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帶著商店到春秋》第30章 墨翟
  趙安一想到文言文,心裡是又愛又恨,在糾結要不要也寫文言文。

  文言文落後?

  這個春秋時代還真不好說。

  事實上,文言文在古時期,是優於白話文,不僅因為文言文簡潔,還有文言文更適合作為書寫語言推廣。

  因為古時候民族眾多,各地方言太多,沒有像二十一世紀存在統一的普通話,華夏每個地區語言差異,發音和語法都不盡相同,有的地區是主謂賓,有的地方是主賓謂,彼此有交流障礙。

  先秦時期,還沒有秦漢大一統,除了口語上,文字也有差別。

  在這樣情況下,才有周之雅言——也就是後來的文言文。

  周天子推廣千百個常用字作為雅言,書面語都用文言文,這種文言文作用就體現出來,各地區都能看懂。

  這就好比如,古代朝鮮就用文言文書寫,你能看懂,但朝鮮話你聽得懂嗎?

  這就是文言文作用。

  文言文,是不受時空限制,從周朝開始推行的雅言,從一開始幾百字到後來幾千字,全國各地統一的書寫文字,只要受過訓練,就能看懂。

  可以說,是文言文促成了春秋戰國時期文化交流,造就了後世華夏的統一。千百年後,華夏人還能看懂古代人作品,要多虧文言文。

  周之雅言,大周的文化統一,讓各個春秋戰國每個國家都對華夏有歸屬感。

  像是諸子周遊列國,也是隻懂大周推廣的雅言和雅音,各國的方言是聽不懂的。

  而趙安現在在《科學與技術》上發表的文章與其說是白話文,不如說是趙話文,唯有識字的趙國人才能沒有障礙閱讀。

  其他楚國、秦國人看了,不懂趙國語法和異體字,就不能理解了。類似粵語白話寫的文章,華夏其他地區看懂不?

  因為白話文,是日常用語,書寫遵從聲音的邏輯,是會隨著地區變遷而變化,不同語系表達邏輯完全不一樣。

  因為周天子失去權威,無法文化獨尊,周天子推廣的雅言,漸漸無人理睬,從春秋到戰國,各國文字差別越來越大,有了本地化趨勢。

  東周各國的文字,又在形體結構有許多差別,趙國的文字和其他國家也呈現不同風貌,這樣其他國家更難看懂趙安的文章了。

  白話文還有個特點,就是會隨著時間變化。

  舉個例子,水滸傳裡古代白話文,和今天的白話差別就很大。

  民國時期,魯迅白話文作品,今天看來就覺得十分拗口。再過千年後,或許和我們看水滸傳差不多。

  所以,如果現在趙國話沒有成為華夏的官話,萬一以後在歷史中消失中,千百年後後人就不能輕松看懂趙安現在的趙話文了,趙安寫的白話文,只會被後人當作春秋金文被研究。

  這樣一比較,還能覺得,上古時期,白話文好過文言文?

  總的來說,就是春秋時期文言文作為全華夏統一書面語,比他寫的趙話文更好傳播到整個華夏地區。

  趙安可以說很清楚這點。

  繼承原身的知識,他也會寫文言文,但他還是選擇寫白話文。

  因為白話文還有文言文沒有優點。

  沒有錯,這個時代唯有士大夫識字,為了降低閱讀門檻,用白話文寫文章,作用只能說一般,士大夫本來就看懂文言文,只能說對趙國人更好理解。

  但是,等到文字普及後,白話文的作用就能顯現,白話文便於理解的優點就會被急劇擴大,

還不會像文言文那般可能不好理解,甚至在文意上出現歧義。  文言文經常出現省略用法,海可能是東海、北海,反之白話文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意思清晰,說海就真的指的是海。

  科學,是不能模棱兩可的,趙安很清楚,文言文體系下,不可能出現嚴謹的科學,只能是經驗科學。

  科學的表述,也必須是一清二楚的、用文言文,真正意思都要思考半天,誰有心思研究去研究科學?

  文言文簡潔,契合上古漢語的單音節詞為主的環境,方便傳播到其他國家,在這個春秋時代還全部是優點,後來南北朝時期,文言文和日常用語漸漸出現了隔閡,到了近現代文言文的優點全部變為了缺點,成為了華夏族切膚之痛。

  想到千百年後,列強侵略華夏,趙安怎麽能容忍,坐視不理?

  為了科學的發展,趙安勢必想推廣白話文,這才是趙安真正目的所在。

  科學,就不能用文言文來書寫,必需要白話文來表述、分解和邏輯推導!

  “希望歷史從此刻開始改變吧。”

  趙安望著天,幽幽地感歎。

  用白話文書寫,是前所未有的事。如果蝴蝶閃動翅膀,真能引起一場大風暴,就讓他做那一隻蝴蝶,掀起這個世界華夏科技之變革。

  此外,趙安穿越過來就發現一件趣事,標點符號不是他首創,這個時代也是有句讀符號,真是他小看古人了。

  事實上,春秋時代就存在標點符號,就是不統一過,有的地方用空格表示句讀,有的用橫線表示,趙安現在只是發明了新的句號和逗號,更簡單清晰。

  ……

  趙國驛站。

  為了便於科學的傳播,趙安在趙國的每一個驛站,特別要求貼報紙,供給路過的旅人觀看。

  這個時代識字的人不多,所以駐足觀看報紙的人不多。

  今天這個驛站卻來了一個特殊的旅人。

  這是一個腳穿草鞋,身穿布衣的年輕人,相貌堂堂,就是頭髮有些凌亂,似乎是因周遊列國,才這般風塵仆仆的樣子。

  年輕人姓墨名翟。

  先祖是殷商王室,到他這一代卻淪落為平民,他步行天下,拜訪天下名師,為的就是恢復先祖的榮光。

  忽然,墨翟腳步停佇了,看到了驛站告示牆上粘貼的報紙。

  這種紙是他周遊天下以來第一次見到,他不由十分驚奇。這是什麽書寫材料,厚度和絲織品差不多。

  “《科學與技術》?”

  墨翟又看到報紙的標題,眉頭輕輕一挑。

  什麽叫科學?

  墨翟不太明白科學的意思。

  科,會意字,字由禾和鬥組成,意思是用鬥測量禾,鬥是量糧食的器具,禾是谷類植物。

  所以,科,最初是衡量谷子品級的意思,後來引申為類別、標準的說法。

  但科學又是什麽意思?

  墨翟一頭霧水。

  好在趙安給了科學的定義,趙安的定義不是現代的定義,而是這個時代容易理解的方式來。

  科學,物之學,研究世間萬物存在變化之規律。

  這有點類似物理學定義。

  什麽叫技術?

  是將科學用到實際中,改善人之生活。如燧人氏磚木取火,青銅冶煉之術,這些都是技術。

  趙安給出了生動的例子。

  鑽木取火,是技術。

  為什麽鑽木能取出火來,找出其中原因,這就是科學要做的事情。

  “為什麽鑽木能取火?”

  墨翟之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被趙安一問,好像被雷劈般,眼睛睜得大大的,陷入了思索中。

  “造紙術?這文章寫作的所用的便是紙張嗎?”

  墨翟漸漸被內容吸引,越看越興奮。

  這《科學與技術》報紙第一期,除了定義了科學和技術,剩下就是說明造紙之術。

  不論是趙安對科學技術的定義,還是報刊上造紙術內容,都讓他眼前一亮,心潮澎湃。

  現在是古時代,文字不成熟,各國的文字和狗爬一樣,和後世文字相比較,醜的一批。

  當然,這只是趙安這麽覺得,其他人多數沒這個感覺,能看就好。

  墨翟就覺得這些文字實在是美麗,久久注目,讀了好幾遍,心中十分回味,不想離開。

  “這報紙是趙國太子安發行的?趙國國都邯鄲?”

  墨翟最後望著邯鄲方向,眼睛爆發熾烈的光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