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帝國爭霸》第三百九十六章 狹夷兒皇帝
狹夷皇國,東都灣,“龍興”號戰列艦上。

 雖然早已準備好各種設施與器材,但是仍然花了點時間布置場地,投降書與停戰協議的簽字儀式在上午10點左右正式開始。因為迢曼帝國與高巨王國等協約集團成員已經向狹夷皇國宣戰,所以需要所有國家的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並且跟狹夷皇國交換用雙方文字書寫的文本。

 儀式非常繁瑣,搞到中午才宣告結束。

 下午,大戲才上演。

 狹皇在清晨就已來到“龍興”號戰列艦上,只是一直呆在司令官住艙裡面。

 至於午飯,是由劉長勳的秘書送去的,在軍官餐廳打的一份套飯。

 兩葷一素,一碗紫菜湯,還有一碗白米飯,再簡單不過,狹皇卻吃得精光,差點沒把盤子舔乾淨。

 那狼吞虎咽的樣子,就像許久沒吃過飽飯。

 秘書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劉長勳還不相信,覺得秘書是在開玩笑。

 雖然早就聽說,因為高強度戰略轟炸與全面的戰略封鎖,在開春以後,狹夷皇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但是劉長勳覺得,這麽大一個國家,就算老百姓吃不飽飯,狹皇也不應該餓肚皮。

 狹夷皇國再是破落,也肯定能保證狹皇的一日三餐。

 見到狹皇,劉長勳才知道秘書沒有開玩笑。

 那個矮小瘦弱,像得了佝僂病的小老頭子,難道是狹皇?

 此人就是召和,狹夷皇國的第124代狹皇。

 其實,他還沒滿40歲,與“小老頭”扯不上半點關系,只是因為太瘦小,再加上長期忍饑挨餓,所以顯得有點老。

 看他的臉色就知道,確實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飽飯了。

 不說別的,嘴角的油跡都沒有擦掉呢。

 劉長勳也很是感歎,提醒了狹皇,還把自己的手絹遞了過去。

 堂堂狹皇都是如此,狹夷皇國的平民過的什麽日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下午首先舉行冊封典禮。

 按照傳統,應該是附屬國的國王前往帝國,在朝覲之時獲得帝國皇室冊封,確立在其本國的統治地位。

 在通常情況下,附屬國的國王一生只需要冊封一次,也就是在稱王的當年或者次年前往帝國朝覲。

 此後每年只需派使者去帝國進貢,並且獲得帝國皇室頒發的,代表統治合法性的禦賜封典與封號。

 通常,也只有附屬國的國王才有資格稱王。

 朝覲與封典不但是一個儀式,更是帝國與附屬國的基礎。

 在此基礎之上,帝國為附屬國提供包括本土安全在內的基礎保障,附屬國則通過派遣人員與提供資源等方式支持與參加由帝國發起的軍事行動,維護共同的利益,獲得跟貢獻成正比的回報。

 近百年來,高巨王國的五位國王都是這麽做的。

 其實,這正是帝國無法容忍下高王國,也無法同狹夷皇國和解的關鍵所在。

 原因就是:下高王國的存在,讓帝國對高巨王國的承諾成了一句空談,嚴重損害了帝國的聲譽與威望。

 當然,狹夷皇國可不是一般的附屬國。

 在投降的時候,狹夷皇國隻提了一個要求:不廢除狹皇,承認狹皇依然是狹夷皇國的最高統治者。

 狹夷皇國並沒提出,不得在狹皇之上設太上皇。

 現在搞的這套,就是要讓帝國皇室凌駕於狹夷皇室之上,只有獲得帝國皇室的冊封,狹皇的統治才具有合法性。

 如果沒有獲得帝國皇室冊封,哪怕血統正朔也無權統治狹夷皇國。

 來東都灣冊封狹皇,並不是因為狹皇身體抱恙,經不起舟車勞頓,而是要在狹夷皇國家門外做這件事,讓七千萬狹夷人知道,被他們當成半神膜拜了兩千多年的狹皇,已經向帝國皇室俯首稱臣。

 從今往後,帝國的皇帝就是狹夷皇國的太上皇。

 要說,在幾十年前,在陳炳勳的時代,這件事就該完成!

 如果陳炳勳在當年沒有一面之仁,代表始武大帝冊封了狹皇,讓始武大帝成為狹夷皇國的太上皇,或者讓隨軍出征的皇子留下來,行使統治權,讓狹皇成為傀儡,狹夷皇國恐怕早就歸順了。

 按照史書記載,狹夷皇國當時求著讓帝國冊封。

 道理也很簡單,在被陳炳勳用巨炮轟開國門後,鎖國數百年的狹夷皇國猛然發現曾經的鄰居竟然變得如此強大。

 隨後,遣唐風再次刮起。

 在此風潮之下,自狹皇以下,到底層的平民都認為,向西邊大陸強國學習並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

 哪裡想到,陳炳勳乾脆利落的拒絕了,然後帶著艦隊離開了狹夷皇國。

 當然,史書這麽寫,只是為了體現陳炳勳的豪邁與大度。

 真實的情況是,在陳炳勳率領艦隊敲開狹夷皇國的大門之後,引來西方列強的覬覦,布蘭王國甚至派了一支艦隊進入東望洋,試圖在梁夏帝國之後,用同樣的方式讓狹夷皇國開埠通商。

 為了獨佔狹夷皇國,陳炳勳按始武大帝的詔命,帶艦隊趕往炎海。

 此後的幾十年,陳炳勳一直在炎海與梵炎洋跟布蘭王國等西方列強的海軍交戰,直到在基布要塞外面殉國。

 沒有冊封狹皇,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穩住已經崛起的紐蘭聯邦。

 雖然當時的紐蘭海軍還不夠強大,但是帝國海軍同樣算不上強大,沒有理由再增加一個敵人。關鍵是,紐蘭海軍是帝國在東望洋上的主要對手,而在陳炳勳遠征梵炎洋的時候,肯定需要讓後方保持穩定。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冊封了狹皇,獨佔了狹夷皇國,紐蘭聯邦就很有可能會加入西方列強的陣營,並且在東望洋上用兵。因為陳炳勳分身乏術,無法同時在兩邊作戰,所以帝國戰敗的概率極大。

 最理想的結果,也只是保住東望洋的海外領地,錯失向梵炎洋擴張的機會。

 沒有來自梵炎洋周邊地區的資源, 以及梵羅地區的市場,就沒有後面的全面工業化,也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梁夏帝國。

 可見,陳炳勳並不是看不起狹夷皇國,而是受局勢所迫。

 此外,當時是始武大帝下的命令,陳炳勳是受皇命行動。

 現在,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

 所有列強都已參戰,而且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必定要拚出個勝負來,所以就算冊封了狹皇,也不會讓局勢變得更糟糕。

 冊封儀式其實非常簡單,前後還不到十五分鍾。

 關鍵就一件事,由帝國的大皇子把蓋有國璽的冊封金書下給狹皇,而狹皇得在三拜九叩之後接旨。

 完成之後,狹皇就成為了帝國皇室的臣子,成為了帝國的兒皇帝。

 當然,還是乾兒子那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