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布衣青雲》第115章 離開積石軍(上)
  “止戈為兵”,只是武將的一個潛意識。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賺夠足夠的功名!

  有幾個人能和王忠嗣一樣,能正面面對權利的誘惑,果斷的拋棄河東、朔方節度使的職位,放棄十幾萬的精兵?

  所以,自古如范蠡、張良、李靖這種謀戰派人物,急流勇退,安享晚年,也顯得更加神秘。

  王忠嗣如何?

  他更加年輕,他才四十一歲。

  這個年齡,范蠡在幹什麽?

  入越十幾年,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天文地理、無所不精的范蠡還沒有被勾踐重用。勾踐始重用他的時候,是兩年後,會稽山之戰兵敗之時;是三年後,勾踐、范蠡君臣入吳之時;是五年後,勾踐臥薪嘗膽,返越之時;是十年後,吳越相爭之時;是二十年後,勾踐成就春秋霸業的之時。

  這個年齡,張良在幹什麽?

  雖已熟讀《太公兵法》,胸中韜略縱橫萬道,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謀略,但身為韓國貴族的張良,因滅國之仇,不效命於秦,他還在天下各郡漂泊,歷經滄桑,飽受生活的各種磨難。他在等待“卒滅趙氏”的機會,也在等待自己的伯樂。

  這個年齡,李靖在幹什麽?

  雖然年輕的時候,牛弘稱李靖有“王佐之才”;韓擒虎稱“可與論孫、吳之術者,唯斯人矣”;權傾天下的當代首席宰相、名將楊素在與李靖交談之時,撫摸床榻謂李靖“卿終當座此”。文武才略,當世之最,但是在讓人歎息的大業年間,只能在邊塞當一個小小的馬邑郡丞,為瑣事忙的焦頭爛額。

  就拿這個時代的哥舒翰來說,他四十一歲之時,還在長安廝混,遊手好閑,各個賭坊、妓院之中,哥舒翰是常客。如果沒有人生中的那一次轉折點,後人或許只能在《唐史》的一角看到唐代有一個安西副都護叫做哥舒道元,其子翰,僅僅如此!

  李光弼自河東時,就跟在王忠嗣身邊,耳濡目染,也有這種潛意識。

  王忠嗣人生巔峰中就差一個拜相,和開元時期的那些宰相一樣,以赫赫軍功,榮登宰輔。

  沒有人會質疑這種可能性,按照王忠嗣這種年齡,以及在邊境的政績,這是大勢所趨的。所以朝中有人“日求其過”。

  李光弼是一個對恩情很看重的人,可能這也是他的宿命。

  半夜,李光弼、高辰等人來到赤嶺戍堡附近,安營休息。

  包括高辰在內,將士們都很勞累,幾乎都是倒頭就睡。

  次日,巳時。

  眾人稍一整頓,便告別赤嶺戍主王文武,返程積石軍。

  赤嶺戍堡作為高辰曾經的下屬,對高辰有熱烈的崇拜。得知高辰又血戰九曲,被稱為九曲飛將後,王文武不免有些遺憾。

  遺憾未能和高辰一起並肩作戰。

  九曲飛將。只聽名字,便能想象出高辰在九曲黃河,躍馬揚刀時的英勇。

  荔非守瑜、荔非元禮都在跟在高辰去做大事了,王文武下定決心,一定再立軍功,跟隨高辰的腳步。

  當天下午,李光弼、高辰、辛雲京等回到積石軍。

  僅僅半個時辰,全軍沸騰。

  生還而歸將士用言語極盡描繪高辰的重義、悍勇、睿智。

  雖然他們是逃回來的,道每個人都昂首挺胸,洋洋得意。

  深入吐蕃腹地,殺敵近一千多人,最終獲得巨大的情報。誰敢說敗了?

  當一名將領出名之後,名聲傳播的非常快。

  許多軍人的天性是勇猛、好鬥,以強者為尊。

  河西、隴右各軍中猛將時不時的都會打聽,哪一軍中最近是否出現厲害的人物,風頭有沒有蓋過自己。

  如果有將領聲名鵲起,第一道風,就會刮向河、隴二十余軍。

  這也是哥舒翰、辛雲京、王難得、王思禮被奉為英雄的原因。

  這也是高辰第一次率騎兵巡邏九曲之時大勝、積石軍之戰大勝,名動隴右、河西的原因。

  經過這一次戰鬥之後,九曲飛將,徹底揚名。甚至會傳播到民間,為隴右、河西百姓所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