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晚明霸主》16 天大喜訊
  聽了陳標的保證,林羽放下心來,叮囑道:“我大哥與二哥都住在濟南城芙蓉街,你派人去一打聽便知。”

  陳標指了指身後的幾名隨從,介紹道:“這幾位都是跟隨我多年的兄弟,都有一技之長,我派他們去濟南,一定不辱使命。”

  幾個人一起拍著胸脯施禮:“請守備大人放心,我等一定會安全的接應兩位哥哥與家眷離開濟南。”

  陳標指了指一個身材瘦削,雙腿頎長,年約三旬的漢子道:“此人叫做胡豹,健步如飛,能夠日行數百裡,論腳力在杭州右衛沒人能夠超過他。”

  陳標又指向另外一個臉上長著麻子,相貌醜陋的家夥:“他名叫曹順風,綽號叫做‘千裡耳’,聽力極佳,能夠聽到數十裡之外的馬蹄聲。”

  胡豹從背後推了曹順風一把,揶揄道:“據說這家夥穿開襠褲的時候天天貼著牆偷聽隔壁寡婦洗澡練出來的本事,光聽‘嘩嘩’的水聲,就知道洗的是還是屁股……”

  在一片哄笑聲中曹順風勃然大怒,雙手叉腰怒視胡豹:“姓胡的,當著守備大人的面休要放屁,我還說你的飛毛腿是因為跳牆頭被人追的次數多了鍛煉出來的呢!”

  “好了,好了,事情緊急,休要胡鬧!”

  陳標阻止了鬥嘴的二人,指了指曹順風身後一個虎背熊腰,用眼罩遮住了一隻眼睛的獨眼龍,“此人應天府人氏,名叫狄龍,擅使三眼銃,有百裡穿楊的本事,幾乎百發百中。”

  林羽心情大好:“太好了,沒想到陳標統手下竟然有這樣的奇人異士,按理來說都應該得到重用才對啊,為何除了狄龍是個總旗之外,胡、曹二人都是小旗官呢?”

  陳標歎息一聲,搖頭道:“這幾位兄弟本事都在陳某之上,若是跟了別人,少說也能做到百戶,跟了我陳標隻能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了。”

  狄龍解釋道:“陳路遙這廝看陳百戶……陳標統不順眼,有功不報,有過必罰,所以陳標統一直都是百戶,我等自然隻能做個總旗甚至是小旗嘍!”

  旁邊的曹順風補充道:“陳標統也曾經勸我等另謀出路,但他待我等猶如兄弟,俺們又豈能離他而去?大不了做一輩子小旗官,幸好今日得到林守備提拔,日後總算再也不用吃陳路遙這鳥人的氣了。”

  林羽微笑著拍了拍幾人的肩膀,鼓勵道:“幾位兄弟放心,在我林羽手下絕不會埋沒人才,一定會讓你們有用武之地。”

  “林守備,你今日將陳某提拔為標統,讓我與陳路遙並列,提攜之恩沒齒難忘!”

  陳標摸著胡須,一臉擔憂,“但這陳路遙嫉妒心極強,隻怕會引起他的怨恨,招致報復,不得不防啊!”

  林羽坦然道:“我任人唯賢,何懼之有?難不成他陳路遙會向皇帝告禦狀不成,可是督師大人讓我掌管這支軍隊的,難道我還沒有任免的權利?”

  胡豹撓著頭皮道:“標哥所言極是,這陳路遙小肚雞腸,不得不防啊!你回去暗中盯著這廝,隻要有風吹草動就盡早稟報守備大人,防患於未然。”

  林羽點頭:“行,我會小心提防陳路遙,我的家眷就拜托幾位兄弟了。”

  當下林羽返回督師府,陳標則帶著二十個兄弟出了城後分道揚鑣,陳標返回大營,狄龍、胡豹、曹順風帶了五個人揚鞭策馬,向北疾馳而去。

  南京,華燈初上。

  盡管清軍已經兵臨揚州城下,但這座略顯陰柔的城市依舊熱鬧喧囂,

秦淮河上槳聲燭影,夫子廟前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店鋪燈籠高懸,各色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反正朱家的江山已經爛透了,韃子進了北京城也沒有把老百姓怎麽著,隻不過是換個朝廷,換個皇帝而已!

  但對於明皇宮中的人來說卻不一樣,無論太監還是宮女,一個個人心惶惶,剛剛登基不到一年的朱由菘更是如坐針氈,隨時準備跑路,直到打開史可法送來的奏折時懸著的一顆心方才落地。

  “哈哈,真是太好了,史可法這一仗打的漂亮啊,大明複興有望了……”

  已經將近不惑之年的朱由菘看到史可法的奏折,不由高興地手舞足蹈,連聲大呼,“照這樣打下去,朕遲早能收復北京,光複社稷。來人呀,馬上召諸位內閣大臣入宮,朕要好好的嘉獎史愛卿,嘉獎這個林鎮疆……”

  旁邊的秉筆太監盧九德懷抱拂塵,低聲道:“皇上,老奴鬥膽提醒一句,這史可法當初可是反對你登基監國的……”

  朱由菘心情大好,並不為盧九德所動,揮手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史愛卿當初也是為了大明著想。他這次率部重創清軍,於國有功,於朕有功啊!”

  盧九德這才躬身領命:“老奴遵旨,這就派人去召見諸位閣老。”

  一個時辰之後,弘光朝除了史可法之外的其他四位內閣大臣相繼來到紫禁城,由東華門入宮,來到武英殿拜見皇帝。

  首輔大臣馬士英今年五十四歲,生的身材修長,面容清臒,平日裡一臉嚴肅,不苟言笑。

  崇禎皇帝在位時馬士英官拜鳳陽總督,後來因為聯合江北四鎮擁立福王朱由菘有功,獲得重用,先後官拜右副都禦使、武英殿大學士,並最終取代史可法的兵部尚書之位,成為弘光朝的內閣首輔大臣。

  “臣等拜見陛下,不知連夜喚臣等入宮有何吩咐?”其余三位內閣大臣在馬士英的帶領下一起作揖施禮。

  “大喜啊!”

  朱由菘坐在龍椅上笑逐顏開,將奏折遞給馬士英,“史卿率部在揚州重創建奴,斃敵九千,俘虜三千,擊斃滿清貝勒尼堪,取得了大明朝近二十年來的第一大捷!實在是可喜可賀,普天同慶!”

  清軍甫一撤退,史可法就派使者八百裡加急趕往南京報信,因此朱由菘是第一個得知揚州大捷消息的人,包括馬士英在內的其他內閣大臣此時尚不知情。

  自明清開戰以來,大明軍隊一直屢戰屢敗,鮮有勝績。

  直到天啟六年,明朝軍隊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於遼東寧遠大敗努爾哈赤,殺傷後金軍隊一萬七千余人,此戰也是明清戰爭史上的明軍第一大捷。

  自寧遠大捷之後,明軍遇上清軍幾乎再也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就連袁崇煥遇上清軍也是束手無策, 隻能閉門死守,高掛免戰牌。

  而此番史可法在揚州城消滅一萬三千清軍,擊斃貝勒一名,堪稱是大明朝有史以來對清軍的第二大勝仗,足以彪炳史冊。

  揚州大捷讓在場眾人感到不可思議,在得知多鐸率領十余萬清軍直取揚州後,沒有人認為史可法能夠守住,南京城人心惶惶,甚至就連朱由菘都做好了跑路的準備。

  接到史可法的求救信後並不是朱由菘見死不救,實在是手裡沒有可以調動的兵馬了。

  江北四鎮劉澤清直接率部降清,高傑死了之後部下也陸續降清,駐守鳳陽的劉良佐按兵不動,作壁上觀,黃得功率部前往銅陵阻擋左良玉的叛軍,南京朝廷空虛,無兵可調。

  整個南京城內外的兵馬加起來不足兩萬人,朱由菘無米下炊,更何況他膽小如鼠,恨不得把所有南明朝廷的軍隊調來保衛南京,自然不會再分兵救援揚州。

  面對多鐸所向披靡的十幾萬大軍,史可法率領區區七八千人守禦揚州,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沒有人認為揚州城能夠守住,南京朝廷一片悲歌,許多大臣都在悄悄謀劃後路。

  可奇跡就這樣發生了,史可法不僅守住了揚州城,還率部重創滿清第一悍將多鐸,殺的清軍橫屍過萬,倉惶退回淮安,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這、這……史可法不會是謊報軍情吧?”

  朱由菘話音剛落,滿臉錯愕的左都禦史、東閣大學士劉宗周就歪著嘴巴嘀咕,“那多鐸號稱滿清第一悍將,打的闖賊狼狽鼠竄,史可法憑區區幾千人就能打敗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