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帝國爭霸》第三百八十一章 中流砥柱
碼頭旁邊,正在舾裝的兩艘巍峨巨獻,就是“行省”級的一號艦與三號艦,在下水的時候就已經命名為“浦”號與“魯”號。刺州造船廠建造的二號艦與四號艦,被命名為“閩”號與“粵”號。

 舾裝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看上去似乎隨時都能出海。

 對這種在設計階段就突破了條約限制,全面按照“綜合建造成本”來衡量,具有革命意義的大型航母,白止戰是再熟悉不過,因為在大戰爆發之前,他就以軍方顧問的身份加入了設計團隊。

 跟“帝都”級相比,“行省”級在設計時隻強調了一個性能指標:航空戰鬥力。

 持續十多年的艦隊演習,讓帝國海軍對航母有了非常全面的認識,衡量航母性能的唯一標準,就是航空戰鬥力。

 通俗一點,也可以說成是艦載機的出動率。

 為了達到目的,帝國海軍用了一個最為簡單粗暴的辦法:增加噸位與擴大尺寸。

 要說,這其實是帝國海軍的一大優勢。

 雖然帝國海軍也是兩洋作戰,在東望洋迎接狹夷海軍與紐蘭海軍挑戰,在夕落洋上對付布蘭皇家海軍,但是不會受到望夕運河船閘的尺寸限制,也不用擔心戰艦的吃水太深沒法通過夕梵運河的航道。

 在設計航母等主力艦的時候,帝國海軍幾乎不受尺寸與噸位限制。

 布蘭皇家海軍還稍微好一點,紐蘭海軍就沒這麽自由了,其主力艦的長與寬都要小於望夕運河船閘的內部尺寸。

 正是如此,紐蘭聯邦才自掏腰包,在望夕運河上建造新的大尺寸船閘。

 在新船閘建成之前,紐蘭海軍沒法建造更大的戰艦。

 不然的話,黑爾不會在開戰之前專程去運河視察船閘的施工情況。

 設計“行省”級的時候,帝國海軍就認定,大戰會在其建成服役之前爆發。

 只要進入戰爭狀態,噸位與造價都不再是問題。

 總而言之,“行省”級足夠的大。

 在外觀上,“行省”級比“帝都”級大了一圈,乍一看像把“帝都”級放大了20%。

 拋開尺寸,兩者在細節上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然,同樣有很多區別。

 雖然在總體設計上,“行省”級繼承與延續了“帝都”級的血統,其實就是通過增加噸位解決“帝都”級上存在的問題,但是由量變所導致的質變,讓“行省”級成了一種嶄新的後條約型航母。

 最大的變化就是艦載機的出動率。

 在設計的時候,“帝都”級采用“龍江”級的標準,在全甲板狀態時一次出動4到5個中隊,也就是32到40架艦載機,兩次全甲板攻擊的間隔時間為兩個小時,出動兩波後至少保留1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

 這個指標決定了帝國航母的最大攻擊能力。

 在此之前的所有戰鬥中,“龍江”級與“帝都”級發起全力攻擊,一次出動的艦載機都沒超過40架,一般在35架左右。

 就是受此限制,使得帝國海軍一直保持雙航母特混艦隊。

 “行省”級的航空作戰能力,理論上比“帝都”級提高30%左右,在全甲板狀態下,一次能出動40到50架艦載機,在用一個半小時進行準備之後,就能夠再次以全甲板狀態發起攻擊。

 一次出動40到50架艦載機,意味著“行省”級具備單獨作戰的能力。

 在理論上,一支有6個中隊,總共48架艦載機的攻擊機群,在除掉2個中隊的護航戰鬥機之後,剩下的32架轟炸機與魚雷機,足以給予一支中等規模艦隊裡面的兩艘航母致命一擊。

 要說的話,“行省”級的設計就是圍繞著這個指標進行。

 因為艦載機只能夠在飛行甲板上加油裝彈,所以飛行甲板的面積,直接決定了一次能夠出動的艦載機數量。

 在實際使用中,帝國海軍還早就發現,擴大飛行甲板的寬度比增加飛行甲板的長度更有意義。

 結果,飛行甲板的寬度在“帝都”級的基礎之上擴大了三分之一,達到了44.5米。

 全甲板出動的時候,能夠在後部停機區多擺一列艦載機,仍然交錯排列的話,由2+3變為3+4。

 僅此一項,最多能增加13架。

 因為飛行甲板延長,起飛待命區增了兩排位置,所以理論上,一次最多能出動50架艦載機。

 通常情況,第一排與最後一排各空出一個機位,總共也就48架。

 在理論上,“行省”級最多能在飛行甲板上系留80架艦載機,即便騰出艦首起飛區,也能系留56架。這個數量不是隨便設置的,是在以全甲板狀態出動後,還能保留8架防空戰鬥機。

 關鍵,還有一個半小時的再準備時間。

 “帝都”級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完成全甲板攻擊的準備工作,而“龍江”級往往得等待150分鍾。

 “行省”級能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在設計的時候下足了功夫。

 首先就是,采用大尺寸的側舷升降機,能夠同時運送兩架艦載機,把提升艦載機的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采用大型升降機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提高了回收艦載機的效率。

 其次是增設4處綜合補給站,能夠同時為更多的艦載機進行補給作業,縮短了艦載機加油裝彈的時間。

 為了提高補給作業效率,設計人員采納海軍提出的建議,把補給站的位置由升降機附近改到甲板邊緣。只不過,這主要是為安全考慮,確保在緊急時刻,能夠把存在安全隱患的艦載機推離航母。

 此外還有,采用了性能更好的彈射器。

 其實,類似的改進還有很多。

 比如在艦島的前後,以及左舷升降機前方,設了六處檢修站,使得普通維護工作能在飛行甲板上進行。關鍵是,艦載機並非每次出動之後都要進行全面維護,在戰鬥中就更加不可能了。

 通過這一系列改進,“行省”級的航空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整個大戰中,“行省”級的艦載機出動率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而且是後條約時代的標杆。

 當然,“行省”級本來就是帝國海軍的“理想型”航母。

 在三年前,新歷97年最後一天,“浦”號在浦州造船廠開工那天,白止戰等帝國海軍將領就對其寄予厚望。

 當時,人人都認為,戰爭最快要到新歷100年才會爆發。

 按當時的設想,“行省”級將是帝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碾壓對手的頭號主力,克敵製勝的法寶。

 雖然大戰提前爆發,“行省”級沒趕上前期的激戰,但是現在到來也正是時候。

 在接下來跟強大的紐蘭海軍,還有並不弱小的布蘭皇家海軍的決戰中,“行省”級必將是帝國海軍的中流砥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