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布衣青雲》第107章 馬槊猛將
  同時,吐蕃騎兵一邊通知山上的騎兵,一邊派遣騎兵去請求支援。

  不然憑借他們這不足四百的騎兵,很難和唐軍相抗衡。

  唐軍分三隊,高辰率領荔非元禮、荔非守瑜,一隊二百騎,於正面衝擊。

  李光弼和辛雲京分別率領二百騎兵,向吐蕃騎兵包去。

  “敵虜雖少,然此乃吐蕃之地,不宜久留,須速戰速決!”

  高辰手持長矛,一聲大喊:“我為諸君破之!”

  眾人聽到高辰的話後,心中大壯。

  只見高辰馳馬奮矛,一馬當先,與三百多名吐蕃騎兵交鋒上。

  長矛被高辰夾在懷中。臨近,遇一吐蕃騎兵,高辰眼疾手快,用力一刺。

  “噗嗤……”

  長矛直入其肉,刺穿吐蕃騎兵的牛皮甲,並一抖手腕,快速抽出,鮮血“噗嗤”濺出,應手落馬。

  其余吐蕃騎兵見高辰如此囂張,敢單騎鬥眾。

  數名吐蕃騎以短矛刺向高辰。

  高辰雙手握矛,利用長長的矛杆揮舞出去。

  高辰膂力絕眾,巨力橫掃,數支長矛全部被高辰打飛。

  高辰趁機連刺數下,周圍的吐蕃騎兵全部落馬。

  “押牙威武!”

  積石軍目睹高辰神勇,士氣大振,一起高呼。

  統帥者在於在高台之上,指揮三軍,一般不會衝鋒陷陣。

  但是若一名將領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則能克服麾下心中的畏懼,是對士卒最大的激勵。

  二百騎緊隨高辰,與吐蕃騎兵交鋒上,一瞬間人仰馬翻,血染草原。

  荔非元禮躍馬揚刀,也殺入一方,他瞪著眼睛一直向前衝,阻擋他的吐蕃騎兵皆落馬。沒有一個可與他比擬的吐蕃勇士。

  荔非守瑜不短兵相接,他遊於人群,張弓滿石,射殺吐蕃騎兵。

  相隔戰場只有數十步,荔非守瑜所射無不中。

  當辛雲京和李光弼合攏圍來,吐蕃更是直接潰敗,放眼望去,倒地的皆是吐蕃騎兵,立上馬者,皆為唐軍人馬。

  怕誤傷自己人,荔非守瑜將弓置鞬,拿起橫刀,衝入戰場。

  雙方人馬本就相差近一半,唐軍又有高辰、荔非元禮、荔非守瑜、辛雲京、李光弼這種勇將,吐蕃自然是難以抗衡。

  高辰在陣中,殺得吐蕃騎兵心驚膽寒。

  在成為眾矢之的時候,吐蕃騎兵殺不了高辰。

  塵埃落定之際,他們拿高辰更沒有辦法。

  一名吐蕃將領,有幾分實力,連著殺了幾名唐軍。

  高辰準備將那一名手持長刀,身披鎖子甲的吐蕃將領殺死。

  還不待他馬匹衝入,一支似槍非槍,似矛非矛的武器向那名吐蕃將領刺來。

  吐蕃將領雙手握刀,欲擋住這致命一擊,但奈何力氣不如。

  長刀被擊落,身上的鎖子甲如紙一般,被這支武器擊破,並且洞穿了吐蕃將領的身體。

  這名將領正是辛雲京,他手中拿的武器乃是馬槊。

  馬槊。矛長丈八,曰槊。顧名思義,乃是馬上用的長矛。

  這裡的“丈八”,乃是古語,即漢代的一丈(兩米三左右)矛杆,八寸矛頭。

  雖然馬槊的前身是矛,但不可同日而語。

  馬槊的威力比長矛的威力大好幾籌,槊刃可輕易刺穿鐵甲,在南北朝時期,馬槊是為了克制重甲騎兵,而應時而生。兩者造價,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因為槊杆是柘木而製,

眾所周知,柘木是製造弓的最佳材料。但是普通的柘木還不行。選好柘木之後,還要經過複合工藝製作三到五年之久。  以至於槊杆刀砍上去,能發出金屬之音,與鐵杆一樣結實,又有鐵杆不具備的韌性。

  起初的柘木要用油反覆浸泡,所以極其重。

  加之前端裝精鋼槊首,後端紅銅槊纂,一般的馬槊要比同樣長度的長矛重一倍,甚至更重。

  一柄若有二十唐斤的馬槊,非猛將不能用。

  因為普通人拿著二十唐斤的武器舞動都費盡,更別說戰場殺敵了,那樣的武器只能成為累贅。

  後期那些小說、演義上動輒將武器寫為上百斤,甚至數百斤重。將弓箭寫成數石,甚至數百斤拉力,明顯是不現實的。

  不論是用什麽武器,都要遵循最基本的物理性能。

  如後人了解到古代的士兵拿的刀還不到十斤,就會露出輕蔑之色。

  因為有人想到自己小時候就能抱著十斤的西瓜飛跑了。

  但若是將十斤的西瓜下面加一個手柄,雙手持柄試試?

  若還不過癮,可以舞動幾下,試試一個成年人倒地能舞動多少下?

  一個大力士若拿著一個超過五十斤的武器上戰場。若秦時張良刺殺秦始皇,讓大力士博浪沙使用上百斤的錘,存在一擊必殺的心思。一擊不中,即便還能舞動上百斤的大錘,也沒有機會了。

  雙臂有千斤之力的人有不少,但是沒有一個猛將會傻到拿著上百斤的武器上戰場,那不是殺敵,而是在送命!

  辛雲京用馬槊刺穿那名吐蕃將領之後,直接用槊挑起那名吐蕃將領,如沙袋一樣,將他丟在地上。

  前後有二人,是那名吐蕃將領的奴從,瞋目揚刀殺向辛雲京,想要為吐蕃將近復仇。

  辛雲京一揮馬槊,劃斷一名奴從的脖頸。又用槊纂倒刺,將另一名奴從刺下馬,若行雲流水,面不改色,顯然是在戰場上馳騁已久的驍將。

  周圍已經沒有敵人了,而後,辛雲京看向已經馳來的高辰,道:“百聞不如一見,我先前以為高押牙智慧,忘了你的驍勇!”

  高辰的言語總是以史舉例,能謀善斷,又有大道理。與其他目不識丁的將士相比,涇渭分明。

  高辰在戰場上的表現,讓辛雲京不敢想象高辰是未成中男的少年。

  “辛將軍縱橫沙場多年,我與辛將軍比,相差甚遠!”

  高辰謙遜的說道。目光一直盯著被辛雲京置於大腿上的馬槊。

  馬槊,非猛將不能用,非貴族不能用。

  也只有辛雲京這種將門子弟才能擁有貴重的馬槊。

  一般人不能用馬槊,但高辰自信自己能夠輕易舞動馬槊。若將長矛換為馬槊,高辰如虎添翼!

  就在這時,有不少吐蕃士兵從山上奔下。

  “戰鬥遠未結束,我與高押牙共同奮力!”

  辛雲京說了一聲,然後衝向從山上奔下的吐蕃騎兵。

  “當仁不讓!”

  高辰收回目光,面色一正。不想讓辛雲京將功勞全部佔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