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黑太子》第九百三十七章:禦駕親征
多爾袞根本不相信蠻明狗太子能猜到自己會帶兵從哪處入關,否則決計不會在喜峰口囤積重兵。

當年蠻臣楊嗣昌命顏繼祖將山東之兵多半囤於德州,結果被大清王師突襲濟南得手,還俘獲了一隻偽藩王。

更何況此地守軍兵力不多,那火油想必也不會太多,只要不分晝夜實施猛攻,必定可以得償所願,盡快入關。

王爺的想法倒是好,但到了下面,負責衝鋒的漢軍披甲兵卻被這道命令弄得苦不堪言,死去活來。

衝到距離長城兩百步之內,遍地都是土坑,礙於地形所限,必須得一邊攀爬,一邊躲避炮彈與箭矢的攻擊。

這還不算完,真湊到城根地下,上面的狗倭寇一桶接一桶地往下扔火油,仿佛無窮無盡,比己方的步兵還多。

刀山不見得,但火海是眾人肯定體驗到了。

盡管已經初冬了,可沿著長城腳下,全都被火油燒成了冒著熱氣的一道焦土。

靠近城根地下,那真是九死一生,能沒被燒傷或殺傷,全身而退,便是老天保佑了。

大部分攻城的披甲兵,要麽被手榴彈炸死,要麽被猛火油燒死,要麽被紛飛的炮彈、銃彈、箭矢給乾掉。

這種火力只有之前在進攻京城的時候才會遭遇,沒想到在喜峰口居然碰上了,這是倒了大霉了……

被重度燒傷之人,即便被同伴搶回來,也會被活活疼死,中度燒傷的也就是躺在那等死,僅此而已。

第二次進攻,漢軍連死帶傷了差不多一個甲喇的步兵,兩次便打沒了近兩千六百披甲兵,算是極為慘重的損失了。

倒不是說這兩千六百人全被打死了,這裡面不包括負輕傷,全都是中重度傷兵,回來的結果也會讓大軍直接減員,根本無法再次參加戰鬥。

半天時間就折損了這麽多士兵,想要得到的結果還在九霄雲外,這讓多爾袞很是不悅,代善更是懇請十四弟,讓他的兩紅旗出戰。

鑒於目前的形勢,多爾袞並未同意,在未入關之前,便折損了大量的八旗兵,實為不智之舉。

一方面還是讓漢軍繼續衝,不斷消耗守軍的兵力與彈藥,等打得差不多了,再派八旗兵來個致命一擊。

另一方面,多爾袞已遣人回去,調派三順王的兵馬協同作戰,再調五萬包衣阿哈過來。

這些包衣的作用便是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用人命來鋪路!

哪怕全都死在喜峰口,也在所不惜!

三順王的大軍就位於寧遠與錦州之間,接到命令,不出五天即可趕到喜峰口。

在出發之前,皇太雞已然授權多爾袞,若戰事吃緊,可直接調三順王兵馬入關作戰,無需事先請示。

三順王所部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包括不下六十門紅衣大炮。

這對攻克喜峰口的幫助很大,也是多爾袞最為看重的武器。

真要是己部擁有高達一百門紅衣大炮,這會兒已經轟開喜峰口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不禁感到有些懊惱,起兵之前多帶些重炮就好了。

不過只要避開京城,一路連下數十城,此番叩關還是可以大獲全勝,最後滿載而歸!

冬季作戰,不但是八旗勇士感覺最為適宜的時候,而且北方地區河水結冰,也就讓王師省去了再行征用船隻的苦惱。

早有早的好,晚有晚的妙,就看如何把握時機了!

從第二天開始,多爾袞命令全軍原地扎營,進行修整,等待與三順王所部匯合。

新封的勇順王吳三桂沒被調來,主要是害怕這廝投誠之後再行反水。

現在還在寧遠城內,每天與杜度作伴,把酒言歡。

只要能得到寧遠,威脅山海關,對大清來說就是物超所值了。

吳三桂所部是否出力並不重要,只要看著大清王師屢戰屢勝就行了。

七天后,三順王的兵馬便於多爾袞大軍合兵一處,總兵力逾十一萬。

由鑲藍旗驅趕來的五萬包衣阿哈還在路上,多爾袞見到炮隊已到,便不想再等了。

盡管大清王師每天白天都在進行炮擊,可城頭上的倭寇每天夜裡都在修繕城牆。

這使得炮擊的收效甚微,得到了三順王的炮隊之後,多爾袞便決定畢其功於一役。

用一百門紅夷大炮直接摧毀喜峰口處的城牆,讓對面的倭寇無險可守。

此次炮擊,不但要將城牆徹底轟塌,而且要拓寬缺口,使攻殺上去的漢軍免遭兩面夾擊。

具體要發射多少炮彈,多爾袞並不清楚,那是炮隊的事情,他隻負責下達命令。

總之在這一百門紅衣大炮報廢之前,必須將缺口轟出來,不然炮隊上下都要受罰!

對面的倭軍並未裝備紅衣大炮,故而大清炮隊只需將炮位設置在一裡開外的距離,便可免遭對方的攻擊。

如此輕松的炮擊,在炮擊京城之後還是首次,這使得大清炮隊上下又重拾信心,認為只要炮擊得當,便可讓己方穩操勝券了。

最初多爾袞打算讓手下漢軍從山上攻入,結果由於山勢險峻,委實難以仰攻,被挫敗了兩次。

在仔細觀察過地形之後,多爾袞便更改了初衷,直接命令炮隊轟擊位於窪地位置的城關。

只要能轟開缺口,便可撕破此地的倭軍防線,順勢將倭軍殺得屍橫遍野。

被對方憋了半個月,寸步難行之後,多爾袞也沒剩多大耐心了。

突破了城關之後,那麽喜峰口以南的地形非常利於大軍展開。

之前還擔心進攻此地會遭到兩側山上倭軍的炮火打擊,但時不我待,不能再耗下去了。

喜峰口的城關經過閻應元派人修補,現在恢復了原來的雄壯模樣,在清軍的猛烈炮擊之下,依然巍峨地矗立著。

城內的倭軍也不還擊,在炮響之後便都躲藏起來,犯不著此時與清軍硬碰硬。

清軍膽敢步兵攻過來,便可用一堆家夥招呼他們,將其殺得鬼哭狼嚎。

“強度不夠!將佛郎機以上之火炮,悉數推到陣前,加入炮擊!”

“嗻!”

多爾袞看到用一百門紅衣大炮都沒能達到自己設想的效果,便打算再加上點籌碼。

那些中型火炮雖然威力遜於紅衣大炮,但在其射程之內,用來敲打城牆還是沒問題的。

一次投入五百門以上的火炮,僅僅用來轟擊一座城關,這也足以彰顯大清王師的實力了。

得到想要的結果是肯定的,但就是不知道會何時能夠實現。

攻城的楯車早已準備妥當了,多爾袞又命令就地砍樹,多造盾牌與雲梯。

為了防止火油燒身,在步兵攻城之前,將身上的甲衣與盾牌都澆上水,結冰之後便可用來防火。

再用濕布掩住口鼻,以避免濃煙竄入,引起不住的咳嗽,甚至被活活熏死。

除此之外,多爾袞命令在步兵衝鋒之後,所有中小型火炮都要抵近炮擊。

不給城頭倭軍任何喘息之機,王師不在城頭架起雲梯,炮擊不準停歇!

兩個甲剌約三千漢軍披甲兵在炮火與楯車的掩護下,扛著雲梯與盾牌,瘋狂衝向城關。

先登城插旗者官升三級,賞銀千兩,另賞宅院一座,美女兩名!

在這種懸賞的誘惑下,正白旗與正黃旗的披甲兵皆變得亢奮無比。

城頭的倭寇不見蹤影,大清的炮火愈發猛烈,眼見城關被轟得面目全非,此時便是自己立功之際!

“殺倭寇!”

“奪城關!”

“都給爺衝上去!”

為避免出現擁擠的情況,多爾袞此番隻調派了兩個甲喇的步兵用來攻城。

己方炮火掩護十分到位,壓得城頭守軍根本無敢還擊,用這些兵士應該不會太少。

“轟轟轟轟……”

忽然隨著一聲聲悶響,天空中出現了一堆黑點。

不是別的,正是兩百個綁了一堆鐵珠的炸藥包。

迫擊炮是能夠曲射的火炮,清軍的炮擊根本傷不到位於城內的迫擊炮陣地。

只要在半山腰的炮手測距完畢,便會揮動彩旗,讓城內的炮隊明白何時開會。

城前的地面上都有用來測距的木樁,只要清軍步兵踏入既定區域,用千裡鏡看到,便可讓迫擊炮進行齊射了。

“快用盾!”

“啊啊啊……”

牛錄章京話音剛落,隨著一陣陣劇烈的爆炸,披甲兵們便被炸得慘叫連連,跟被掀翻的烏龜一樣,躺在地上不停地掙扎,嘴裡哀嚎不已。

“都起來!接著衝!”

“睿親王在後面看著我等!”

“不衝者立斬!後退者被亂箭射殺!”

“攻上城頭,賞銀千兩!”

披甲兵聽到如此賞罰,只能頂著守軍的炮火,硬著頭皮往前衝,至少奪下城關就能活命了。

清軍步兵衝鋒的速度非常之快,使得城內的倭軍炮隊就打了三次,目標便衝過了迫擊炮的最小射程,無法繼續開火了。

在這期間,倒是獲得了不少戰果,城關前至少躺下了一個牛錄的披甲兵,盡管很多人沒被直接轟殺,也失去了繼續攻城的能力。

城關不少女牆都被轟飛,無法掩護倭軍足輕用鐵炮開火射擊,這也有辦法來應對。

將麻袋裡裝上泥土,堆起來,前面放塊門板,便可作為臨時的掩體來使用。

爾等來多少人,己方就扔下去多少油!

成桶的石油被足輕扔到城下,木桶被摔壞之後,石油流淌地遍地都是。

看到再熟悉不過的黑色液體遍布周遭,即便沒有明火,也將披甲兵嚇得魂不附體。

只要有一丁點的火星,百步之內全都會熊熊燃燒起來,最終變為一片焦土!

武士根本無需露頭放箭,足輕將火箭點著之後,武士用和弓仰射,等火箭落到地面,便可點燃石油。

在得知喜峰口外出現清軍主力之後,松平信綱一方面向明國太子告急,一方面調集了兩個軍馳援過去。

同時還攜帶了六千桶石油,這些都是往來穿梭的明軍騎兵幫忙運過去的,依靠人力就勉為其難了。

松平信綱要看看用石油這種本土極少使用的武器,到底能否抵擋住清軍的猛攻。

喜峰口內已經聚集了四千明軍騎兵,一旦城關失守,他們就要負責遲滯清軍的推進。

用四千騎兵抵擋對方十萬大軍,到底能抵擋多久,連帶隊的總兵官曹變蛟也不知道。

但前有遼西總督王在晉下令,後有太子爺親自督戰,曹變蛟也只能做好舍生報國的準備。

方才十二歲的太子爺此番禦駕親征,此舉無疑是讓明軍上下振奮不已。

比較起來,太子爺可是比當年的英宗要英明神武太多了,至少不會重蹈覆轍。

喜峰口至京城不到四百裡,從京城出發的援軍應該早已趕到了。

然而並未出現在喜峰口外圍,曹變蛟對此很是納悶。

這不等於要放狗韃子入關麽?

那還拚死守關作甚啊???

可太子爺的策略非凡人能夠猜透,曹變蛟想不明白之後便不願多想了。

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又到了,正直小冰河時期,那是格外的寒冷。

本來某太子並不打算出城迎戰,更不想禦駕親征。

可為了防止辮子四處劫掠,給北廷腹地來個開膛破肚,也只能強行頂上去了。

經過溫度計的反覆測量,最冷的一天夜裡,戶外零下二十度不止。

萬幸大軍已經做好了冬季作戰的準備,保暖用品齊備,加上攜帶了不少柴火煤炭,士兵在戶外也不會挨凍。

此番禦駕親征,某太子將東宮衛隊所轄的十四個旅中的十個旅都帶了出來,包括兩個騎兵旅,留下四個旅連同部分廠衛看家。

李成棟、猛如虎、高傑、虎大威四部人馬約兩萬傾巢而出,閻應元帶著五千己部,又調集了三萬團練緊隨其後。

鄭芝龍攜此行的兩千人,以及原駐京城接受訓練的三千鄭家軍出戰,兒子鄭成功、侄子鄭省英,以及悍將鄭舉、鄭紹、鄭芝鼇等皆在軍中。

一個營的前東印度公司雇傭兵、三千法軍、一萬德意志雇傭兵全部出動,他們就是來賺錢的,不出兵就得被窮死。

特種部隊是某太子的護身符,自然需要伴駕,三百人足夠用了,另外一部分留在京城,以防生變。

準老丈人兼大明首輔薛國觀留守老城,次輔吳甡負責新城,兵部尚書王家彥坐鎮中城,三人每天皆可通過電話互相聯系。

為了對付以謀略見長的皇太雞與多爾袞,某太子麾下三大狗頭軍師宋獻策、顧君恩、牛金星悉數出戰。

加上五千保定兵、一萬山東兵、一萬宣大兵,此番禦駕親征,某太子麾下兵馬達到近十二萬人。

這還不算隨行的廠衛與三萬團練,這兩夥人多半指望不上。

某太子也就沒算在作戰序列裡面,尤其是後者,不走掉隊就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