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帝國爭霸》映景之作――“冀河”級戰列巡洋艦
  帝國海軍的首級戰列巡洋艦,在誕生前就備受爭議,也廣為引人關注。

  眾所周知,“戰列巡洋艦”這種戰艦,其實是頗富傳奇色彩的費希爾在擔任第一海務大臣後,根據實際的情況,準確說是布蘭皇家海軍的戰略需求,力排眾議搞出來的一種犧牲防護換取速度的戰艦。

  用費希爾的話來說,速度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其實,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期內,外界都錯誤理解了這種強大的戰艦。

  因為造價高得離譜,裝甲防護又十分糟糕,生存能力也備受質疑,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提交申請,肯定拿不到撥款,所以申請撥款的時候,費希爾耍了個小花招,按照噸位將其歸為主力艦。

  這下,什麽都說得通了。

  雖然造價依然高得嚇人,差不多是同時期戰列艦的兩倍,但是這種既能在大洋深處追逐敵人的巡洋艦,又能列隊跟敵人的戰列艦進行決戰,屬於什麽都能乾的全能主力艦。那麽造價貴一點,又有何妨呢?

  可見,大部分人都沒有認清戰列巡洋艦的本質。

  哪怕在前面加上了“戰列”二字,其本質依然是巡洋艦,因此嚴格說起來,不過就是超大號的巡洋艦。

  其實,這也正是費希爾發展戰列巡洋艦的初衷。

  弄出一種能戰勝除戰列艦之外的任何一種戰艦的超級巡洋艦,對付敵國巡洋艦,保護布蘭王國在夕落洋與梵炎洋上,漫長而且分散的海運航線,如果與強敵交戰,還能當作襲擊艦使用。

  拿來充當與頂替主力艦?

  不過是一個宣傳的噱頭罷了。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說是認清了戰列巡洋艦的本質,在最初幾年,帝國海軍對這種戰艦沒有在半點興趣。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沒有那麽漫長的海運航線需要保護,而且帝國對海運的依賴程度並不是很高,也從來沒有要去封鎖與切斷其他國家海運航線的戰略計劃,更別說用這種方式來戰勝敵國。

  不要忘了,梁夏帝國是海陸雙相強國。

  此外,還不能忽視梁夏帝國的發家史。

  雖然是歷史悠久的老牌帝國,但是按崛起時間計算的話,梁夏帝國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新興強國。嚴格說起來,在憲改之後,梁夏帝國才基本上達到列強的水準。布蘭王國建造戰列巡洋艦的那一年,憲改才過去三十多年。才短短三代人的時間,梁夏帝國的“霸權”根本就算不上牢固。

  跟西方列強比,梁夏帝國的海外利益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集中在炎海周邊的西東望洋地區與梵炎洋周邊的偏遠地帶。

  此外,梁夏帝國主要通過結盟等方式,跟其他受到西方列強敵視的老牌帝國進行合作來獲取、維護與擴張自身利益。

  最典型的,就是跟忒爾帝國的全方位夥伴關系。

  正是如此,在主要活動區域,核心勢力范圍內,帝國海軍能夠輕易獲得維護海權的基本手段,比如要塞級海軍基地。

  廣泛,而且緊密銜接的海外基地,成了帝國海軍對外擴張的一大特色。

  那麽,需要為保護海運航線而擔憂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面,帝國海軍所做的,其實就是在各主要海外領地修建要塞式海軍基地,並且派駐一支足夠強大的地方艦隊,確保在戰爭時期能為強大的主力艦隊提供保障與支持。

  依靠這些基地,足夠保護帝國的海外利益。

  此外,僅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些所謂的“海外利益”其實是在實現政治、安全與外交目的的過程中所造成的負擔。

  說得直接一點,更多的是在付出,而不是獲取。

  如此一來,在戰爭時期,帝國更應該拋棄這些負擔,哪還有理由耗費巨資建造保護這些負擔的戰艦呢?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耐心等了好幾年。

  在這幾年當中,布蘭皇家海軍先後造了三艘“無敵”級與三艘“不倦”級,其第三種戰列巡洋艦,也就是“獅”級也已開始設計。布蘭皇家海軍的死敵,迅速崛起的迢曼海軍在完成了最後一艘大型裝甲巡洋艦的建造之後,也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啟動了兩級三艘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當時有情報現實,因為經濟與貿易等方面的矛盾,跟帝國離心離德的狹夷皇國都動了心思,打算花重金從布蘭王國訂購戰列巡洋艦,用來保護兩條長度超過一萬千米的海運航線。

  其實,關鍵是最後一條。

  狹夷皇國打算購買戰列巡洋艦的情報,著實刺激了帝國海軍。

  再怎麽樣,也不能被曾經的屬國比下去吧!

  帝國新歷69年初,春節過後的二月下旬,帝國論議兩院通過了一項特殊預算,在該財年度為海軍提供一百五十萬金元專項撥款,由海軍司令部發出招標書,正式啟動代號“甲型乙類”的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如果能夠在財年度內完成,還將撥付三百五十萬用來啟動建造工作。

  可見,這是真的著急了!

  其實,這也跟當時的大背景有關。

  雖然沒有多少人願意談論戰爭的事情,但是到帝國新歷69年初,已經沒多少人懷疑和平的珍貴性了。

  一系列的國際事件,特別是兩大集團,由布蘭王國、洛克共和國與駱沙帝國為主的同盟集團,以及由梁夏帝國、迢曼帝國與忒爾帝國為核心的協約集團,基本上固定成型,大戰肯定是無法避免。

  再不加強軍備,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呢?

  所幸,帝國海軍是早有準備。

  雖然帝國海軍對戰列巡洋艦並不感冒,但是對“快速主力艦”卻很有興趣,或者說正對胃口。

  關鍵就是,如果能夠切實的保護海運航線,或許就能讓“負資產”變成“正資產”。

  為此,在布蘭王國等列強大刀闊斧的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帝國海軍一直在資助幾家規模較大的艦船設計院,讓其研究有沒有建造“防護型快速主力艦”的可能性,以及存在哪些方面的技術難題。

  研究的結果是,肯定能建造,關鍵就是帝國海軍未必買得起。

  結果就是,從新歷64年到69年,足足研究了五年,都沒研究出一個能讓海軍接受的結果來。

  其實,也就是在這五年裡面,帝國海軍完成了技術積累。

  雖然以當時的技術,根本造不出帝國海軍理想之中的快速戰列艦,但是像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構成的先進動力系統,350毫米四十五倍徑身管的大口徑艦炮,表面滲碳裝甲鋼等新設備與技術的出現,為建造戰列巡洋艦提供了巨大幫助,也讓帝國海軍以極高的起點加入了這場軍備競賽。

  當年,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也就在帝國海軍拿到撥款後數月,布蘭皇家海軍第三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獅”號在德文波特海軍船廠開工。幾乎在同一個月,帝國海軍獲得了由情報機構送來的“獅”級的設計圖。

  與之前的兩級,也就是“無敵”級與“不倦”級比,“獅”級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四座雙聯裝裝炮炮塔全部沿戰艦的中線布置,從而有效提高了側舷火力,還增強了開火時的穩定性。

  只是,也並非盡善盡美。

  為了提高中彈後的生存能力,避免被一枚炮彈摧毀整套動力系統,“獅”級把第三座主炮炮塔放在二號與三號煙囪之間,用主炮彈藥庫隔開前後鍋爐艙,並且在該部位設置了橫向隔斷。

  這樣的設計有用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正是如此,帝國的艦船設計院提前對“獅”級的缺陷進行了總結,然後開始設計帝國海軍的第一種戰列巡洋艦。

  因為時間相當緊迫,所以在當年年底,帝國海軍就草草的走完了招標流程,選擇了刺州艦船設計院的方案。在完善細節設計之後,帝國海軍在新歷70年二月初,準確說是在春節前批準了刺州艦船設計院遞交的完整方案。此後按照招標時做的約定,分別跟刺州造船廠與浦州造船廠簽署了各采購一艘的建造合同。

  因為帶有實驗性質,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隻建造兩艘。

  跟“獅”級比,該艦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采用了“2加2”的主炮炮塔布局,把位於艦體中部的第三座主炮炮塔挪到了尾部。只是為了充分利用長度超過兩百米的艦體,還得控制戰艦的重心高度,也就只能拉開兩座尾部主炮炮塔的間隔距離,並且把兩座炮塔都置於首甲板之上。

  由此造成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因為被四號炮塔遮擋,所以三號炮塔的兩門主炮無法向正後方開火,其實是無法進行直射。哪怕是進行跨越射擊,也會對四號主炮炮塔頂部的瞄準鏡產生干擾。

  其實,這個設計特點也證明,該艦並沒有參照“虎”號,實際的情況恰好相反。

  受到軍備競賽刺激,而且帝國海軍已經明確提出會建造更多的戰列巡洋艦,所以兩艘戰列巡洋艦都在當年年底下水,而且在新歷71年的4月30日同時完工,在同一天交付給帝國海軍。

  當時,在為兩艘戰艦命名的時候,還鬧出了一段小插曲。

  按照傳統,帝國海軍的主力艦由皇帝禦賜艦名,而且一般使用先皇的年號,或者是重要皇室成員的頭銜與名諱,或者是為帝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先烈,或者是歷史名人,而這些名稱有鮮明的皇室色彩。

  這兩艘戰艦是主力艦嗎?

  當時,帝國海軍總司令沒有奏請禦賜艦名。

  照這麽說,應該歸入巡洋艦行列,按巡洋艦的命名原則,也就是用某座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大城市的名字來命名。

  可是,這根本說不過去。

  在建造的時候,帝國海軍是按照主力艦的標準申請經費,論議兩院同樣是按照主力艦的標準撥款。

  現在,造出來的卻是一艘巡洋艦,怎麽說得通?

  那些從不嫌事小的記者,肯定不會在乎這兩艘戰艦有多麽的巨大,而且通過報紙獲得新聞的民眾,肯定不會去實地考察。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司令部出台了臨時的戰艦命名規章,用帝國境內主要河流為戰列巡洋艦命名。

  毫無疑問,首先采用的肯定是從帝都郊外流過,跟護城河相連的冀河。

  按照南北交替原則,第二艘用帝國南部地區流經行省最多的河流,也就是桂江。

  對這兩艘戰艦,帝國海軍是相當滿意。

  主要性能

  標準排水量:27500噸

  滿載排水量:32500噸

  總長:215.5米

  水線長度:205米

  型寬:28.2米

  吃水:8.5米

  定員:880人

  動力

  鍋爐:24台燃油鍋爐

  主機:4台蒸汽輪機

  功率:90000軸馬力

  推進:4軸4槳

  航速:29節

  燃油:3500噸

  續航力:5000海裡/12節

  武備

  主炮:8門350毫米/L45型(4×2)

  副炮:16門130毫米/L35型(16×1)

  高射炮:4門100毫米/ L40型(4×1)

  防護

  主裝甲帶:250~100毫米

  裝甲隔艙:120~80毫米

  甲板:75~50毫米

  炮塔:250毫米(正面)

  炮座:200~100毫米

  司令塔:250~200毫米

  主要性能指標, 全面超越了“獅”級!

  正是如此,在“冀河”號與“桂江”號服役後,帝國海軍一下擁有了全世界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

  “冀河”級的強大,歸根結底其實是率先采用燃油鍋爐。

  只是,“冀河”級也並非盡善盡美,比如艦尾兩座主炮炮塔的布局方式就飽受詬病,還有在當時已經落伍的四十五倍徑350毫米艦炮。也正是如此,在“冀河”級下水的那年,帝國海軍就啟動了下一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並且明確提到了,必須解決“冀河”級上的缺陷。

  有趣的是,在要不要建造更多戰列巡洋艦的問題上,帝國足足猶豫了兩年。

  也就在此期間,兩艘“冀河”級形成了戰鬥力,而且在兩次艦隊演習,以及在海外領地的日常巡邏中,展現出了其他任何一種戰艦都不具備的能力,可以說是速度與火力的完美結合體。

  至於防護,和平時期誰會在乎呢?

  正是“冀河”級的出色表現,讓帝國海軍認識到了戰列巡洋艦的價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