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隋唐大猛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馬知縣
天氣持續乾旱,已經兩個月都沒下過一滴雨了。

 中原地區,蝗蟲前仆後繼,可依然被無數捕蝗大軍,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捕捉,蝗災還沒有出現,可地裡的莊稼還是沒保住。

 莊稼青苗沒被蝗蟲吃掉,但沒有水,一天天的旱死了。

 小溪小河斷流,大河也裸露出大片的河床,只剩下河心淺流。

 官府已經開始告之百姓,今年的旱情還會繼續,所以有些田地是保不住了,因此沒有必要徒勞的抗旱了。沒水可挑,挑也挑不贏。與其徒勞,不如大家一起捕蝗換糧食吧。

 各地捕捉的蝗蟲如今堆積如山。

 好在上面的糧食兌換蝗蟲一直在繼續,沒有變動過,蝗蟲拉過來,糧食換過去,不打半點折扣。

 新科的狀元郎新授了秘書省從六品下秘書郎之職,本來馬周堅持不肯接受,他說要去地方上,最好是到偏遠一點的地方去擔任職務,哪怕是九品的縣丞也行。

 不過皇帝以讓他先在京城呆段時間,在吏部與其它進士們集體學習為由,還是先讓他到秘書省任了職。

 然後,羅成讓馬周到偃師縣去掛職,讓他擔任了縣令一職。

 之前的偃師縣令因治蝗有功,已經升任調走。

 馬周到偃師任職,屬於掛職,用朝廷的官方說法是以秘書省的秘書郎本官借調他職,因此他的正事官稱是秘書省秘書郎知偃師縣事,知縣與縣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馬周到任,發現自己的佐貳官縣丞居然是李綱時,有些意外,這位前翰林院大學士、太子詹事,如今整天在縣裡忙著組織捕蝗抗旱。

 多數的田地已經被劃定為放棄區,隻保留了少數臨河靠水的田地為保作區,組織民眾打井,用水車等抗旱。

 李綱對於年輕的知縣馬周,倒沒有什麽不歡迎的,在下面的這些時間,讓老夫子李綱似乎變了一個人。

 他現在也不去談那些什麽儒經啊聖人言論了,也不說天人感應了,他現在只是踏踏實實的在做些事情。

 “我知道內侍省一直還在收蝗蟲,其實是陛下一心仁慈,他是用內庫之糧來補貼救濟百姓爾。”李綱很佩服的道。

 僅偃師縣一地,如今每天捕到的蝗蟲都是海量,可是內侍省的人卻是來者不拒,有多少就換多少。

 三斤蝗蟲一斤粟,從開始到現在沒變過,已經換了兩個月了。雖然不如一斤跳蝻兩斤粟,可飛蝗個頭更大。

 偃師城外,內侍省還專門派人建了幾個巨大的蝗倉,裡面存滿了曬乾的蝗蟲。另一邊,加工坊裡,也是日夜不停的在碾磨蝗蟲乾製粉。

 李綱也知道內侍省用蝗蟲曬乾磨粉,然後摻上其它雜糧,或做成養生粉,或乾脆製成飼料,用來喂雞鴨等。

 可他依然認為,在這種時候,蝗蟲已經收的太多了,如果以市場行為那完全可以大降價的。

 “那些作坊雇傭了不少縣中百姓,每日以糧食結算工錢,這也是在變相的救濟百姓啊。”

 馬周對這些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他還是堅信,內侍省的行為並不完全是慈善,應當是還是有利可圖的。

 他不會如李綱一樣認為那完全就是救濟慈善行為。

 作為新到的知縣,馬周用了幾天時間把整個偃師縣跑了一遍後,召集了縣丞李綱以及其它官吏們。

 “按秘書省太史局的觀測推算,河南的旱情還會加劇,所以今年上半年糧食基本上是保不了了,現在有李縣丞帶領大家捕蝗,效果很顯著,縣內基本上沒有成群成片的飛蝗,這是好事。”

 “不過我認為,我們也不能僅僅只是盯著蝗蟲,眼下是困難時期,我們要滅蝗,也還得防災,今夏無收,那麽到秋收前,還有大半年的時間,百姓的口糧一定得保證供給。”

 馬周面前放著個小冊子,這是他這段時間跑下面時記錄的一些情況。

 “如今縣中許多百姓手裡還有糧,加之這蝗蟲換糧,每家也換了不少,這是好情況,倉中糧食也不少。正常來說,就算今夏無收,我們依然不會發現饑荒,但未雨綢繆,某提議,對縣中糧倉加緊監管,暫停糧食買賣交易,實行定量配售製,按戶籍和人口定下配售額,同時鎖死糧價!”

 馬周的意思很清楚,現在不少百姓都還不缺糧,但終究還是會有些百姓會缺糧的,而且就怕大家見到旱蝗災情,出現搶糧囤糧現像,到時有的人家裡糧食囤積太多吃不完,而有的人家裡卻又沒糧。

 搞定量配售製,憑戶籍人口定量,這樣人人都能買的到糧,又可避免他們恐慌囤糧,再來一個鎖定價格,避免到時糧價飛漲,百姓買不起糧。

 “我們不缺糧,但我們得預防出現恐慌氣氛,防止搶糧囤糧行為。”

 縣錄事道,“馬知縣,雖說縣裡有朝廷的官倉,可私人糧商還是有不少的,若是鎖定糧價,只怕他們未必會肯啊。”

 馬周很不客氣的道,“糧商?糧商也是大秦的糧商,如今特殊時期,難道他們還想囤積居奇操縱糧價發國難財?誰敢不配合,那就視為有罪!”

 “什麽罪呢?”

 “謀反!”

 馬周冷聲道,“大秦律令,謀反,謂謀危社稷,圖謀推翻朝廷、危害國家之罪行。”

 縣錄事額頭冒起冷汗,馬周要把不肯鎖價的糧商定謀反罪,確實也是能扯上關系的,可終究還是給人太過苛刻冷酷的感覺。

 但馬周說特殊時期,一切從嚴,他又沒無話可說。

 縣中官吏們都望向李綱,畢竟馬知縣雖說是新科狀元郎,可畢竟李縣丞可是太子老師,曾經是宰輔。

 “某覺得馬知縣說的是正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穩,糧商要賺錢, 但不能在這個時候賺錢。”

 馬周對李綱投去了感謝的眼神,接著又道,“當然,除了保證糧倉安全,實行定額配售外,我以為當趁眼下時間,由縣裡組織,拿糧食出來雇傭青壯民眾,修路鋪橋、築堤通渠,興修水利,改造城市,這既能辦些實事,又能賑濟災民,以工代賑,事情也辦了,災也賑了,一舉兩得。”

 李綱立即點頭,“我讚成馬知縣的計劃!”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做為新科狀元郎,馬周沒留在長安城裡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沒流連於那些勳戚豪門的宴請,沒忙著去拜訪高官們,而是跑到下面來掛職任事,還一來就要乾實事大事,這份態度,還有他的計劃,都得到了下面官吏們的讚賞和支持。

 “天災無情,人有情。咱們偃師縣,不僅僅是要渡過災情難關,還要化災難為動力,組織民力,把一些需要辦的事情,都一起趁空辦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