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帶著商店到春秋》第37章 大勢也
  宦官內室統領來得突兀,趙安奇怪地問道:“我父王何故召見我?”

  宦官內室統領也不隱瞞,知道趙安是下任國君,此刻自然選擇交好趙安,乖乖行禮答道:“殿下,禦史大人覲見大王,說起殿下今日廷議想要改製之事,對改製之害大談特談。大王似乎被禦史大人說動了,故派下官前來請殿下過去商談此事。”

  趙安呵呵一笑,不出他所料。

  禦史,是國君的秘書加監察,和國君十分親近。別國使臣過來,國君接待使臣,禦史常常陪伴左右。

  不是國君信任的人,當不了禦史,張猛的言論,父王一向很信服。

  趙安早知道如此,卻不是很怕,反而望著王宮方向,露出一絲冷笑。

  ……

  趙王召見,趙安不敢怠慢,立刻前去宮中見父王。

  剛抵達宮中,就見趙王和禦史張猛已等候多時。

  就連戴丞相也被傳喚,站在趙王一側,那一副眉頭深鎖的樣子,顯然也被張猛的“周先王定下制度不會錯”給噎死了。

  趙安暗暗好笑,不多說什麽。

  趙王一見趙安,就言辭懇切地問道:“王兒,我聽說你要改製?改製一事,事關重大,不可輕率。父王還是建議不改製,周王當年統禦天下,便是依靠分封製。”

  趙安也不著急反駁,微笑道:“父王,先王之道自然不會錯,但當今之人對先王之道的理解卻流於表面,不知周先王實行分封製之深意。兒臣改製,其實是貫徹周先王之道,彌補先王留下的遺憾。”

  自然,趙安不傻,不會說周先王制度有錯,站在儒家對立面上,這樣正面剛只會引起父王不舒服。

  父王多喜歡儒家學說,趙安再了解不過。

  三言兩語就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這種幼稚的想法趙安不會有,也不可能有。改變人的思想,唯有殺人一途。

  所以,趙安反其道而行之,面對趙王的疑惑,一副推崇儒家先王之道的樣子。

  張猛在一旁是看傻了。

  他正準備和趙安辯論,大戰三百回合,萬萬沒想到趙安順著他的意來,頓時就措手不及,一時想不出對策還擊。

  張猛過於想當然了。

  趙安哪那麽傻,去說祖宗之製不可法,進行這種無結果的爭論。

  “先王實行分封製,有什麽深意?莫非王兒你知道?說來聽聽?”趙王聽到趙安如此說,心中亦是好奇。

  趙安笑了笑,道:“父王,你回想一下,大周歷史上實行過兩次分封,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第一次分封是在武王伐紂,殷人勢力依舊十分龐大,所以武王將紂王之子武庚分封到殷。分封製並非武王本意,而是迫於當時情勢,為了穩定殷人。”

  趙王點了點頭。

  趙安這麽一分析,先王實施分封製的緣由,頓時就一清二楚。

  戴丞相也頷首,腦子轉過彎來,先王之道自然無措,不過當時分封,是武王迫於當時形勢,但今時不同往日,趙安改製自然不算違逆先王之道。

  趙安這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戴丞相心裡十分讚歎。

  趙安繼續笑道:“父王,第二次分封,乃是武王駕崩,周公輔佐成王攝政的時候。當時周室內矛盾重重,商朝舊部又想複辟。周公東征,殺了管叔,平定了西部叛亂,重新分封魯、齊等國,如此這般據西向東移民,擴展大周軍事力量。此時分封製,乃大勢所趨。此後,周公便不再輕易分封諸侯,

分封製真若有那麽好,為何周公在情勢危急時才選擇?”  曹操有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這人,了不得啊,創立大周禮樂制度,在趙安原時空,可以說是孔子的第一偶像,對周公無比崇拜,他倡導的仁政也是為了再現周公治理下的盛世。

  趙安一席話讓趙王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暗歎周公高明,除了對周先王更加崇敬,也對分封製不盲目推崇了。

  “兒臣還有話想單獨和父王說。”趙安這時又說道。

  趙王自然答允。

  張禦史剛才一口一句,趙安違逆先王之道,搞得跟真的一樣,現在看來,誰還能比趙安更懂先王之道?

  張禦史,才是不懂先王之道,搞笑呢!

  趙王對趙安十分滿意,立刻屏退了戴丞相和張禦史。

  張猛一臉懵逼的地走了出去。

  趙安見此刻唯有他們父子二人,才說心裡話,道:“父王,大周昔日分封,是情勢所迫,不得已為之,其目的是為了穩固統治,其結果是疆域擴大。今天我趙國,那些大夫世代統治他們所在的封地,許多是無能不肖的人,百姓因此遭遇到許多禍亂。”

  趙王點了點頭,輕歎道:“孤還是擔心,郡縣製不可久安!那些大夫在封地內世襲,那是他們的封地,一定會想辦法把領地盡心治理好。可若實行郡縣製,那些地方官只怕會得過且過,只會想著發財升官,說不定會虛報政績,暗地裡剝削百姓,哪裡會真在意百姓死活啊!”

  郡縣製不可久安。

  趙安很意外,沒想到傻父親也有這樣的見解,從他所知的情況來看,這麽擔心也不無道理。

  可是現在,已經是不改制度,不可久安的局面了。

  趙安心中無奈,正色道:“父王,現在是大夫治理好的情況太少了,我趙國境內諸大夫有誰真愛護百姓?”

  有句話他沒說,父親您在位,這麽愛護百姓,為了緩解國家財政危機,都選擇苛捐雜稅,您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大夫,無法控制就不用多說了。

  趙王沉默,無言以對。

  趙安深吸了一口氣,語氣忽然充滿了擔憂:“父王,齊國兵壓到邯鄲的之景歷歷在目,我趙國存亡就在旦夕之間。而我華夏諸國還在內鬥不止,長此以往,兒臣現在實在擔心,會被蠻夷鑽了空子。華夏諸國,被蠻夷滅絕。”

  雖然趙安自私自利,貪圖享受,但也知道何為大義,華夏再繼續內鬥,不聯合抗蠻夷,真有被蠻夷滅絕的危險。

  在原時空,帝師管仲尊王攘夷,以尊王的名號,第一次聯合華夏諸國,以血還擊蠻夷,讓蠻夷膽寒,不敢再輕易進犯華夏!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就連一向看不慣齊國的孔子,也對管仲也是稱讚不已。

  趙安在有生之年,是絕不想見到華夏被異族滅絕的慘景。

  要知道,五胡亂華之亂的時候,漢族就差點有滅亡的危險。

  趙王聽到趙安這麽說,怔了一怔,心臟砰砰直跳,看著趙安的臉,才明白了趙安的志向。

  那就是平天下大亂。

  原來,他的兒子格局不在趙國內,而是整個天下。

  趙王心中萬分震驚。

  就在這時,趙安面對趙王,忽然跪在地上,咬牙道:“每年蠻夷都南下侵略,是男人就殺光,是女人就奪走,隻留下一座座空城,兒臣每念於此,便心痛不已。不僅僅是我趙氏,就連華夏的權威到如今也所剩無幾,兒臣再不願意見到,蠻夷之人在我華夏內燒殺搶掠,胡作為非,生靈塗炭!兒臣除了要強我趙國,還要壯我泱泱華夏,誰敢侵我華夏,必以血還之!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誰敢侵我華夏,必以血還之!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趙安此等霸氣的話,說得趙王目瞪口呆,內心澎湃不已,久久不能自語。

  年少壯志,更有決心,他怎麽能不感動呢?

  趙王在心底自認為也是華夏人。

  是啊,華夏列國再怎麽鬥爭,都是炎黃子孫,都擁有共同的血脈,誰稱霸又能如何,殷商和大周誰當天子有什麽所謂,換誰當又如何。

  那些蠻夷才是心腹大患,有滅絕我華夏的心思。

  犬戎進犯,殺人盈野,大周被迫東遷,現在蠻夷見華夏諸國內鬥,更是猖狂,屢屢南下,一路屠殺華夏人,何其慘烈,北方華夏列國這些年來不勝其擾,唯有築長城來防禦。

  攘夷,這才是天下大義!

  趙安又道:“堯、舜、禹、周王再世,見當今的景象也會心痛。若我趙國足夠強盛,便可以號召天下諸侯,組織大軍,還擊蠻夷。這才是兒臣想要變法圖強的原因。”

  趙王已經被趙安說得感動不已,定了定神,又聽趙安繼續道:

  “有才乾的人沒辦法身居高位,我趙國就不會強盛!地方上同樣如此,賢明的人才會得到百姓的擁戴!郡縣製就是兒臣想讓賢人上位,若不改革,賢人無立足之地,如何強盛?這和先王之道並無矛盾,即便是周王再世,也會支持兒吧……”

  “王兒,起來!”趙王看著趙安跪在地上請求改製,心中感慨萬千,拖著病體,要扶趙安起身,“快起來!王兒你說的對!”

  趙安嚇了一跳,趕緊去攙扶父親,怕父親大病還未康復,不小心一命嗚呼。

  就在這時,傳來宦官內室統領劉晗的聲音:“稟告王上,好多百姓聚集在宮外牆下。”

  “無事為何聚集?”趙王有些詫異。

  劉晗輕呼了口氣,在外頭大聲道:“回稟王上,是百姓自發,他們在牆外為各地百姓請願,希望朝廷改革,希望朝廷救趙國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趙王愣在了原地。

  他有些沒想到,趙國百姓都希望改革?此刻才明白過來,是他自欺欺人,以為現狀很好了。

  在高牆包圍的宮中能看見什麽,縱然此刻病體未愈,他也一定要人抬著他去宮門外看。

  此刻在宮外牆下,放眼望去,百姓浩浩蕩蕩匯聚,從城門到遠處,嘈雜聲成一片。

  趙王站在高牆上,望著人潮如織,呼吸都是粗重的。

  清風拂過,吹亂了他的衣裳,此刻百姓的自發匯聚,如朝聖般的姿態,如此場面,他此生從未見過,心靈真正感受到了什麽叫震撼。

  夕陽西下,柔和的光芒在肆意傾瀉著,整個畫面滿是溫暖。

  夜晚快要來臨,正是回家之時,人群還在增加,男女老少都有,官兵在勸解,也不肯退去。

  趙安也是在高處,幾束頭髮隨風飄動,怔怔地牆下的百姓。

  坦白說,他也沒想到,他刻意製造輿論,竟然讓百姓自發匯聚支持他。

  這群傻百姓呦……趙安眼中有些複雜,不會真信了他“人人有飯吃”的言論了吧,他只不過是糊弄人,在百姓眼裡卻成為了聖明之人。

  秋風蕭瑟,眼前的景象十分刺眼。

  也不知哪裡忽然來的寂寥感,人終究是人啊,是不是無法隻講利不講情,趙安忍不住搖了搖頭,閉上眼睛才感覺到了輕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