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帝國爭霸》第四十三章 大戰之局
在把宵夜送進去的時候,羅佑賓就注意到,氣氛非常的緊張,充滿火藥味。

 其實,現在才10點過。

 接到首輔的呼叫時,羅佑賓就想到了,肯定是那些將軍沒法談攏,所以提前上宵夜,讓大家冷靜冷靜。

 跟上午的外交官員,還有下午的內閣大臣相比,將軍的脾氣都不太好。

 大概是覺得周湧濤會有別的吩咐,羅佑賓還故意耽擱了一點時間,只是到最後,首輔並沒有別的吩咐。

 其實,周湧濤讓羅佑賓把宵夜送進來,不是要緩和氣氛,而是大家都餓了。

 那些將軍,都沒吃晚飯!

 在來首輔官邸之前,他們在總參謀部開了一天的會,結果在吃晚飯前接到了首輔這邊的電話。

 在總參謀部討論的就是作戰問題。

 當然,將軍不討論作戰問題,還能討論別的問題嗎?

 問題,也就出在這上面。

 首先,按照什麽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規模做準備,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規模打。

 陸海空三軍與陸戰隊的十幾名將領在總參謀部扯了一天,一個問題都沒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爭論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能否在一個月之內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

 軍事情報局提供了可靠情報,哪怕是西陸集團全力以赴,也需要一個月才能夠完成發動戰略進攻所必須的前期準備,因此帝國軍隊必須在這個時間之內,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

 簡單的說,就是得避免兩線作戰。

 要說的話,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決定整個局勢發展方向的問題。

 在上午與下午的會議上,周湧濤就跟外交官員與內閣大臣討論了這個問題,並且達成了一致。

 如果能夠趕在西陸集團完成戰爭動員,也就是發動戰爭之前,解放科威特,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或許就能夠迫使迢曼帝國接受既成事實,然後通過積極的外交斡旋消除戰爭威脅。

 哪怕沒法消除戰爭威脅,也能奪得道義製高點。

 說得直接一點,沒就是讓迢曼帝國失去發動戰爭的理由。

 那麽,能夠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嗎?

 十幾名將軍討論了一天,最終得出了“行不通”的結論,準確說是在來到首輔官邸,當著周湧濤的面爭吵3個小時,最終才在周湧濤出面的情況下,得出無法在一個月之內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結論。

 用一句話來說,除非願意承受傷亡上萬官兵的巨大代價,在完成空中打擊之前發動地面戰爭,跟戰鬥力不算弱小的伊軍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不然就肯定無法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

 按照陸軍參謀長的估測,靠現在這點兵力,2個陸軍的裝甲師與1個陸戰隊師發動地面戰爭,損失會非常巨大。

 如果繼續發動空中打擊,那就肯定要耗費更多時間。

 增兵?

 這個辦法看似可行,實際上卻行不通。

 哪怕帝國全力以赴,動用能夠找到的所有船隻,也需要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增兵行動。

 只是,這意味著在這半個月裡面,送往前線的作戰物資必然大為減少。

 關鍵還有,向波沙灣增兵就必然要削弱其他方向的兵力存在,也就會對帝國的戰略防線構成威脅。

 不要忘了,帝國陸軍主要面對的就是西陸集團,因此增派給波沙灣的地面部隊,幾乎都要從西北戰區或者西部戰區抽調,或者是動員計劃用在這兩個方向上的預備隊,從而削弱應付西陸集團的兵力。

 兵力不足,只會助漲迢曼帝國發動戰爭的野心!

 要說的話,如果帝國的戰略部署出了問題,說不定連紐蘭共和國都會蠢蠢欲動,從而在第一時間參戰。

 在面對紐蘭共和國這邊,涉及到了海軍的部署問題。

 簡單的說,在陸軍增兵存在困難,而空軍又沒辦法在短期內增派更多作戰兵力,那麽唯一辦法就是讓海軍加大投入,派更多的航母戰鬥群參戰,也就必然會削弱在東望洋方向上的存在。

 如果紐蘭當局認為,用武力奪回霍瓦依群島的時機已經成熟,紐蘭共和國就極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參戰。

 真要到這一步,最終就算沒戰敗,也會遭重創。

 哪怕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同時跟兩個超級霸權交戰,帝國都會丟掉全球頭號霸主的寶座。

 關鍵就是兩線作戰。

 其實,只要大戰在這個時候爆發,帝國就必然需要兩線作戰。

 那麽,第二個問題就是,在跟西陸集團開戰後,以西北為重,還是暫時把主戰場放在波沙灣?

 這才是最為嚴重的分歧。

 陸軍方面,肯定主張以西北為重。

 在下午的討論當中,陸軍將領甚至建議暫時放棄科威特,保住沙烏地這些波沙灣南岸產油國。

 理由就是,只有這樣才能把重點轉向西北,在駱沙聯邦共和國頂住西陸集團的大軍。

 針對波沙灣油田的問題,陸軍將領也明確提到,駱沙聯邦共和國的跋窟油田同樣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嚴格說來,跋窟油田的價值其實在波沙灣之上。

 原因就是,只要打下了跋窟油田,迢曼帝國就能通過鐵路與管道,獲得由此開采出來的石油。

 在波沙灣這邊,沒有製海權,迢曼帝國也只能眼饞。

 那條由伊拉克到敘利亞,通往東陸心海港口的輸油管道,還沒建好呢!

 顯然,海軍與陸戰隊不這麽認為。

 雖然沒有否認西北戰場的重要性,但是海軍與陸戰隊的將領提到,沒有理由在伊拉克這類小國身上耗費更多的資源,更別說浪費時間,因此以當前局面,按照之前的計劃解放科威特就行了。

 說起來是不用增兵,可是實質上,卻在強調不能輕視波沙灣,更不能為了對付西陸集團就放棄科威特。

 要說的話,其實是陸戰隊的主意。

 陸軍強調要以西北為重,那就以西北為重。沒有了陸軍,陸戰隊同樣能夠按照計劃完成解放科威特的作戰行動。

 在根本上,陸戰隊擺明了想借此機會擺脫對陸軍的依賴,成為名副其實的第四軍種。

 至於海軍為什麽支持陸戰隊,主要是在西北戰場上,根本沒有海軍的位置,也只能在波沙灣發力。

 當然,這裡面還設計到道義問題,畢竟帝國當局早就做出了承諾。

 強調這一點的時候,海軍將領提到了一個看似無關,卻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紐蘭共和國會作壁上觀?

 如果不會,那麽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大戰爆發之後,在南翼方向,也就是南方次大陸與奧洲挑事。

 到時,要是波沙灣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帝國將三線,甚至是四線作戰!

 更加重要的是,在陸軍把重點轉到西北後,在以海軍為主的南方戰區與東望洋戰區,地面戰鬥得由陸戰隊擔綱。

 因為陸戰隊的兵力一直不算充足,所以在需要三線,甚至四線作戰的時候,必然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

 當然,對海軍來說也是如此。

 不說別的,海軍戰艦都有漫長的建造周期。

 即便是那些封存的戰艦,啟封之後也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培訓預備役官兵。

 正是如此,海軍與陸戰隊都主張要盡快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把寶貴的兵力抽調出來應付來自其他方向的威脅。

 此外,空軍也更加傾向於海軍與陸戰隊的方案。

 理由就是,空軍同樣不希望兩線作戰,更別說存在三線、甚至四線作戰的風險。

 其實,開始爭吵的就是這個問題。

 至於另外一個關鍵問題,這場戰爭的規模,反到不存在任何爭議,十幾名將領都斷定會演變成為全球大戰。

 對此,連秦風烈也沒有提出異議。

 道理也很簡單,在戰火點燃之後,就不是能夠控制的了。

 數十年來,三個超級霸權統帥的三個國家集團,一直在為全球大戰做準備,神精早就甭緊了。

 僵持了幾十年,三方不斷的加碼,國際局勢早已經危如累卵。

 只要當前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必然是全球大戰。

 用秦風烈的話來說,哪怕帝國當局不想打全球大戰,也必須按照打全球大戰的標準去做準備。

 不然,就必然戰敗!

 如果連最強大的梁夏帝國都如此,那麽實力更弱的迢曼帝國,還有紐蘭共和國,就會抱有幻想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三個超級霸權的領導人都很清楚,在戰爭爆發之後,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所帶來的都是戰敗!

 說得簡單一點,要是認定不會打全球大戰,還不如直接投降。

 對此,周湧濤也沒反駁。

 在討論的時候,他隻提出了一個問題,準確說是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擁有戰勝梁夏帝國,以及東方集團所需要的實力嗎?

 在明知道無法取得最後勝利的情況下,迢曼當局為什麽還要悍然發動戰爭?

 也就是在提出了這兩個問題之後,周湧濤讓羅佑賓把宵夜送進來,讓參會的將軍有時間思考。

 顯然,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反問。

 就算沒有哪個將軍輕視敵人,他們也不會認為,迢曼帝國真的擁有能夠擊敗梁夏帝國的實力。

 迢曼帝國真的那麽強大,恐怕就不會走到當今這一步了。

 三個超級霸權當中,實力最弱的就是迢曼帝國,因此迢曼帝國的內部矛盾最先發展到無法調和的程度。

 早在40多年之前,在這場長途賽跑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最弱小的那一個,肯定會最先打破遊戲規則。

 那麽,第二個問題就沒法解釋了,或者說第二個問題的答案跟之前推測的截然相反。

 迢曼當局所追求的,或許並不是全面戰爭。

 正是如此,在會議重新開始之後,周湧濤拋出了在白天兩場會議中得出的結論。

 迢曼當局現在發難,哪怕是發動戰爭,根本目的不是要取得軍事勝利,而是想要通過一場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在政治層面上,這個推斷不存在任何疑問。

 在軍事層面上,問題就大了。

 首先就是,這個推斷其實也變相證明,這場戰爭是在所難免,而且不是說梁夏帝國退讓就能夠避免的!

 顯然,這等於堵死了妥協的渠道。

 這還證明了軍方的另外一個觀點。

 在戰爭爆發後,誰都控制不住戰爭的規模,即沒有人能夠保證這場戰爭最後不會升級為全球大戰。

 關鍵就是,沒有人知道需要打到什麽時候,以及規模發展到多大,才能夠化解迢曼帝國內部,以及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

 別說梁夏帝國的領導人與將軍猜不到,恐怕連迢曼宰相都猜不到。

 其實,猜到了又能如何?

 給周湧濤打個電話,告訴帝國首輔在什麽時候停戰?

 萊因哈特真要這麽做了,肯定沒有好下場。

 當然,哪怕迢曼宰相到時候告訴了周湧濤,他也絕不會相信。

 此外,還能夠證明一點。

 在一個月之後,也就是完成了戰略進攻的準備工作,以迢曼軍隊為主的西陸聯軍必然會全力以赴。

 簡單的說,就是投入全部兵力發動一場決定性進攻。

 理由也很簡單。

 只有爭取趕在東方集團完成戰略動員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比如攻佔東駱沙,並且由西駱沙宣布完成了國家統一,才有可能在戰爭規模擴大,演變成為全球大戰之前與東方集團媾和。

 說得直接一點,到那個時候,除非梁夏當局真的打算犧牲數千萬,甚至上億人,來打一場未必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全球大戰,那麽就必須接受既成事實,承認分裂成2個國家的駱沙完成了統一。

 這個結果,能夠接受嗎?

 用秦風烈的話來說,哪怕周湧濤不計個人榮辱,願意為了和平而背負罵名,數百萬帝國將士也絕不會答應。

 8億帝國臣民同樣不會答應!

 哪怕到時候真的成為了既成事實, 也要把東駱沙打回來,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才有停戰的可能。

 往嚴重說,甚至得做好攻佔西駱沙的準備。

 畢竟駱沙已經實現統一,沒理由重新分裂。

 到這一步,全球大戰同樣沒辦法避免。

 如果要說的話,拖到那個時候就必然要考慮跟紐蘭共和國作戰的問題了。

 其實,紐蘭共和國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就已參戰!

 綜合這些觀點,還有能夠指望控制住當前的局面嗎?

 正是如此,討論到最後,就連周湧濤都不得不承認,除非是迢曼當局懸崖勒馬,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戰將在一個月後爆發。

 那麽,迢曼當局會不會懸崖勒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