幾欲噴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