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隊伍越來越近,帶給周臣們心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秦王的鑾駕確實不同風采。
嬴蕩此次從鹹陽出函古東來,原本是帶著五萬大秦“銳士”出發,但當他半途來到宜陽城的時候卻遇到了天子派出的使者。
天子在信中希望秦國的大軍可以在秦周的邊境停留,嬴蕩雖然有問鼎之意,但他認為大秦還沒有敵天下的資本。所以就讓丞相甘茂率大軍在宜陽等候,而他則帶著樗裡疾和向壽等秦卿,從軍中挑選了兩千名勇武的兵士,一同去往洛邑。
秦軍黑衣黑旗,一路浩浩蕩蕩,歷經兩日,終於來到洛邑近郊。當姬楽一眾人,看到秦王的時候,嬴蕩也看見了周王室眾臣,和秦國的軍隊不同,大周尚赤,所以士卒的整體服裝,軍旗,陣旗都是赤底黑補,反觀秦軍,他們多駿馬而少車乘,即便是有戰車,也大多都是單驅之乘。
這個秦軍近幾十年來的戰略方向有些莫大的關系。七十年前,秦惠公親率五十萬大軍攻打魏國的河西地區,卻被吳起用五萬新卒在陰晉打的潰不成軍。
陰晉之敗,讓秦國內外的矛盾一並爆發,昔日穆公建立的霸業徹底宣告終結。
東方六國,以變法強大起來的魏國為首,對秦國死追爛打,秦國元氣大傷,不得不請求周天子,從中調停,自己也躲在函谷關之西,舔舐“傷口”。
惠公傷重,同年薨,惠公子嬴稷繼位,是為出公。嬴稷當時只有兩歲,朝政被他的母親主持,其母重用宦官和外戚,使得群賢自匿,朝堂上下烏煙瘴氣,百姓鬱怨。流亡在魏國的嬴師隰得知消息後就想返回秦國。嬴師隰及其隨從來到鄭以東的邊塞,守將右主然不讓他們通過。嬴師隰被迫前往戎族之地。出公夫人派軍隊捉拿嬴師隰,但軍隊在行進途中發生嘩變倒戈。
左庶長菌改發動政變,殺了出公母子和亂政的宦官,從焉氏塞迎嬴師隰回國。
嬴師隰繼位,是為獻公,他回國繼位後在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製,為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獻公曾經被流放在河西,他親眼看到吳起在河西練兵,創建天下聞名的魏國“武卒”。所以他在秦國國內也開始改革兵製,在傳統的戰時為兵,閑時為民的役兵製的同時,專門招募一批由國家供養的,一年四季都處於戰備狀態的職業軍隊。
這就是後來震懾東方諸國的大秦“銳士”軍的雛形。嬴師隰並沒有將吳起建軍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因為他知道,魏“武卒”的強大在於甲具之精良,車乘之堅固,兵刃之鋒銳。大梁是天下最大的冶金之地,在那裡,有成千上萬的工匠和奴隸,夜以繼日的為武卒生產著精良的裝備。
而秦國,沒有這樣的工藝,更沒有強大的國力去支撐這樣的產出。所以他調轉了方向,這支秦軍被他派遣到西戎,義渠,巴蜀等國,通過半大不小的戰鬥進行練兵。
由於作戰的對象是西戎,巴蜀,這些地域不想中原大地平平展展,也沒有東方道路暢通。秦軍變改變戰車的大小,使戰車越來越小,同時,為了應對草原上遊牧民族精悍的遊騎,秦軍訓練出大批的弩兵去對抗。
在嬴師隰的改革下,秦國一改原來的頹勢,國力重新興盛起來。他一直記得魏國在他父親在位期間奪取河西之地的恥辱,但他曾經客居魏國三十載,魏武侯對他不賴,他在回國繼位之時也曾和魏武侯盟約,在武侯活著的時候,
不會去攻打魏國。 於是他便蟄伏在西方,暗中等待機會。
魏武侯死後,他的兒子魏嬰繼位,當時的魏國是天下最強大過國家,膨脹的魏嬰意圖插手趙國的朝政,卻引發了三晉之間的不和。
其後魏嬰鼓動韓王,一同入侵成周,周天子向秦王求援,蟄伏在旁的嬴師隰終於等到了機會,於是發兵大敗韓魏聯軍。天子為了感謝秦國援助之勞,便封嬴師隰為“伯”,使得秦國在諸侯國中聲威大振。
三年之後,秦國乘著魏國與東方各國忙著爭搶地盤,突然發兵,進攻河西地區,俘虜了鎮守龐城的公叔痤。魏國無力多線用兵,隻好承認秦國所佔之地歸屬於秦,嬴師隰也終於將百年來的恥辱,一並洗刷。
獻公沒,秦國歷經孝公,惠文王三代國君,商鞅變大之後,由於東方諸國依舊強大,如果強行東去對抗,只不過是平白內耗國力,他們便繼續把精力用於開拓西南,滅亡了巴蜀,攻佔西戎,義渠等大片土地。
有了巴蜀,秦國變有了媲美與東方諸國的產糧之地,平定西戎,不僅能夠為秦軍源源不斷的輸入戰馬,同時也避免了戎人入侵後方的後顧之憂。
嬴蕩繼位之後,秦國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自比前代諸位中原霸主,齊桓,楚莊,晉文,甚至是自己的先祖穆公,覺得自己和此時的秦國,更有資格去問鼎天下,取代姬周天子之位,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他來了,來到了洛邑。
姬楽看到的人,的確就是秦王嬴蕩。隨著秦軍的不斷向前,他明顯的感受到,周軍的陣間變得慌亂。
百戰之兵和鬥雞走狗的爛卒之間的差距,確實有天地之別。姬楽甚至覺得,如果此時對面的秦國發動的衝擊,那麽此間的周人,有膽量站起來逃跑的,都沒有多少。
不過遠來便是客,他是主人,就要有一個作為主人的態度。
於是他偏過頭,對著車下候著的小宗伯說道:“奏樂。”
小宗伯得令之後,拉著長長的調子喊道。
“奏樂――”
隊伍中間分開,一隊穿著樂服,抱著各式各樣的樂器的樂師們,從後邊來到最前。
鍾聲響起,琴瑟齊鳴。
百位歌者同聲頌唱。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