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抗戰之戰場救火隊》第25章 醫療的作用
  從作為一個人的人道而言,給自己的屬下一個良好的醫療,能夠給他們治療身體上的傷痛以及挽救他們的生命,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醫療在部隊戰鬥力提升方面的實際作用。

  至少在李凌的思想中,醫療至少在三個方面對部隊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提升作用,而這三個方面則分別處於戰鬥之前和戰鬥之中以及戰鬥之後。

  ……

  其一,戰前方面,軍心士氣。

  良好的軍隊醫療體系能夠極大的保障和提升士氣。

  試想,如果部隊每名官兵都知道自己部隊裡什麽都沒有,沒有醫用酒精,沒有繃帶,沒有紗布,沒有麻醉藥,沒有醫護兵,沒有軍醫,自己如果受傷了也沒有人來醫治,只能是淒慘的躺倒在路邊溝裡,然後傷口潰爛,發炎,套膿,最後生蛆,生不如死一般的向路過撤退的戰友哀求,求他們發發慈悲,賞自己一槍以盡快脫離痛苦……

  這樣的部隊,雖說在國破家亡的國戰面前仍舊會奮不顧身的和敵軍拚命,但這種靠硬生生生出來的勇氣和士氣,又能維持多久?士氣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旦這股士氣過了,就會陷入無盡的麻木和絕望中,就像實際抗戰歷史中所發生的那樣。

  實際的抗日戰爭中,國軍士兵雖說士氣一直高漲,但也都是迫於國破的激勵,而非發自內心的活力與動力的士氣。在老照片中都能看到,國軍士兵不僅身體素質極差,而且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普遍都是麻木和絕望的,臉上身上沒有一點半點的生機。而老照片中日軍是很明顯的鬥志昂揚,甚至武器裝備彈藥物資更差的我軍,也是個個精氣神十足,生機勃勃。從這點上來看,國軍的極不重視醫療,以及士兵們的無可奈何,有著極大關系。

  相反,如果一支部隊可以“盡其所能”的創建一個良好的醫療體系,盡其所能的弄到所能弄到的藥品和物資,然後建立起盡可能完善的醫療部隊編制,在戰時可以給受傷的士兵以盡可能好的救護,那麽雖然不夠完美,甚至受限於國力和物資匱乏等等因素,比之外國軍隊要差上很多,但本部官兵也是完全能夠理解,並且對這種配置心懷感恩。

  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自己在受傷後,雖說藥品仍舊缺乏,但自己仍然是有人照顧,有人救護的。那這樣的話,本部官兵的信心和安全感,就會大大提升,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般。這樣的話,在戰鬥中,他們基本就可以後顧無憂的奮勇拚殺,而不是在時刻擔憂自己負傷即代表身死,因而在戰鬥中思前想後,總有後顧之憂。

  所以,李凌認為,良好醫療體系的最首要作用,就是可以極大提升部隊士氣。

  ……

  其二,戰中方面,兵員素質。

  李凌認為,良好的醫療體系能夠有效提升部隊兵員素質。

  按理說,醫療體系和部隊的兵員素質應該是沒有關系,但實際上卻是有的。

  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軍隊,新兵和老兵的待遇那是完全不同,而且他們在戰場上所發揮的作用那也是完全不同。有句話李凌一直深以為然,就是“寧要一個老兵,不要十個新兵”。新兵不僅技戰術比較差,而且沒有任何戰場經驗,臨場發揮極差,這點在前世中的一些戰鬥中,早就顯露無疑。

  戰場上傷亡最大的總是新兵,戰場沒有時間給他們來適應。所以無論在影視劇還是實際中,一些老兵總是故意欺凌辱罵新兵,

甚至不願去問他們的名字。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盡量不去了解和記住他們的話,能在“接下來”他們即將死的時候,自己不會因為他們的死而太過悲傷,因為自己“刻意”沒去認識他們……  還有一些外軍和特種部隊在訓練時,極盡各種羞辱辱罵之能事,這也並非是部隊惡習,原因則是為了在訓練時就將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磨礪的更加堅韌,以應對將來那更加殘酷的戰場征戰,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可能的戰場上,能活下來……而如果是“班長哄著,連長罩著”的這種草莓兵,則是害了他們,因為這種柔弱的兵,甚至經受不住殘酷戰場的第一場戰鬥……甚至,在前幾場戰鬥後,還總會出現大量身體沒有受傷但卻精神失常的新兵……

  而就算是如此,就算是經歷過殘酷新兵訓練的這些新兵,在戰場上也仍舊是傷亡最大的那一部分,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戰場經驗。任何經驗永遠都不可能從書本上學來,只能是親身經歷之後才能獲得,戰場經驗更是如此。所以,新兵,永遠不值錢,而老兵才是最寶貴的,也是各部隊戰鬥力最強的那一部分。

  但在眼下的抗日戰爭中,老兵卻是大量死去,一方面原因是日軍老兵更多,戰鬥力更強,所以中國軍隊老兵的傷亡也是一直居高不下。第二點,則是源於醫療救護的問題,老兵也是人,除了戰場經驗,他們的身體構造和新兵沒有什麽不同。中槍後會負傷,同樣會流血,同樣會死。

  但如果是直接身死, 那倒無話可說。但問題是,很多老兵在戰場負傷卻並非致命傷,而是輕傷或者中度傷勢。這種傷勢的話,只要救助及時,就完全可能不會致殘,更不會死,甚至有極大的機率在傷愈之後歸隊,繼續作戰。

  比如,有的老兵只是軀幹部位被三八槍的子彈穿了個孔,沒有傷及內髒,那這樣的情況就算得上是中等傷勢了。這樣的情況,只要及時救助,先止血,再給傷口消毒,然後敷藥包扎,及時後送休養,在後方換上十來天藥,休養上幾天,差不多也就恢復了。這個時代雖然青霉素要直到1944年才能批量生產,但還是有磺胺可以用,只要能弄到磺胺,保證不發炎,那這老兵的生命就算保住了,並且能夠很快恢復,甚至只需正確的護理,清理乾淨傷口,連消炎藥都不需要用就能自行恢復。

  還有其他的就算是重度傷勢比如傷口大出血,只要不是心臟部位和頭部這種要害,不說能夠再上戰場,至少保住性命也還是可以的。

  而在戰場之上,尤其是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之上,其實真正陣亡的並不多,連帶著真正是純重傷的也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受了傷後,沒有相應的救助或是錯誤的護理,因而造成傷口發炎或者失血過多等等後續問題,這才是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官兵傷亡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如果可以盡可能的完善一支部隊的醫療體系,那麽,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理所當然的,這些傷兵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救治,進而大幅減少這些傷兵的因傷致殘和因傷致死的機率,他們會活下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